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梨園名家搖身變「KOL」

来源:香港文匯報    发布时间:2018-09-05

a19c.jpg

今年4月,北京曲劇《花落花又開》通過網絡直播,掀起30萬人在線觀看的熱潮。新華社

短視頻和直播平台近年在內地日趨流行,如今梨園名家們也在這些平台上發光發熱,成為受網民追捧的「KOL」。他們趣談梨園台前幕後,直播間內彈幕刷屏,隨時飽覽鮮活觀戲體驗;素妝才罷,聲韻嫋嫋,當紅花旦親自演示拍彩、勒頭的秘密......不僅滿足了網友們的好奇心,也讓戲曲之於普羅大眾,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藝術。

隨着越劇徐派傳人黃燕舞、廣東西秦戲劇團團長呂維平、河北梆子梅花獎得主吳桂雲等名家紛紛步入直播間並「圈粉無數」,戲曲藝術正在從實體劇場向網絡秀場延伸,摸索其「活態」傳承的新姿態。

「戲曲的活態傳承離不開作品與人。」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院長任平說,希望通過呈現戲曲幕後排練花絮和作品孕育過程,與年輕觀眾一起玩起來、樂起來。

中國戲曲博大精深,劇種豐富、多樣,網絡平台的出現,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令網民能欣賞到中國戲曲百花齊放的魅力,亦給了小劇種表演者更大的舞台。上世紀五十年代才誕生的北京曲劇,相較崑曲、京劇等大劇種,略顯小眾。然而今年4月,北京曲劇《花落花又開》通過網絡直播,掀起30萬人在線觀看的熱潮。

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孫東興表示,網絡直播為戲曲文化注入了新鮮血液。「所謂繼承創新,不只是藝術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創新,更應該有傳播途徑的創新。」

互聯網平台是把「雙刃劍」

「普通劇場一般容納幾百人、上千人,但通過網絡直播我們可以隨時、隨地欣賞。」中國評劇院院長侯紅說,網絡和新媒體創造了新的觀演方式,既節約了時間和經濟成本,又突破了地域限制,同時新媒體的傳播特性,也幫助演員及時獲得觀眾反饋,提升劇目品質、優化創作模式。

融入抖音、街舞等諸多潮流元素的網絡戲曲空間,不斷吸引着年輕人眼球。然而如何把握創新尺度,同時接軌市場需求?這亦引發業界思考和討論。在侯紅眼中,互聯網之於戲曲,是一把「雙刃劍」。傳統戲曲要求網絡媒體人兼備技術和藝術審美能力,以防錯誤宣傳對戲曲文化的誤讀乃至傷害,經網絡平台進一步擴散。任平舉例說:「有些業餘演員連基本的蘭花指都沒做到位,很容易讓觀眾產生誤解。」

侯紅認為,網絡始終只是一座橋樑,最終目的是通過更多更有效的方式,拉近觀眾與戲曲間的距離,推動實現中華傳統文化復興與發展的共同理想。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