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梁思成與廣漢丨從一座城,走進古老中國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6-24

塵封80年的560張營造學社老照片,終于重建天日;一座古老的小城,鐫刻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以梁思成爲代表的營造學社緣何調查川康古建?560張照片如何機緣巧合終得面世?一百多年的小城以怎樣的方式濃縮著古老中國的文脉?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629.jpg

1939、1941年,梁思成、劉致平等中國營造學社成員在川康古建築考察中,爲四川小城廣漢留下了560張建築老照片。經過近80年的塵封,這批照片終于得見天日,作家蕭易以大量實地調查和史料典籍爲依據,將這批照片整理、復原,還原出一座有血有肉的完整古城。《影子之城》一書中首次公開了梁思成、劉致平爲四川廣漢拍攝的300余張古建築老照片,以廣漢爲縮影勾勒人與建築之間的親密關係,從城市布局走進古老中國的世間百態,感受歷史遺留的文化余溫。

6月24日下午,作家蕭易携新書《影子之城——梁思成與1939/1941年的廣漢》于成都方所舉行新書分享會。主持人周東,作者蕭易主講,三星堆博物館名譽館長肖先進、著名建築師也是梁思成學生何干新、《影子之城》策劃者余嘉等分別從自己的視角和經歷,爲大家帶了很多生動的背後故事。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745.jpg

重磅嘉賓 還原一座有血有肉的“影子之城”

肖先進|《影子之城》記錄了廣漢的情懷與精神

廣漢三星堆博物館名譽館長肖先進感慨地說:“今天的分享會把我帶回了兒時的羅城,帶回了當年的廣漢。”曾經的廣漢羅城氣勢恢宏,八大會館、文廟武廟、幾十座牌坊,大院套小院,錯落有致,古色古香。而當地也保留著較完整的民風和傳統,一到過年,家家戶戶挂鞭炮和花燈,熱鬧非凡。而今,這些大多湮沒在社會快速的發展脚步中。《影子之城》,不僅記錄了廣漢精美的建築,更記錄了廣漢的工匠精神,廣漢的情懷,激起了廣漢人對家鄉深深的熱愛。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750.jpg

何干新丨恩師梁思成眼中的建築與藝術

梁思成的學生何干新在分享會上深情回憶了與恩師梁思成相處的點點滴滴。他回憶起梁思成上課,在黑板上畫了兩根柱子,中間兩個窗子,教導學生們念“柱-窗-窗-柱”,風趣地講“是不是與你們跳舞的‘蹦擦擦’是差不多的?”在學生們的笑聲中,何干新理解了建築的韵律和美感,理解了建築與藝術的關係,從此銘記終生。而今,這批珍貴的照片問世讓他感動,爲營造學社、爲中國古建築還留下了這樣一批寶貴的資料而感到激動不已。他贊嘆“你們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堪稱豐功偉績!”

余嘉| 做了我們這代人該做的事情

作爲《影子之城》的策劃,余嘉回憶當初得知了營造學社拍攝了那麽多照片,廣漢就爲取回這批照片開始了不懈努力,幷在2008年從梁思成第二任夫人林洙先生手裏取得了300張照片的使用權。余嘉至今仍記得第一次去找林洙時,林洙不禁感嘆:這一抽屜是川康古建考察的留下的,這一抽屜竟然全都是廣漢的照片。談及持續多年的努力以及古建築的保存,余嘉說: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和蕭易做了我們這代人該做的事情,完成了60萬廣漢人的夙願。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754.jpg

80後打撈遺失近80年的歷史  廣漢故事躍然成書

十年前,央視編導胡勁草拍攝《梁思成 林徽因》紀錄片時,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資料室查閱資料,偶然發現有500多張黑白照片——這正是當年營造學社在廣漢拍攝的全套照片。原三星堆博物館有關負責同志聽聞後,前往林洙家中尋訪拿回了第一批廣漢圖片。2017年初,蕭易在編撰本書的過程中,發現了一部分資料圖片還未收集整理到,又與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等幾次前往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和林洙家中,終于收集齊這些照片。

這批照片到蕭易手上時,只有一些簡單的編號,“很多照片都只有一些編號,例如文廟001、文廟002、文廟003等等,照片到底是前殿還是中殿?格子門到底是厢房的還是前殿的?”不僅如此,由于後人整理的問題,有些照片有明顯的錯漏,比如一張名爲“張美人院”的照片,其實是座字庫塔。

如何能將這些照片背後的故事展開,這是一個艱難又充滿趣味的過程。當年,營造學社幷未做完重修縣志的工作即匆匆離去,只留下了照片,少有文字記載,也給蕭易的工作帶來了諸多困難。好在中國的建築是有定式的,比如文廟,中軸綫上由萬仞宮墻、欞星門、戟門、大成殿、崇聖祠構成,照片再多,也大概能各歸其位。

從2017年開始,蕭易每周都會去廣漢,拿著照片,跟當地人聊天,他時常邀約70歲、80歲的老人,把照片投影出來,一張張看照片,聽老人講自己與這些建築的記憶。老人看著照片,又會想起自己的朋友曾經在旁邊生活過,或者在裏面工作過,于是一個電話又把朋友叫來。許多老人對于老照片的記憶業已模糊了,不過偶然蹦出的一兩個故事,却令他欣喜不已。蘭大爺告訴他,舊時的廣漢,文廟在秋季祭祀之前一周,會派人物色一頭牛,選定了牛,挂上紅綢,就任它在城裏游蕩。祭祀當天,牛頭祭祀孔子,牛肉則拉到菜市場去賣,因售價低廉,市場早就排起了長隊。這一天,廣漢城裏幾乎都飄蕩著牛肉的香味。

持續的走訪、調查、研究,一張張零散無章的照片組成一座座建築,這些建築又再一次還原出廣漢當年的市井生活、城市千姿百態。這些建築的藝術與智慧,是任何鋼筋水泥都無法凝聚的。歷史的建築雖曾數度遭受劫難,但透過還原的照片還能反映出一些韶華,無不感慨萬千。

在張氏透龍祠前殿的匾額上,蕭易放大照片,看到“翰林院庶吉士”六個字,這說明張氏曾有人任過此職。蕭易翻閱《漢州志》,想看看有沒有記載,却陰差陽錯找到了張仁榮,他的一生可謂傳奇之至。

張仁榮在嘉慶《漢州志·選舉志》中有這樣簡短的記載:

恩賞京職 張仁榮 乾隆乙卯,恩科賞給翰林院檢討銜職

蕭易在《大清高宗純(乾隆)皇帝實錄》一書中,找到了此事的詳細記載,乾隆六十年(1795年),全國各地舉人到京師參加會試,年逾七十歲者一百二十餘人,乾隆皇帝出于對這些年邁仕子的同情,以70、80、90三個年齡段,賜予閑職。張仁榮雖未高中,因年逾八十歲,與趙之隽、劉果行、盧麟祥、劉果昌等人一起,被授予翰林院檢討銜。

但故事還沒有結束,在嘉慶《漢州志》中,蕭易又找到另一條記載:恩賞舉人 張仁榮 乾隆甲寅。乾隆甲寅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也就是說,就在張仁榮進京趕考前一年,他才因年紀優勢,被恩賞爲舉人。但對科舉執著無比的張仁榮,却依舊不遠千里到京師參加考試,最終在耄耋之年,完成了人生的逆襲之旅,他的經歷,或許比“范進中舉”還要傳奇。

在乾隆、嘉慶、同治《漢州志》中,蕭易找到了許多人物,因城隍廟的衙役抓錯了人,到陰間走了一圈的鄧新;嫁給州人李通爲妻的曾氏,夫君早早染病離世,曾氏用了大半輩子的光陰,最終熬來了這高大的牌坊;在漢州城下,用自己的一腔碧血寫下絕唱的四川制置使陳隆之;喜歡把官名刻在木牌上,向上門的賓客、官吏彰顯自己身份的大富豪張慧伯……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最終從照片中,從史料中活靈活現起來。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757.jpg

以照片爲標本  探索古老中國的影子

從《影子之城》這本書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蕭易的落脚點沒有停留在廣漢,他還有更多的希望。

“翻開地方志,我們往往能看到一張綫描圖,四四方方的城池,城外有護城河,城裏有文廟、文昌宮、城隍廟、衙署、奎星閣、關岳廟、娘娘廟,以及琳琅滿目的會館,各種各樣的宗祠。我看過許多地方的縣志,像平武縣、馬邊縣,它們都有一張類似的城池圖”。

可是,城池圖還在,城市裏的建築却面目全非了。幸好營造學社在廣漢留下了幾乎全套的古建築影像資料,這些照片,讓人看到了城市的細節與細胞。

蕭易把這些照片當成了珍貴的標本,比如在寫牌坊時,他會從先介紹牌坊的緣起,以及爲何在城市中起到什麽樣的作用:“牌坊是中國最常見的建築之一,以高大、挺拔的姿態,改變了中國建築平面鋪成的格局,講述著忠臣、貞婦、烈女、孝子、善人、義士的故事,也由此被譽爲“最有故事”的建築。”

廣漢城內外,曾有牌坊五十二座。可以看到,明代牌坊與科舉制度密切相關;清代的時候,牌坊逐漸都轉化成節孝坊、烈女坊。

爲何明代、清代的牌坊差別如此明顯呢?蕭易去查閱了乾隆、嘉慶、同治三朝的《漢州志》,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乾隆年間有載的貞婦、烈女僅有12人,到了嘉慶年間增長到120多人,同治年間數目劇增到500多人。

江蘇吳縣(今蘇州市)清代修建的113座牌坊,其中節孝坊87座;浙江鎮海縣清代49座牌坊,除了兩座孝子坊、樂善好施坊,其他均爲節孝坊。清代諸如《女學》《教女遺規》《女學言行錄》《女範捷錄》等書籍潜移默化影響著社會風氣,朝廷大力提倡,宗族以此爲榮,這是節孝坊、烈女坊盛行的病態土壤。廣漢一隅,也是清代中國牌坊史的縮影,而看了《影子之城》,不僅讀到廣漢牌坊的故事,也瞭解了中國牌坊的緣起、功能、分類。

城池、文廟、會館、宗祠、民居、牌坊、橋梁、祠廟、寺院,蕭易整理的是營造學社在廣漢的照片,却又不囿于此,他不但要梳理某種建築在城市中的源流,也要歸納出四川一隅這類建築的特點。比如四川的會館以移民會館爲主,這與“湖廣填四川”有著巨大關聯。

復原古城之路  更多八十年前的古建故事在此展開

一年多的復原之路,彼時的蕭易和清華大學建築學院資料室的工作人員已經非常熟絡了。他驚訝地發現,當年的川康古建調查中,營造學社在新津觀音寺拍攝的照片多達172張。如今我們震撼于新津觀音寺中被盛贊爲“東方維納斯”的大型壁塑飄海觀音,其中的十二圓覺菩薩壁畫、大型深浮群雕等。但在營造學社拍攝的照片中我們清晰可見,80年前的新津觀音寺比現在還要宏大、完美得多,完整的建築結構、大量的彩塑雕像、驚世絕倫的壁畫藝術,傳達出和諧的宗教思想與藝術審美。新津觀音寺那些消逝的建築,在歷史的洪流中帶走了一些故事,却也讓人遺憾。

一個人一生都會和建築發生關係。比如在廣漢,一個人會在民居裏出生,有他熟悉的地方、街道,長大了去讀書,可能要去文廟、魁星樓或拜拜孔夫子、文昌公,成年了到宗祠舉辦成年禮,取得功名或有一定地位後還可能回到會館和同鄉聊一聊,生病了去藥王廟拜一拜,生子了去娘娘廟拜一拜……

易于流失的文化,讓人們想到通過建築來承載曾經有過的文明,這種記載方式比文字顯得更加有生氣、更加直接。當年的川康古建調查,營造學社拍攝了5000多張照片。據瞭解,目前已經有相關人員在著手準備將這批照片整理、歸類、公開出版。這批照片將對四川、雲南地區的考古發現具有重大意義。這些古迹的實物經歷文革後大多已經不在了,如若能從這5000多張照片中再現當年的建築遺存, 它們能反映的不僅僅是城市建築的發展,更多呈現的是人的一種民族認同感與社會歸屬感。

微信图片_20180624170800.jpg

影子之城  透過廣漢展現中國城市與人的關係

對于一座城市來說,日子久了,故事多了,城市的靈魂就會浸潤于建築的磚瓦樓閣當中。當我們走進這座古老的建築,對歷史的想像,對心靈的觸動都會隨著建築散漫開來。每一座城市中,都有一些別致的建築連接有序,構成重要的建築群體,他們蘊藏了當時城市的個性與特色。

從古建築的年代來說,廣漢這批照片或許幷不是最高,但因爲這批照片當年多用于重修縣志,它完整的展現了當時廣漢的城市風貌。這也是這批照片與營造學社在其它地方拍攝的照片的不同之處。

廣漢古建築中,宗祠占了很大比例,宗祠的建立,寓意著新宗族意識的誕生,也是移民土著化的重要象徵。黃氏祠裏蓬蓽生輝的匾額,讓原本規模不大的宗祠處處顯現著“黃元帥府”曾經的輝煌。透龍寺精巧的格子門、玲琅的雕花刻畫著宅主精妙的想法與審美。不同于大多宗祠後來改爲學校、民居,陳氏祠一直保持著乾淨、整潔、恪守著古老傳統。廣漢的宗祠無不透露出當時“湖廣填四川”的過程,也在點滴間展現著廣漢人對于祖先的崇敬,或許這也是廣漢比周圍繁盛的原因之一。

確實,建築爲城市文化靈魂提供了一個栖息之地。沒有了古建築,我們或許會感到不安、惶恐、疑惑,甚至失去方向。一個人從古色四合院住進現代高樓大厦,心境是會隨之變化的。所以當我們再看這些古建時,我們才懂古建是銘刻著城市歷史的豐碑和發揚文化的殿堂,我們才懂那時那地那人的故事爲什麽值得傳頌,我們才懂建築承載的是當下的文明歸屬與自我認識。

 

作者介紹

萧易,1983年生于江蘇揚州,畢業于四川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基地班,現供職于《成都日報》副刊部,《中國國家地理》《南方周末》等專欄撰稿人。曾出版《古蜀國旁白》《喚醒縱目神》《縱目神時代》《金沙》《古城舊事》《知·道:石窟裏的中國道教》等專著,《空山:寂靜中的巴蜀佛窟》于2012年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幷入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0年300本”精品書。

嘉賓介紹

肖先進

三星堆博物館名譽館長

何干新

1955年入清華建築系,師從梁思成先生,中國一級注册建築師,高級建築師,曾任西南院顧問總建築師。

余嘉

《影子之城》策劃

周東

成都電視臺主持人。參與創辦《今晚800》《新聞背景》,組建“東周社”,創辦人文歷史類欄目《溫故》《書香成都》。獲中國播音員主持人“金話筒獎”。

成都博物馆供图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 11月20日起 三星堆博物館臨時閉館

    按照廣漢市新冠疫情防控形勢要求,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自2022年11月20日起暫停對外開放,恢複開放時間另行通知,已預約購票的,作退票處理。

    亞洲文旅網 2022-11-21

  • 202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二)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篇

    由中國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報社和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評選活動,入圍終評專案名單正式發佈。

    亞洲文旅網 2022-04-01

  • ​四川廣漢鞭炮廠爆炸致6人受傷

    7月8日21時10分左右,位於四川廣漢南豐鎮元盛村的金雁花炮有限責任公司車間發生爆炸。事故發生後,消防、公安、應急等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疏散周邊群眾,開展消防救援,現場火勢已得到控制,周邊群眾已疏散到安全區域。

    亞洲文旅網 2020-07-09

  • 80年前的川西平原什么样?營造學社鏡頭下的廣漢告诉你

    6月8日,“中國文化和自然遺産日”前夕,成都博物館根據內容照片策劃的展覽《影子之城——營造學社鏡頭下的廣漢》與公衆見面,并将持续至8月31日

    亞洲文旅網 2018-06-08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