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大灣區效應促香港大陸音樂人交流

作者:周凡夫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9-03-07

20190307031809854.jpg

香港中樂團和指揮閻惠昌在彌勒萬花筒藝術館新年音樂會的演出陣容HKCO提供

二○一八年外訪表演的香港音樂團體數量真不少,其中香港小交響樂團再度獲邀到訪韓國統營國際音樂節,與十個樂團組成音樂節樂隊攜手獻藝,以樂結誼;自上世紀六十年代已建立年度外訪巡演傳統的香港兒童合唱團,去年除了在暑假前往芬蘭、愛沙尼亞、廈門訪問交流演出之外,五月參加了第二屆「同心耀中華─深港澳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閉幕式演出。

香港中樂團在閻惠昌帶領下再訪新加坡,並首次到訪雲南,在昆明(十二月二十八日)和彌勒(十二月三十日)舉行新年音樂會,九月間更成為首個走進清華、北大和浙江大學等內地高校的香港藝術團體。

此外,新組建的香港天籟敦煌樂團在敦煌登台,九月中本港青年中樂手隨同劉江華局長出訪哈薩克斯坦在阿拉木圖演出,以及音樂事務處的香港青年中樂團「獅城之旅」新加坡外訪表演,以上三個活動都見出新一代中樂人才的成長;而「無極樂團」到訪深圳演出羅永暉的《人淡如菊》則呈現了香港中樂的現代多元面貌;笛子演奏家楊偉傑與彈撥樂手沙涇珊,除了以夫妻檔訪兩岸眾多城市獻藝之外,還赴馬尼拉、新加坡等地登台,相信是二○一八年外訪活動最頻密的本港演奏家。

高鐵與大橋助兩地互訪

至於高鐵香港段開通與港珠澳大橋通車,更讓香港與內地音樂人互訪交流倍添便利。梁建楓與香港拔萃女書院交響樂團赴武漢與當地的青年樂團同台演出,是首個乘搭香港高鐵外訪的本地樂團。

而粵港澳大灣區效應更趨明顯,首先是包括楊偉傑、沙涇珊在內的十二位粵港澳青年中樂演奏家,攜手展開在大灣區六個城市的「粵樂集結號─粵港澳大灣區青年民樂家廣東音樂專場」巡迴演出,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日先後在惠州、珠海、中山,和東莞演出了四場,二○一九年三月二十二日及二十三日還要在深圳南山文體中心小劇場和廣州郭蘭英劇院演出兩場。星海音樂學院、廣東民族樂團聯同香港演藝學院舉辦了在去年底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國際音樂季,楊偉傑亦參加了十二月二十六日的閉幕式音樂會演出。

另一方面,香港聖樂團和香港新青年合唱團,分別在音樂總監陳永華、鄭智山帶領下,參加十二月二十八日在珠海大劇院歌劇廳舉行的「珠港澳合唱音樂會」,這是首場結合港珠澳三地老中青少音樂人的跨世代演出,音樂會壓軸前的節目由陳永華指揮演出他的第八交響曲《蒼茫大地》新版本,壓軸由陳永華指揮三地合唱歌手,在香港弦樂團伴奏下,以百人陣容演繹《龍的傳人》。

踏入二○一九年,香港管弦樂團由客席指揮大衛.史頓(David Stern)帶領於一月十三日首次出訪珠海華發中演大劇院表演;三月七日還會到廣州星海音樂廳登台。

這些外訪演出交流活動節目中,不少有香港作曲家的作品。事實上,一個城市的音樂實力,仍要看音樂創作上的能量。回顧二○一八年,與音樂創作有關的活動,每個月都層出不絕,堪稱音樂創作上豐收之年,更有好些風格獨特的作品面世。

創作形式風格多元化

去年初便有陳慶恩作曲的《鬼戀》,以及居港的美籍作曲家Eli Marshall的《Mila》兩齣題材獨特的室內歌劇面世;其後有竹韻小集在九龍新界各區舉辦十二場「香港音樂地圖」音樂會,演出以香港不同地區特色為題材的作品;五月之後有香港聖樂團首演陳永華的《豎琴及樂隊.鳳舞》、一舖清唱的無伴奏說唱劇場《維多利雅講》,在「大館」開幕期間首演,透過旋律與文字建構維港的前世今生。城市當代舞蹈團與一舖清唱將伍卓賢作曲的《香夭》,改以現代舞蹈與人聲演出;香港小交響樂舉辦「高世章的神奇電影畫布」音樂會,為香港電影作曲家的配樂注入二次生命。

去年最後一季(十至十二月)眾多新曲世界首演,較為矚目的便有梅廣釗創作的獅鼓與中樂隊新作《獅鼓樂飛揚》,葉惠康的小提琴協奏曲《英雄傳奇》(凌顯祐獨奏),黃安源與黃晨達世界首演中胡二胡聯奏黃學揚的《故鄉的歌》,普立茲音樂獎首位華人女性得主杜韻糅合歌劇、流行音樂、室樂、電子搖滾和卡巴萊歌舞的《天使之骨》,春天實驗劇團世界首演粵劇VS流行曲的音樂劇《當E臣遇上帝女花》;還有楊嘉輝充滿創意的電台廣播作品《那裏會是個天堂》,邀請藝術家在流動直播車,於鬧市隨現場音樂遊走,討論不同議題,並在網上和港台第四台播放。 

這些世界首演的香港作品,風格、形式各自不同,凸顯香港一直以來的文化多元特色。其中的歌劇、音樂劇和結合戲劇的音樂劇場演出與創作顯得特別活躍,這與踏入新世紀以來跨界、跨媒體製作已成為世界大潮流很有關係。

本港樂團繼續走向國際,赴海外表演越來越多。去年香港藝術發展局首次組織香港音樂工作者代表團到荷蘭參與音樂博覽會,讓香港音樂家與國際同業交流及開拓海外合作機會。豬年新春期間,香港愛樂民樂團已應邀遠赴加拿大,與分別來自澳洲墨爾本的肇風中樂團、新加坡的吉豐華樂團、馬來西亞的大樂樂實驗樂團,以及加國當地的中樂團攜手登台。此外,今年六月陳永華的新作品第九交響曲《仁愛大同》(Universal Harmony),歌詞採用明代楊慎的《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結合香港陳鈞潤新創的歌詞,將在多倫多由當地的交響樂團Kindred Spirits Orchestra與香港聖樂團攜手作世界首演。

潘光沛李明留名香港音樂史

此外,二○一八年有兩位樂友辭世。十一月二十日清晨離世的李明(生於一九三五年),及十二月二十四日離世的潘光沛(生於一九五九年)。

李明長期從事音樂教育及學術研究工作,是海燕藝術學院創辦人,香港民族音樂學會副會長(兼創辦人之一),發表大量音樂學術文章及著作,也是香港吟誦學會會長、中華吟誦學會專家委員,在吟誦與音樂的推動上貢獻良多。潘光沛的專業是律師,也是香港音樂劇的先行者,由他成立的「音樂劇團」於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三十日開演至八七年一月八日,在香港藝穗會劇場演出了九場的《黃金屋》,幾乎是由潘光沛一手包辦的原創音樂劇,可說是真正「香港化」原創音樂劇的開始;與他其後推出的《風中細路》,都是香港音樂劇發展的重要製作。

李明與潘光沛長年默默耕耘,名字必然會載入香港音樂史冊中。

(原標題:大灣區效應促進音樂人交流)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