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絲路花雨》40年:親曆中國文化"送出去"到"賣出去"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1-17

【亞洲文旅網訊】“20世紀80年代初,《絲路花雨》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展開對外文化交流的國際巡演,那是我們將中國文化‘送出去’的年代。從2012年起,我們的國際巡演是商業演出,是將中國文化‘賣出去’,搶占海外市場。”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陸金龍近日接受記者采訪說道。

他1.jpg

中國經典舞劇《絲路花雨》由甘肅省歌舞劇院創作演出,取材於敦煌莫高窟壁畫藝術,博采絲綢之路多民族歌舞之長。該劇自1979年首演至今,40年來不斷升級換代,常演常新。

七下敦煌,數易其稿。1979年《絲路花雨》在北京演出後,“敦煌舞”名震海內外文藝界,隨後受邀赴廣州、香港、上海等地巡演,並成為亞洲第一個進入世界藝術殿堂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演出團體,由此拉開了中國藝術表演團體出訪世界開展文化交流的序幕。

他4.jpg

“婀娜的S型身段、精致的東方面孔、曼妙的敦煌舞姿……外國觀眾驚歎中國東方文化藝術,原來是這麼精美。”陸金龍說,長久封閉的中國,也希望通過文化交流讓世界重新認識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那時更多的是圍繞官方組織的文化巡演”。

《絲路花雨》開啟了一條中華文化“遠渡海外”走向世界的道路,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該劇多次受邀赴海內外演出。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都開啟了對敦煌題材和敦煌舞蹈的膜拜和探秘,高薪高待遇“爭搶”該劇主演和優秀演員,各類舞劇作品不斷湧現。

2002年末,陸金龍擔任甘肅省歌舞劇院院長,帶領院團“操刀”重新創排了2008版、2016版《絲路花雨》,在服裝、舞美、音樂、演出時長上,均按照舞劇國際標准來執行。新編排後的《絲路花雨》再次掀起國際巡演高潮,演出以商業形式走進了美國肯尼迪音樂中心等世界知名的藝術舞臺。

他2.jpg

“對海外觀眾而言,第一次看到中國文化,是我們請他們來看、來了解中國;21世紀後開啟的國際巡演,則需要觀眾花錢才能看得到我們的文化藝術,這是一個質的變化。”陸金龍說。

40年,《絲路花雨》已走進40多個國家和地區,累計演出2887場,觀眾達400多萬人次。

甘肅省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海敬分析稱,甘肅極富特色的絲路文化、敦煌文化、民俗文化等文化資源是甘肅對外交流、交往的基礎,舞劇《絲路花雨》和《大夢敦煌》現已成為甘肅乃至中國文化產品以市場方式“走出去”的典型代表。

為了進一步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讓世界民眾讀懂中國的重要路徑,海敬建議,各院團首先要尊重和了解不同國家、地域民眾的文化心理,了解對方的文化訴求,搭建一個雙向且平等的文化交流和溝通機制。其次,用國際接受的方式和喜愛的形式,進行精准化傳播。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