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數字閱讀帶來便利 碎片化內容真能“長知識”嗎?

来源:中新網    发布时间:2019-05-08

近期,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公布,顯示數字閱讀促進了國民整體閱讀率的上升。但很快有出版業業內人士提出疑問:從數字上看,數字閱讀確實對閱讀率有一定促進作用,但它真能保證或者說促進“閱讀”嗎?

對此,記者在采訪中亦發現,網上的數字內容確實有一部分質量不高。也有專家認為,在看到數字閱讀、網絡閱讀的便利性和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從公共服務、文化引導等各方面加以幹預,揚長避短。

數字化閱讀提升國民綜合閱讀率

在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主要發現中,有一項數據頗為顯眼。

調查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包括書報刊和數字出版物在內的各種媒介的綜合閱讀率為80.8%,較2017年的80.3%有所提升,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為76.2%,較2017年上升了3.2個百分點。

而圖書閱讀率則為59.0%,與2017年(59.1%)基本持平;報紙閱讀率為35.1%,較2017年的37.6%下降了2.5個百分點;期刊閱讀率為23.4%,較2017年的25.3%下降了1.9個百分點。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出版研究所所長徐升國介紹,全國國民閱讀調查近十多年來一直對國民數字閱讀狀況開展相關調查,包括國民在手機閱讀、PC網絡在線閱讀、電子閱讀器閱讀等幾大類別數字閱讀介質上閱讀電子圖書、文章、新聞等的閱讀行為。

他解釋,從總體上看,數字閱讀作為一種新型閱讀形式,滿足了國民新的閱讀消費需求,並促進了國民整體閱讀率的上升。

閱讀內容質量引關註

不過,就在前段時間,針對上述調查成果,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月沐提出了一個疑問:數字閱讀率和國民綜合閱讀率是上去了,但前者能帶來“閱讀”質量提高嗎?

這個疑問的角度其實源自對網上文章內容的擔憂。他舉例,比如打開一個搜索引擎,它可能會根據妳的閱讀喜好來推薦內容,但某些推薦內容確實不怎麽樣。而且有些人上網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讀書”。

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的數據確實顯示,2018年,中國成年國民網上活動行為中,以閱讀新聞、社交和觀看視頻為主,娛樂化和碎片化特征明顯,深度圖書閱讀行為的占比偏低。

孫月沐進一步分析,現代社會生活節奏本來就快,如果人的閱讀時間被這類劣質內容占據,很難說數字閱讀真的對國民綜合閱讀起到促進作用,“高質量的經典閱讀受影響,花在深閱讀上的時間少了,也許會導致淺化、‘沙漠化’閱讀,長期下去,可能後果不妙”。

一位上班族的“碎片化”閱讀感受

如孫月沐所言,“上班族”楊文深有體會。

每天早晨八點半,她準時從家裏出發,通勤時間是一個鐘頭。乘坐地鐵或公交車時,楊文會習慣性刷手機:看微博、看朋友圈,或者只是簡單的閱讀推送消息。

“刷到什麽就看什麽,算是無目的閱讀,用以消磨路上的時間。”楊文回顧了一下,在剛過去的4月份,她平均每個禮拜花在紙書閱讀上的時間大約是一個小時。

“工作忙,瑣事又多,那點零碎的休息時間不知道怎麽就沒了,想不起來要去看一本紙質書。”她解釋,等到周末可以休息的時候,又想著出去逛逛放松一下,很少會去看書。

就在線閱讀的內容而言,楊文覺得,一些專業的或者文學類的電子書優質內容比較多,也比較成系統。其他碎片化的內容中,好的沒那麽多,粗制濫造的也有,“這些碎片內容大多只是快節奏的翻一下,幾乎不會有深入思考”。

“說起來,身邊一些朋友的感受基本跟我差不多。”楊文說。

數字閱讀呼喚高質量

隨著互聯網迅速發展,許多人習慣性地上網、刷手機,數字閱讀早已成為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孫月沐認為,除了關註閱讀率數據外,也應該重視數字閱讀的內容,“換句話說,數字閱讀呼喚高質量”。

“互聯網上數字內容規模巨大,既存在不少高質量的內容,也存在大量低質量的內容。”徐升國認為,我們在看到數字閱讀、網絡閱讀的便利性和優勢的同時,也要看到其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並從公共服務、文化引導等各方面加以幹預,從而揚長避短。

“要看到網民的網絡消費行為中淺閱讀與碎片化閱讀的自發性、自主性和合理性,應當允許和滿足這些內在閱讀需求。”徐升國表示,同時采取政策措施,扶持和引導高質量優秀閱讀內容的生產、傳播,鼓勵數字內容企業生產更多優質內容。

他建議,還可以通過建設數字農家書屋、數字閱讀公共服務平臺等方式,滿足網民的小眾化高質量閱讀內容的需求;宣傳數字閱讀中存在的不足,引起家長、學校等的重視,避免未成年人放任自流地陷入數字閱讀的問題中。

“此外,還需要加強全民閱讀促進工作,大力培養國民紙書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彌補數字閱讀的不足。”徐升國說。


(原標題:數字閱讀帶來便利 碎片化內容真能“長知識”嗎?)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