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京港臺學子同演《牡丹亭》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12-06

20181206031749823.jpg

匯演由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教授(第二排左七)親自策劃,參與演出的演員及樂師有三十多人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到底是《牡丹亭》,從游園驚夢到言懷尋夢,從離魂憶女到幽媾回生,簫聲響起,水袖飛揚,眼波流轉,一場動人的校園版《牡丹亭》京港匯演就這樣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拉開帷幕。

十二月二日上演的這齣校園版《牡丹亭》,由著名作家、中大博文講座教授白先勇親自策劃,中大和北京大學昆曲傳承與研究中心共同呈獻,演出前已舉行一系列講座活動,引發青年學子的熱議與追捧。《牡丹亭》共五十五齣戲,校園版選取其中〈游園〉、〈驚夢〉、〈言懷〉、〈尋夢〉、〈離魂〉、〈冥判〉、〈憶女〉、〈幽媾〉、〈回生〉九折精髓,在舞美、燈光、服裝設計與編劇方面,融合傳統與現代舞台審美,此前已在北京大學等內地高校巡演多場,是次中大公演,更有中大及臺灣大學學生加入。

故事感人 觀衆落泪

演出吸引逾一千四百人入場觀賞,現場座無虛席,觀衆反響熱烈,不少人提早到場購買演出光碟及戲文解析書籍。理工大學學生王藝斐這次專程趕來中大看劇,她表示是從中國文化專業老師那裏聽說是次活動,“之前對《牡丹亭》瞭解不多,不過平時都會去香港文化中心看京劇演出。這些演員都不是專業學戲,我們算外行,但也能感受到他們演的很棒,很動人。”

觀衆萬潤玉今年六十八歲,她說自己多年來十分喜愛戲曲,以前學粵劇十年,後亦迷上昆劇,退休後仍在嶺南大學旁聽戲劇課。早在十多年前,萬潤玉就帶女兒看過青春版《牡丹亭》,是次與朋友相約來看。中場休息時談及觀戲感受,她感慨,這次看戲有別樣感受:“可能我們年紀大了,有了一些人生經歷,看這齣戲會很動情,我們也是有女兒的人,所以剛才聽〈離魂〉那一折忍不住落泪。”

這九折戲由來自北京、香港和臺灣三地的學子共同演繹,此前演員接受了青春版《牡丹亭》主創團隊的一對一指導,而幕後笛、古箏、笙等中國傳統樂器演奏也都由北京各大高校大學生擔任。白先勇更邀請三位學習昆曲的中大校友:袁學慧、張靜文及鄒焯茵到昆曲發源地蘇州學習,期望讓年輕人感受昆曲優美、活力及創新的一面,在校園內推廣和傳承中國戲曲文化。

中華昆曲 世界播種

張靜文在第一折中扮演杜麗娘,自二○一二年起,她拜鄧宛霞爲師學習戲曲,每周都抽出空閑時間練習。爲何對昆劇如此熱愛?張靜文說:“昆劇是很美的藝術。從服飾、化妝到音樂、文字,都是美的。小時候先聽了廣東粵劇,後來我媽媽經常帶我去看演出,慢慢我就喜歡上了京劇和昆曲,後來學習之後,打基礎先學昆曲。這次我覺得可以跟大家說,昆曲不只在內地流行,有些人認爲香港演粵劇就好了,但其實香港也有年輕人去學習表演昆曲,也有很多年輕觀衆,我們有心、也有能力去傳承這門藝術。”

第三折柳夢梅的飾演者陳勝超對記者說,儘管身爲中國戲曲學院戲曲導演專業本科生,又有不少戲曲工作經驗,但接觸昆曲是從今年八月才開始。參演感覺“一個是美,無論從舞臺哪個角度來看,都是美的。一個是秀,一齣《牡丹亭》簡直就是一個大家閨秀,賞之不起半分邪念。”

演出謝幕時全場掌聲雷動,白先勇接過話筒贊嘆道:“非常成功。看見他們,就好像看到了昆曲的未來,希望能把中華文化的種子在全世界播種。”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 澳門千名青年學子走進深合區和大灣區計劃啟動

    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成立兩周年之際,“澳門千名青年學子走進深合區和大灣區計劃”(以下簡稱計劃)17日在澳門大學學生活動中心舉行啟動儀式。

    亞洲文旅網 2023-09-18

  • 京港聯演校園版《牡丹亭》

    為慶祝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成立五十五周年、北京大學(北大)成立一百二十周年,並進一步推廣和承傳中國傳統文化,中大將聯同北大崑曲傳承與研究中心,於十二月二日(星期日)下午二時在中大邵逸夫堂舉辦校園版《牡丹亭》京港聯合匯演

    大公報 2018-11-29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