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3個年輕人,1輛小車,一次夢想的起航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0-03-21

640.webp (4).jpg

▲ 登上格魯吉亞的山峰


“人生是一場追尋真我的旅程”,公路旅行發起人東尼在他的新年旅行策劃中如此開篇,在他看來,年輕人選擇的生活應該充滿“真實與善良,夢想與堅持”。 從上海到貴陽,再到石家莊,超過4000公里行程,穿越11個省份,而這僅僅是東尼下一個旅行計畫的國內部分。 如果條件允許,東尼和他的夥伴還有著更為“宏大”的構想——將下一次自駕旅行的終點定在格陵蘭島,那個北極光和極夜籠罩下的“神秘之地”。他們將終極冒險計畫命名為“極光追逐者”。 事實上,這並非男孩們的第一次旅行。追溯到2018年的春節,三個年輕人,開著一輛中國No.1麵包車,從上海外灘出發,踏上了前往南非好望角的冒險旅程。

1

 “只是想完成一個比較大的計畫”

170天,走過34個國家,穿過亞歐非三大洲,跑了48113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一周有餘。2018年,三個年輕人開著一輛沒有冷氣的五菱宏光,完成了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從中國上海自駕到南非開普敦。 

640.webp (5).jpg

▲三個年輕人從上海出發


出發前,旅行發起人Ready在車身上噴了“Choose Life”的字樣。這句slogan取自電影《猜火車》,是主人公馬可的一段獨白。Ready認為這段獨白與自己的心境相似,是支撐他得以走到終點的精神力量之一。

 “大學期間就比較喜歡一個人背包旅行,所以想趁著大學畢業,在進入下一個階段之前,給自己Gap一年,做一個稍微比較大的計畫。”Ready介紹說,“只是借這麼一個機會去更多的地方看一看,瞭解一下,而不是想要通過這個事情來改變我的人生或者怎樣。” 

或許“年輕人”的最熱相關詞就是“說做就做”,有了初步計畫後,Ready在個人公眾號和朋友圈發佈了招募。不久後,他擁有了兩個同伴:街舞老師荊誠、紀錄片自由職業者東尼。 

和外界猜測的不太一樣,三位年輕人並沒有“富二代”身份的加持,這趟旅行也不是一場“度假”。 

為了省下安裝冷氣的5000元,他們在撒哈拉以南,體驗了車內溫度50度的極限挑戰。

640.webp (6).jpg

▲ 抵達西撒哈拉


面對高溫,荊誠刮了光頭,東尼掌握了不穿內褲開車的技能,Ready則是赤膊長達三天,只靠雷鬼音樂來維持37度的體溫。 

而關於這場旅行的意義,除卻Ready的介紹,“尋找‘尋找小糖人’的人”無疑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到達開普敦後,Ready和東尼來到了最喜歡的電影《尋找小糖人》中“老糖”的唱片行。在講述自己的追夢路後,他們受邀前往“老糖”的家中做客。 

當行駛在電影片頭的同一條沿海公路上,落日餘暉灑入車內,兩個人重複著已然說過千萬遍的電影中的獨白,夢想成真的感覺竟有些許不真實的色彩。 

“小糖人在美國是一個裝修工人,到了另一個國家,他就是貓王、邁克爾傑克遜那種靈魂歌手。能把平常心保持特別好,這是我一直的目標。”聊到鍾愛的紀錄片,東尼侃侃而談,“希望自己能經得起大起大落, 一個人最有魅力的不是他有多牛,而他多牛的同時,還能保持多麼的平靜。” 

這也是旅程中他們一以貫之的態度,沒有肆意揮霍,不圖享樂,沒有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多麼與眾不同的事,不尋求因此成名,也不期待通過這次旅行完成精神上的涅槃。

640.webp (7).jpg

▲ 抵達南非


到達好望角時,路過的黑人小哥對他們的壯舉表示難以置信,接連感歎到他們真是瘋子,Ready和東尼也只是大笑著點頭說“Yes,Yes,Yes。” 

2018年9月,當荊誠從海運的集裝箱上把闊別近兩月的愛車開下來,他說再次駕駛的感覺有點陌生。事實如此,離開南非,他們和小糖人一樣,坦然地接受所有榮耀之後,又回到自己平靜的生活。

2

 “那種驚心動魄是形容不出來的”

一次爆胎,一次車禍,一次砸窗搶劫,三次輪渡,四次變更隊員,六次更換機油,以及無數次來自員警的勒索,沿途的困難坎坷不勝其數。東尼每條精心排版的朋友圈背後,都有著難以想像的艱辛和血淚教訓。 

640.webp (8).jpg

 ▲ 在哈薩克斯坦的雪地裏馳騁


在哈薩克斯坦,被穀歌地圖誤導進入零下25度的無人區,車輛陷進雪地裏,為了自救,他們生生挖出了一條路;在喀麥隆,得知前方有武裝分子鬧獨立,為繞過戰亂地區,不得不在公眾號上眾籌渡江;在納米比亞,遭遇砸窗搶劫,因為沒有同規格的玻璃,只能用兩塊木板充當臨時車窗……諸如此類的遭遇,不計其數,已然是少年們驕傲的傷疤。

 640.webp (9).jpg

 ▲翻越從加蓬到剛果的土路


當車輛進入非洲後,野生動物開始頻繁地出現在窗外。穿過埃托沙國家公園時,一頭大象停在了公路中央,攔住了去向。對於幾位一直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人來說,這無疑是威脅到生命安全的存在。當野象緩步向汽車走近,小夥子們在車內慌張地指揮著倒車,以至於接連熄火三四次。“這是第一次感受了人的求生欲和麵對死亡的恐懼”。

 麵包車“波波迪”的名字也同樣來源於一場苦難。在穿越馬里邊境的雨夜,路中央的死驢讓他們措手不及,車輛在劇烈撞擊後,飛出去騰空半米。駕駛員東尼緊緊把住方向盤,才避免了翻車的命運。 

這是一條几乎無人的公路,短暫的絕望後,他們在昏暗的情況下打著手電開始艱難自救。右半邊擋風板完全破裂,防撞鋼樑掉了就用繩索暫時捆起來;防凍液管破裂急需修繕,他們急中生智,找出了上一站茅利塔尼亞剩下的塑膠貨幣充當防水材料。

640.webp (10).jpg 

 ▲跌跌撞撞開到布基納法索(博博迪烏拉索所屬國家)


“五菱神車”沒讓他們失望,淩晨四點,殘破的汽車勉強支撐到了下一個落腳地——博博迪烏拉索。在這裏,從沒見過五菱宏光的修理廠工人給了愛車新生 —— 斷了的地方直接焊上,歪了的地方用錘子砸正,破了的地方用強力膠粘上,撞沒了的零件直接熔鐵鍛造一個新的出來。“黑哥哥們完全把車當成藝術品,熱火朝天地從日出修到日落”。在完成一個如此的“大專案”後,修理廠最終只收取了不到200人民幣的費用。

 640.webp (11).jpg

 ▲博博迪烏拉索當地人幫忙修車


小汽車不僅沒有倒下,甚至在浴火重生後實現了升級,變得更堅韌。看著小車一點點變好,Ready淚水在眼眶中直打轉。為了紀念這次劫後重生,他們決定用“博博迪烏拉索”這座城市名給愛車命名,簡稱波波迪。

 3

“五菱/麵包車挺適合我們的”

聊到出發前選車的標準,Ready和東尼給出了不盡相同的答案。 

“當時看到有個認識的朋友,就是弄了一輛麵包車從國內開到了義大利。也是受到了他的啟發,覺得麵包車挺適合的,畢竟空間比較大,也符合學生窮遊。”Ready認為,“性價比高,年輕的文化氛圍也不錯,都蠻適合的。” 

東尼則沒參與買車的抉擇,全權交給了Ready和荊誠做決定。對於最後選擇五菱宏光,他欣然接受,並沒有產生質疑和過多的擔心。這是個有趣的現象,就像他們臨行前掃光了小超市裏所有“老乾媽”一樣,年輕一代對國產品牌頗具信賴。

儘管如此,面對漫長的旅途和不可預知的路況,Ready坦言,“出發前還是挺擔心的,反正各種能想到的零件都儘量帶上了,也學了一些關於車子基本構造的知識。”

 640.jpg

 ▲出發前,車裏塞滿了“乾貨”


“其實車子比想像的要強大很多,它並不會因為出一點什麼小問題就不行了。”在經歷了沿途諸多事故後,三個小夥子不僅修起車來更加得心應手,也對波波迪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時讓他們認識到,只要能保持車輛最基礎的結構,甚至只要發動機等主要零部件沒問題,車子就可以在很糟糕的條件下繼續駕駛。“反正越到後面對波波迪的信賴度越高。” 

穿越近五萬公里,波波迪不僅在各種糟糕的路況和突發情況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也為他們賺足了“牌面”。在伊朗,波波迪偶遇了一輛“陸地巡洋艦”。它的主人,一對出境自駕的荷蘭情侶,向第一次見到的五菱宏光發出了感歎,在他們看來,這輛車正在完成一項與它體型不相符的征程。 

儘管在鏡頭對比下,波波迪顯得分外嬌小,Ready和荊誠依然對他們介紹到,“在這個價格和級別上,它是最好的。” 

在亞美尼亞,停靠在路邊的蘇制瓦茲麵包車吸引了小夥子們的注意,兩輛麵包車的合影應運而生,在他們看來這是中國No.1麵包車和“老毛子”No.1麵包車的美妙邂逅。

640 (1).jpg

▲兩個NO.1的相遇


回憶到拍下這張照片的初衷,Ready說:“瓦茲麵包車是蘇聯時期很有標誌性的產物,它不僅是一個交通運輸工具,還承載了許多時代性的文化象徵,其實也跟五菱在中國一樣。” 

在Ready看來,每個地區都有一個很具標誌性的、承載著文化意義的麵包車,“包括歐美國家,最出名的就是六七十年代大眾的T1麵包車,我們開著的車也是對自己國家和文化圈子的一種認同。” 

開著波波迪逐步靠近好望角時,東尼倒數著距離,大喊著“開下去,把車開下去”,這是屬於少年人的熱血、驕傲和瘋狂。 

好望角是本次旅行的終點,然而對於少年們的人生征程而言,它僅僅是個驛站。 

回到上海後,Ready和荊誠赴往美國留學深造,東尼則花費近半年的時間為這趟旅行剪輯了全程紀錄片《Choose Life》。 

640.webp (12).jpg

▲三個年輕人與他們的愛車


波波迪也並沒有在功成名就後“光榮退休”。東尼和另一位好友隊長從修理廠接回了闊別一年有餘的它,正計畫開啟下一段國內行的旅程。“本打算今年大年初一就出發的,結果車輛還沒來得及去年檢,疫情就來了。”東尼對此深表無奈,“可能就像歌詞說的,‘人生像海浪一樣有時高有時低,你是否告訴自己堅強度過各種時期’。”

這場兩年前的穿越,如今回憶起仍心潮澎湃,東尼希望新冠疫情在全世界得到抑制後,能夠自由開心地再次啟程。

2018年7月,站在好望角的懸崖邊,一切過往浮在眼前,少年們迎著印度洋濕潤的海風喊啞了喉嚨,但那句口號絕對不是最後一遍。 

“Choose Life!” 

640.webp (13).jpg

▲等待再次出發的“波波迪”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