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藝術家眼中的「人與城市」

作者:熊君慧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06-12

1528773025701362.jpg

圖:香港青年藝術家劉清華作品定格動畫裝置《消失之中》

「深港青年當代藝術家主題展——動靜」正在深圳龍崗區紅立方公共藝術館舉行,展覽旨在呈現深港兩地青年藝術家創作方向、精神風貌的一個切片,通過兩位深圳藝術家和兩位香港藝術家的視覺語言形成新的對話。 

擬人角度觀察城市

林穎詩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現任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項目助理,負責攝影教育計劃。她專注於錄影藝術,學習從觀看中感知並理解世界的運作與規律。作品曾於香港,德國及美國展出。

記者在展覽現場看到,林穎詩此次共有三件作品展出,分別是兩件彩色單頻道錄像作品:《回來時請把燈亮着》(無聲,8'20'',2018年);《流動的風景》(有聲,29'51'',2016年);以及黑白單頻道錄像作品《攝影機是本素描簿》(無聲,03'15'',2015年)。

在展場中央位置的顯示幕上,《回來時請把燈亮着》以定鏡錄影的手法記錄了作者所遇見的一些失靈:會間歇性熄滅及重亮的街燈。林穎詩說:「我用了擬人的手法去看那些會間歇性熄滅及重亮的街燈,它們是很人性化的。當社會上每支燈(每個人)都按一樣的步/標準去工作或生活時,偶爾停下來的它們,彷彿有了自己的個性,可以選擇走不一樣的路。」另一個角度是,開燈和熄燈很像人離開家或回家時的第一個動作。那些燈她也是在屋邨附近拍攝的,因此命名時用了「回來時請把燈亮着」,像是對離開家的人的一個提醒和等待。

《攝影機是本素描簿》是水波、樹影等的影像重疊。《流動的風景》則是街景與靜物被車燈投射在牆上。觀看這熒幕時,林穎詩說,彷彿在看着車窗外的流動風景。「我享受看風景,它是一個過程,是一種情感的投射,以及思考的空間。」

都市把人們物化,林穎詩卻以擬人的角度觀察城市內的物件。林穎詩說:「我的作品都是記錄城市裏日常、帶點靜謐和詩意的風景。它們是路邊的車輛、公園的樹木和草地、屋邨內的燈、碼頭旁的海、城市的光等等。拍攝時,多用靜止的姿態,在不移動鏡頭的狀態下作長時間拍攝。希望單純地記錄這些物件,各自律動所產生的美。」

城市更新連根拔起

另一位青年藝術家劉清華以探索流逝的時光、回憶及轉變不斷的城市景貌為創作題材,着眼於不同媒介本身的獨特性及其質感之可塑性。作品涉及錄影、動畫、裝置等元素。其作品曾獲「香港第二十屆ifva獨立短片及影像媒體節」新媒體藝術組別銀獎及本地最佳作品,又曾於香港、台灣,以及奧地利、瑞士、日本、芬蘭等地展出。

此次展出的定格動畫裝置《消失之中》時長二十分鐘,二○一四年創作。記者看到,這是一個雙視頻的定格動畫作品。右面的動畫是一枝不斷變小的粉彩畫筆,左面的動畫則看到觀塘市中心的繪線畫逐線成形,兩邊視頻同步發生。

劉清華介紹,現實中,左邊視頻的動畫是由右邊視頻的畫筆繪製而成。這作品源自維基百科上一幅名為觀塘市中心的照片,但現實中的觀塘因着市區重建經已面目全非。當現實世界的粉彩畫筆轉化成紙上的景色(觀塘),逐線成形、同步發生之際,便構成了虛擬世界裏的定格動畫。動畫作品記錄和盛載着能量。劉清華花了半年時間創作這部動畫。畫的每一筆,都需要記錄圖畫和畫筆變化,總共重複了14000次才完成。「城市發展是重要的,但以什麼手法進行?以連根拔起的方法可能是最方便快捷,但其中的歷史文化如何保留?這些都是我在思考的。」劉清華說。

另一幅作品錄像裝置《脫身》時長九分鐘,二○一七年創作。錄像由劉清華於二○○七年至二○一七年收到的一百多封書信中節錄下來,把別人寫過她的名字(Jess)製作成影片。「我的名字對我來說毫無意義而且陌生,但別人為我留下的溫度依然珍貴。」她說。

此次展出的另外兩位深圳藝術家分別是應麥可和陳章紅。前者擅長抽象藝術,作品形式自由,用色考究,手法多變。後者陳章紅是一位「大破大立」的藝術家,其作品無論是對哲學的思考、立意的高度,還是題材的創新性及其廣泛性,都具有非常高的藝術水準和個性追求。

展覽策展人為賈立巍,展期到七月十五日。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