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港文藝界冀與內地深度合作 發揮本地特點共建人文灣區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9-02-22

20190222031814893.jpg

  國務院日前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當中提及共建人文灣區。粵港澳三地地域相近,語言同源,粵文化正逐漸成為大灣區的文化奠基,帶着傳統文化發源地的根基不斷向外發展。香港文化藝術界對大灣區充滿期待,而如何依託內地、攜手共建粵港澳合作發展平台,普遍認為充分發揮中西薈萃的本地文化特點,便是優勝之處,同時亦希望特區政府給予相關政策配合。大公報記者 陳惠芳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如今的香港影視業已不及上世紀的風光。而藝術文化如舞台劇在本地的市場亦很有限,粵港澳大灣區能否成為本地文化工作者的一個出路?早年已將香港舞台劇帶入內地巡迴公演的資深製作人高志森對大灣區抱有期望,他認為文化藝術範疇裏的舞台劇、電影、劇集等能在大灣區做到成行成市、雅俗共賞,就是成功。

  高志森說:「九(市)+二(港澳)這麼大的空間,怎會不成功?嶺南文化於廣東九市有相當具體的文化範疇和內涵,我目前構思並正在排練的舞台劇《來自廣州的輝煌》,主打的就是顧嘉煇及黃霑的歌曲。他們在香港樂壇創造的輝煌,很大程度是源於他們童年和少年時在廣州成長,吸收了廣東音樂的養分,並以嶺南文化和語言創作無數經典曲詞。嶺南文化的土壤在珠三角,大灣區的底蘊獨當一面。」

  期待官方政策配合

  他還說:「但要在大灣區做到成行成市,關鍵在於市場發展及文化推廣,要吸引和開拓觀眾。如果香港與大灣區的藝團只是互訪作短暫的演出,並不算真正的推廣,而是要從開拓市場、持續開拓文化藝術觀眾的角度出發。因此,官方不應只安排表面的交流表演活動,而是提供平台與條件去開拓市場,提升大灣區觀眾欣賞水平並增加他們主動購票入場的意欲。」

  高志森更指出,如今已有一些業內人士各自開拓大灣區市場,官方更應致力配合,始終文化藝術需要有大量觀眾買票參與,這才算成功。可是需多久才能做到成行成市?他表示這個很難估計,但他會抱着觀望態度。對於部分業內人士擔心本地製作為遷就大灣區市場而逐漸失去香港製作特色,他指完全毋須擔心。

  「近年有不少印度電影在全世界都賣座,但不失其本色;我導演的電影《家有囍事》、《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南海十三郎》,如今在內地的電影回顧展上放映,仍受到很多人談論。只要作品雅俗共賞,不一定就要完全遷就某方面觀眾的口味,而觀眾口味同樣可以慢慢培養。早前內地片《我不是藥神》、香港導演林超賢的《紅海行動》,便拍得相當好,觀眾層面很闊,徐克導演的《智取威虎山》,在內地受歡迎之餘亦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所以,題材風格上不應有『遷就那一邊』的憂慮,只要在文化、藝術、娛樂做到相互平衡,好的作品便有其生存價值。」

  就地選才 深度合作

  他續說:「其實早在二○○○年,我團(春天舞台)已在內地巡演舞台劇《蝴蝶是自由的》(原名:《蝴蝶春情》),我不是什麼開荒牛,只是看到一個生存的方向,早人一步。近期在佛山公演的舞台劇《窈窕淑女》,是和佛山電台合作,他們提供大部分演員和幕後人員,我帶着台前幾位主角和台燈聲設計師與其配合,算是一次『大灣區深度合作』;但這不是唯一的合作方式,兩地合作搞演出還有很多可能性,我們可多作嘗試,如香港題材、內地復排的形式;又如可借助內地技術性表演者,如在體育界、戲曲界便有不少人才,當語言口音不是考慮重點,而我們的製作又需要舞蹈形體動作演出時,就有合作空間了。香港藝團也可在珠三角遴選台前幕後人才,往後香港和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是有無限可能的。」

  高志森全新編寫的舞台劇《來自廣州的輝煌》四月在港公演,五月在廣州公演,劇名應市場需要考慮改為《廣州仔黃霑》。

  「每個劇都需要以觀眾接受點為立足點,故此不同城市有可能會有不同包裝,但更重要的是劇目本身要考慮觀眾的接受點,要在文化、藝術及娛樂做到平衡,才會受到歡迎,以《南海十三郎》、《金鎖記》為例,都小心考慮過觀眾的接受點。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製作人能否了解及掌握觀眾的接受點作為立足點了。」

  中西融會 港式風味

  對表演藝術在大灣區的發展前景,高志森的看法是:「舞台作品的觀眾多是中產階級的知識分子,香港舞台劇在內容與手法上的包容性強,成為我們的可觀之處。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點,本地文化具歐美的元素,既有嶺南傳統,也有前衛創新的,形成多元的文化視野,有獨特性及可觀性,若能結合起來在大灣區發揮,便是我們優勝之處。」

  高志森如今少拍電影,但當談到本地電影業,他仍有自己的見地,說:「香港的武俠片及動作片早已在內地佔優,但這都是技術性為主的電影。相反地,懸疑、鬼片題材尚未能得到充分發揮,前者在內地也有人拍,可是鬼片基於意識形態,除了《聊齋》外別無其他。但港式鬼片既有傳統鬼怪文化,兼備港式喜劇元素,比起韓國及泰國鬼片更有可觀性。港式喜劇則在內地長久以來被接受,但未有好好繼承,近年港產喜劇電影新意欠奉,未有突破。」

  高志森一再強調好的作品,不因語言而受局限。近年他帶往內地演出的舞台劇,都是原汁原味以粵語演出的港式版本。

  「我近年發展內地舞台劇市場,是以粵語演出,一來香港演員未必個個能操流利普通話,再根據過去多次舞台劇上演經驗所得,內地觀眾水平提升,更接受原汁原味語言的版本,而不介意看字幕;香港舞台劇《金鎖記》能去到北京、上海、重慶、南京、哈爾濱……等地演出過百場紀錄,已是最佳例證,稍後還會到寧夏銀川演出。現正有不少內地主辦機構於簽約時,已訂明我團要以粵語演出。我們在大灣區不少城市演出過,可是有些如肇慶、惠州卻少去,然而來日方長,相信只要去多幾次演出,持之以恆,觀眾就會被『撻着』。大灣區九市未必短時間全面接受港式藝術文化,但九市與港澳相連,同在兩小時交通圈之內,港式文化要在大灣區九市深入民心,就視乎業內人是否有方法和恆心加快推動,那大灣區各地觀眾應該會好快接受並樂在其中。」

  粵港澳大灣區是香港文化產業的未來希望,拓展新市場如高志森所言需時間磨合,有恆心有方法是立足大灣區的基石。

(原標題:共建人文灣區 文藝界促深度合作)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 粵港文藝攜手 塑造人文灣區

    乘廣東高質量發展大會春風,廣東各行各業吹響「前進號角」

    大公報 2023-02-16

  • 「查篤撐」唱響人文灣區建設

    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粵劇被列入其中並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為「共建人文灣區」、增強灣區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大公報 2019-08-09

  • 創新引領發展 大灣區規劃綱要出爐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共同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規劃綱要》中有規劃背景、總體要求、空間布局等總共11章、41節內容,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亞洲文旅網 2019-02-19

  • 韓正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28日會見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聽取意見和建議

    文匯網 2018-06-29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