紫荊1997

觀點|遼寧評論家馬喆讀彭長征全國巡展作品:獨步畫壇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5-09

1.jpg

向文化傳統滲透的趣味模式

---品讀彭長征中國創意人物水墨畫、水墨漫畫作品全國巡展北京作品

2.jpg

巴蜀之地人杰地靈,有著獨特的文化意蘊。從表像上看,巴蜀文化既深沉內斂又閑適放逸,這種樣態的形成,大體是歷史進程中風俗人情演化變遷使然。所以,滋生于斯地的藝術總有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文化演義成分,如川劇中的《變臉》、魏明倫編劇的《潘金蓮》等。

3.jpg

與長征兄的結識,更加深了我對巴蜀人性格及其文化取向的理解。說來我們算不上熟識,但却大有機緣,在千里之外的海南,曾與他在內的全國衆多藝術名家偕行數日。這次他繼《約槍2016》全國巡展成都站、寧波站圓滿結束後,《雄起2017》全國巡展北京站又在海軍振海大厦成功舉行,可喜可賀!

4.jpg

長征兄是一位用漫畫的構思結合水墨開創意的水墨畫先河的藝術家,看了他的作品,無形中讓我回歸了對藝術的懵懂記憶,德國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的《父與子》、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還有豐子愷的作品等,那何嘗不是滋養人們藝術情結的心靈鶏湯呢?那種看似不尋求深刻的幽默,著實有著內在的深刻性,在動蕩、離亂與無稽中,守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凝望。之所以有著這般的情感領悟,想來是在淺顯的畫面中滲透著深沉的人性關懷和內在的文化傳承。

5.jpg

長征兄的水墨漫畫創作,曾得丁聰、方成、廖冰兄等大師指點,他的作品是以對中華傳統文化符號的喻意轉化的方式完成的,這實質上是一種具有趣味和娛樂傾向的視覺傳播過程,頗能引發對當下大衆文化構造的思考。他的創意人物水墨畫《帶槍鍾馗》《雄起關公》《掃地笑佛》《公平濟公》等系列作品,將中國典型文化形象時尚化、趣味化、大衆化和娛樂化了,這需要有一種超乎常人的想像能力和生活經歷,同時,他也將自身對象化到水墨漫畫和創意人物水墨畫的視覺形象中,自得其樂。鍾馗在民間傳說中既辟邪除鬼又賜福鎮宅,是神道中人,而長征兄別開先河,以自己的獨立思考,呈現出個性鮮明的文化氣質,換“鐘門神”手中的斬妖劍爲各式現代武器的各類槍,甚至還有導彈!想來這也不是异想天開的臆造,而是與其多年的海軍和駐香港軍旅生涯有著內在的聯繫。

6.jpg

關公作爲衆所周知的中國文化形象,在民間有著深遠的影響,以雄起喻之關公,幷配之以國寶大熊猫憨態可掬的形象,“熊”“雄”諧音喻意“雄起”,“信義樹心田,忠孝立世間;雄起立關公到,又是太平年”隱含著對民間諧音文化偏好的引用和對地域文化的嫁接,這是有著相當的智慧的文化創意。

7.jpg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道:“能够取悅于人真好!”“在美國上帝偏待的是那此擁有能够娛樂他人的才能和技巧的人”。顯然,公衆話語向娛樂藝術的轉變,也是當下中國文化的一個場景,我們只用消費文化的概念加以詮釋,亦沒有深入地探究其根源和意義。長征兄的水墨漫畫和中國創意人物水墨畫在深層次上有這種藝術轉變的傾向,但我們認可的是他在轉變的過程中自覺地滲透著傳統文化喻意,且使之成爲當下活化的視覺形象,這也是一種視覺藝術思想化、趣味化、娛樂化發展的模式,值得加以關注和領會。

8.jpg

9.jpg

10.jpg

11.jpg

再次祝賀彭長征作品全國巡展《約槍2016》成都站、寧波站;《雄起2017》北京站、香港站;《雄起2018》湛江站、澳門站、綿陽站的成功舉行幷在各地掀一浪又一浪的“彭長征雄起藝術”熱潮,讓人敬佩!

12.jpg

13.jpg

14.png

15.jpg

16.jpg

馬喆|文 作者簡介:評論家、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瀋陽書畫院創研策展部主任

鏈接:

彭長征2019年度

《畫裏有話戲裏說》新作品系列100幅

向傳統致敬與時代同行

全國巡展在成都寬巷子啓動首展

慶祝建國70周年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