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把堆剪文化帶到了海外

来源:中國新聞網    发布时间:2019-04-16

1.jpg

古大厝屋頂上雕龍畫鳳,形成獨特的閩南建築風格。 陳龍山 攝

行走在福建泉州,經常可見名刹古寺、宮廟、祠堂以及閩南古大厝,其雕龍畫鳳、燕尾脊、神仙故事雕塑圖等建築風格獨具一格,分外引人注目。閩南古建築堆剪傳統技藝不僅扮靚著泉州,在臺灣和東南亞等地也備受歡迎。

現年49歲的林杉穀是堆剪(詩山)技藝傳承人,他目前正和工人們一起在南安詩山鳳山寺內緊張作業。“初中畢業後,我就跟隨父親學習堆剪技藝,之後便獨立承接堆剪工作,至今經手修建的古建築遍及海內外。”林杉穀介紹說。

2.JPG

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廣泛傳播於閩南文化圈,並在海外大受歡迎。 陳龍山 攝

堆剪傳統技藝通常包括白描、打底、按模、粘瓷等制作過程。一雙手,一把剪鉗,一堆瓷片……經過堆剪師傅的巧手,一幅幅詡詡如生圖案被“搬”上古大厝,形成獨特的閩南建築風格,被閩南人稱為“厝頂上有出戲”。

走進林杉穀所處的工地,一座氣勢恢宏的廟宇出現在眼前,放眼望向屋頂,黃琉璃瓦、燕尾脊、木石雕刻等映入眼簾,雕龍畫鳳、鯉魚吐水、麒麟祥雲、花鳥等堆剪圖案豐富多彩,造型栩栩如生,為閩南古建築增加了藝術氣息。

“堆剪、泥塑、交趾陶是閩南民居中最常見的裝飾藝術,其中堆剪具有最鮮明的特色。”林杉穀表示,以龍鳳、麒麟、祥雲、錦鯉等作為堆剪創作元素,有著吉祥如意的寓意。

3.jpg

造型栩栩如生的龍鳳圖案,為閩南古建築增加了藝術氣息。 陳龍山 攝

在工地內一角,擺放著眾多紅、黃、綠等彩色陶瓷碗,林杉穀拿起一把鉗子將陶瓷碗打碎,並不斷修剪。他邊剪邊介紹說,采用德化的陶瓷碗碎片作為龍、鳳、麒麟等神話動物的鱗片,往往不容易褪色,不僅可保存上百年的時間,而且能與古建築形成鮮明色彩對比,極具視覺沖擊力。

閩南傳統建築營造技藝源於唐五代,廣泛傳播於閩南文化圈的泉州、漳州、廈門,以及香港、澳門、臺灣和東南亞等地。特別是閩南和臺灣的寺廟、祠堂、古民居的建築風格十分接近,堆剪建築風格加強了兩岸民眾的交流與合作。

數十年來的堅守,林杉穀的手藝也小有名氣,曾被邀請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修建古建築、宗祠和寺廟等。林杉穀表示,堆剪文化不僅在閩南地區得到傳承,也被帶到東南亞華僑華人所在之處,海外僑胞對堆剪的喜愛與支持,包含著對家鄉的濃濃思念之情。

4.JPG

現年49歲的林杉穀堅守堆剪技藝,經手修建的古建築遍及海內外。 陳龍山 攝

林杉穀用巧手打造,塑造了極具魅力的屋頂藝術作品。對他而言,堆剪從一開始被當做養家糊口的手藝,如今已被他視為是一門藝術。“我特別希望堆剪技藝能夠代代傳承下去,為閩南古建築增添美麗色彩。”

如今,林杉穀已培養了不少年輕徒弟,部分“80後”學徒已順利出師,成為獨當一面的堆剪師。


(原標題:閩南堆剪師巧手“妝”古厝:把堆剪文化帶到了海外)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