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江西樂平:中國古戲台博物館

来源:香港文匯報    发布时间:2018-11-01

a22a.jpg

■樂平市洪皓森林公園古戲台是全市大型文藝表演的主要場地。

有別於烏鎮戲劇節是文藝青年聚集地,順口溜「三天不看戲,肚子就脹氣。十天不看戲,做工夫沒力氣。一個月不看戲,見誰都有氣 」,則展現了江西樂平戲劇文化因植根於民間熱情而展現的蓬勃生命力。樂平市是贛劇樂平高腔的發源地,擁有約430座戲台(最早始建於明清),是目前內地古戲台保存最多最完好的縣級市,被譽為「中國古戲台博物館」;從事古戲台營造的能工巧匠達5,000餘人,從業者年齡從20歲至80歲,佔據內地古建市場半壁江山。■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逍 江西報道

樂平市位於江西省東北部,共有48個居委會、266個村委會,大凡每個村落都能見到一兩座戲台,其中橫路村分九個房股,歷史上曾建造過七座戲台。國家級非遺項目(樂平古戲台營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古建築世界健力士紀錄獲得者、中樂古建集團董事長胡發忠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時說:「樂平古戲台,均為傳統的磚木結構,素以『建築奇巧複雜,裝飾豪華艷麗』而著稱。一座樂平戲台的落成需要由鋸工、大木工、小木工、雕工、泥工、漆工、畫工等通力合作,各盡其能,工序包括選址、畫圖、選料、建造、拼接、裝飾等,少則一月,多則數年。」

奇巧複雜 折射古建美學

胡發忠介紹道,樂平古戲台主要由台基、柱子、樑、檁與枋、斗拱、翼角、藻井、寶頂等構件組成。「判斷一個戲台的好壞,主要依據是位於戲台正頂中央的藻井。古代唱戲沒有話筒和音響,能有餘音繞樑的效果,除了靠演員功力,還要靠藻井攏音、擴音。樂平戲台中的最精品--滸崦戲台(道光十二年戲台開始籌建,據傳募集能工巧匠30餘人,歷時三年竣工),頂棚有三口藻井,中間一口以十三層斗拱互疊旋上,園穹內鑲嵌園雕的足蹬祥雲坐騎八仙,藻心浮雕飛龍戲珠,兩側的藻井為轎頂式。」

據悉,藻井,由數千個榫卯構件組接,層層疊疊,可壘至數十層,呈傘蓋形,直徑可達幾十米。他稱:「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凹進部分叫卯。這種連接既不需要釘子,也不需要黏合劑,物理穿插疊壓,可起到承重的作用;可使建築物最大外延,增添美觀;木塊之間的縫隙,還可以起到一定的避震作用,折射出中國古建的美學。對於藻井而言,榫卯拼接過鬆,則不聚音,拼接過緊,則回音弱,全靠木工師傅在一敲一打之間把握。」

戲台天地 演繹人情世故

「天地大戲台,戲台小天地。在樂平,年節、酬神、婚喪、生辰、宴客,都是請班子演戲的理由,村民們以前還在積雪一尺厚的台下看戲,發生過搭倒台、鬥戲台、鬥勁戲、還眼債、打彩等趣事。樂平古戲台承載着400餘年歷史之深邃與厚重,其產生、演變,並形成如此規模宏大的群落,並與整個社會生活相融,成為民眾的精神依託。」樂平市博物館原副館長、古戲台文化研究專家余慶民稱,生旦淨末丑在台上唱出禮義廉恥孝悌忠信,對於以前念不起書的窮苦人而言,看熱鬧的同時,也是一種教化。如今,戲台,除了台上演戲、台下親朋好友閒聊,還是召開村民大會的好地方。

據余慶民介紹,從社會屬性來分類,樂平戲台大體有廟宇台、會館台、家庭台(富貴門第的娛樂消遣)、祠堂台、萬年台(戲曲文化和民眾生活聯姻的產物),現存大多為祠堂台和萬年台。按平面格局分類,戲台又可分為單面台和前後都能演出的雙面台(晴雨台、鴛鴦台),後者的代表作為滸崦戲台。「滸崦村名分堂,是程氏宗祠,坐北面南。整個建築由戲台邊門、廊樓、天井、耳門、正堂、神位、寢房、陪房等構成。晴台面俯廣場,雨台正對正堂,兩台相互背依,巧為一體。」

(原標題:江西樂平擁430座戲台 「中國古戲台博物館」鄉土戲劇文化承載地)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