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俄羅斯“中國文化節”專場演出舉行展現——民族管弦樂獨特魅力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4-01-10

【亞洲文化網訊】細膩悠長的二胡旋律、明快清澈的古箏弦音、鏗鏘激昂的嗩呐樂聲……不久前,俄羅斯“中國文化節”專場演出《江山如畫》民族音樂會在俄羅斯莫斯科、聖彼得堡舉行。演出由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俄羅斯文化部、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聯合主辦,由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執演,以《慶典序曲》《茉莉花》《草原讚歌》等經典民樂作品,展現了中國民族管弦樂的獨特魅力,用音樂搭建起溝通心靈的橋樑。

111.jpg

《江山如畫》民族音樂會在聖彼得堡亞曆山大劇院演出。莫京娜攝(新華社發)

222.jpg

《江山如畫》民族音樂會在莫斯科大劇院演出。亞曆山大攝(新華社發)

333.jpg

聖彼得堡亞曆山大劇院演出現場的觀眾。中國歌劇舞劇院供圖

曲目豐富動聽

曲目《樓蘭意象》以琵琶和柳琴,勾勒古代西域樓蘭王國的神秘和魅力;《草原讚歌》用大提琴的深沉和古箏的悠揚,描繪中國廣闊的北方草原;《七彩之和》展現了中國不同民族的音樂特色……在聖彼得堡亞曆山大劇院演出當晚,容納近千人的劇場座無虛席,俄羅斯觀眾沉浸在中國民樂的世界裏。

“這些曲目是我們精心安排的,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和民族風貌,展現了中國傳統音樂的多樣性和發展成就。”本次演出領隊、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團長欒冬說。

整場演出收穫了俄羅斯觀眾熱情的回饋,幾支曲目氣氛尤其熱烈,比如《百鳥朝鳳》。《百鳥朝鳳》是中國民族器樂經典名曲,演奏帶有仿聲效果。現場,青年演奏家劉西站用一支嗩呐,吹出了成百上千種鳥鳴聲,布穀、鷓鴣、燕子、藍雀、畫眉、百靈……聽眾仿佛走進了鳥叢林。“我吹的是河南版本,具有濃濃的中原特色,還帶上了表演,用各種動作和台下觀眾互動。整支曲子可以說是我和觀眾一起完成的。”劉西站說,他朝哪邊吹,哪邊的觀眾就歡呼,完全調動了台下觀眾的熱情。

音樂會最後一首曲目是民族管弦樂作品《聞道》,取材於中國歌劇舞劇院原創舞劇《孔子》,表現孔子追求真理、探索大同的心路歷程。“2019年,舞劇《孔子》曾在聖彼得堡演出,這次這部舞劇以全新的器樂演奏形式再次來到俄羅斯,有一種遙相呼應的意味。”欒冬說,取名《聞道》,表達了共同聞大道、走大道,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理念。

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第一個音符響起,現場觀眾就發出了“Wow”的歡呼聲。這首耳熟能詳的俄羅斯名曲用中國民族樂器演奏,既親切,又有新意,體現了中俄兩國音樂文化的交融。這是樂團特意安排的返場曲。其實在幾十年前,中國歌劇舞劇院前院長、作曲家劉文金就編寫了民樂配器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當曲終落幕,觀眾一浪高過一浪的掌聲響起,本場音樂會指揮於帆覺得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在寒冷的冬夜,俄羅斯觀眾給予如此高的熱情,讓我們感受到無比溫暖。”他說。

演出結束後,俄羅斯國立學術管弦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季米特裏·霍赫洛夫說:“音樂會讓我印象深刻,非常棒的樂隊,非常棒的指揮,音樂家們的演奏很有力量。”俄羅斯觀眾斯維特蘭娜激動地說,中國演奏家展現了高超的技藝,他們的音樂令人回味無窮,期待更多中國演出走進俄羅斯。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中俄文化節自舉辦以來,在兩國各界影響日益擴大,已成為兩國人民瞭解對方國家優秀文化的重要窗口,對增進兩國人民相互理解、延續兩國傳統友誼發揮了積極作用。

搭建溝通橋樑

《江山如畫》民族音樂會是國家藝術基金資助專案,在2023年已經演出十幾場。為了此次俄羅斯之行,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精選曲目、精打細磨,全體演員多次聯排。

“出發前,我們唯一的擔心是演出音質是否會受損。”欒冬解釋說,因為演出場地是劇場,而非音樂廳,所有演奏需要用麥克風來補音、擴音,通過音響傳遞出去。對此,俄羅斯相關方高度重視和配合,兩場演出全程安排了頂級的音響團隊。“我們一走臺,就放心了。”欒冬說。

除了演出,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部分團員還觀摩了俄羅斯國立學術管弦樂團和歌劇《奧涅金》,收穫頗豐。

俄羅斯國立學術管弦樂團已經有135年曆史,曾兩次來華演出,還改編並演奏過中國作曲家趙季平的《和平頌》。通常來說,彈撥樂器個性鮮明,穿透力強,但在民族樂團裏如何很好地相互融合,是一個難點。欒冬在觀摩後說:“他們樂團的演奏非常融合,包括巴拉萊卡、曼陀鈴這些彈撥樂器,都配合得特別好。”

於帆說:“我和他們樂團的首席指揮季米特裏·霍赫洛夫有短暫的交流。老先生很有風範,非常值得我學習。”欒冬告訴記者,中俄兩個樂團還達成了未來交流合作的機制,雙方將加強聯繫,在曲目上進行交流和分享,並表達了同台演出的意願。

不只是此次俄羅斯之行,近年來,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巡演足跡遍佈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中亞等地區。

劉西站曾多次隨團到海外演出,比如201610月,他在美國、加拿大表演《百鳥朝鳳》;20172月,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演奏《看秧歌》。“嗩呐是非常傳統、接地氣的樂器。這些曲目很中國,也很國際,在國內外舞臺上都很受歡迎。”劉西站說,他在活動中也接觸了很多外國樂器,能真切地感受到音樂是相通的。

在海外演出時,欒冬常常會被外國觀眾問到一個問題:中國民族樂團裏為什麼會有大提琴、低音提琴、西洋打擊樂呢?欒冬說:“其實除了這些西洋樂器,樂團裏的常規樂器也不限於單一民族樂器,還有琵琶、胡琴等,都是歷史上文化交融的成果,並得到發揚光大。中華民族是一個非常開放包容的民族,我們接受和擁抱一切美好。”

最近,中國歌劇舞劇院民族樂團成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排練。上半年,他們將在西班牙馬德里、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和馬爾他的中國文化中心,演出“絲路掠影”民族音樂會,以大提琴配合其他特色民族樂器,演繹中國音樂作品,也用中國的音樂語言詮釋外國作品。

“音樂是世界各地人民交流的橋樑,它通過聲音傳遞到耳朵,再傳遞到心靈,雖然是無形的,但音樂可以牢牢地抓住人心,直抵靈魂。”欒冬說,未來樂團的海外演出將盡可能多一些導賞、多一些互動,給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觀眾帶去更加豐富的中國民樂體驗。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