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走進巴基斯坦的“香格裏拉”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2-01

46fc20dcc6a07d013862f700ed1a1742u5.jpg

在阿爾蒂特堡外聊天的當地女性

【亞洲文旅網訊】宮崎駿筆下的“風之穀”,英國詹姆斯·希爾頓《消失的地平線》中讓人心馳神往的香格裏拉,說的都是巴基斯坦北部的旅遊勝地洪紮。洪紮是位於巴基斯坦北部吉爾吉特—巴爾蒂斯坦省的一個山穀,也譯作“罕薩”。2000多年以來,洪紮就像一個遺世獨立的美人,戴著神秘面紗。直到上世紀80年代,中國援建的喀喇昆侖公路開通,這裏壯美的景色才第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在古代,洪紮是絲綢之路上商隊的必經之路,如今它也是中巴喀喇昆侖公路上的一顆明珠,距離蘇斯特口岸和吉爾吉特市都是100公裏左右,是一座典型的山城。筆者從伊斯蘭堡坐車,一路向北到達洪紮。巴基斯坦北部的山路大多比較崎嶇,不太好走,但是從吉爾吉特開始,上了喀喇昆侖公路,路況一下變好了,非常平坦,S彎都變得沒有那麼頻繁和突然了。

站在洪紮的山穀裏,舉目望去,眼前就像一幅油畫,近處是五顏六色的花草樹木、層層疊疊的梯田和農家,遠處是藍天白雲和高聳的雪山,洪紮河像一條玉帶穿城而過。這裏到處可見水渠,這是從雪山上引下來的灌溉用水。

洪紮人的長相與巴基斯坦其他地方的人不太一樣,更加接近西方人,他們屬於布魯紹族,在中國曆史文獻中,曾被稱為“不流沙”“勃律”。他們使用的是一種非常古老且特殊的語言,洪紮山穀處在印歐語、藏語和突厥語的接壤地帶,但是他們的語言卻不屬於任何一種語族。在洪紮人的傳說中,他們是公元前4世紀亞曆山大大帝士兵的後裔。

旅遊業改變了偏遠的洪紮的命運,如今這裏是國際知名的旅遊小鎮,高高低低的山路上隨處可見泰國、馬來西亞、法國等國遊客。在中國企業的協助下,洪紮地區的4G網絡也已經全面覆蓋,極大方便了當地的旅遊和貿易發展。遊客們不用再擔心網絡問題,本地人也可以更加方便地與外界聯絡。

除了風景優美之外,洪紮還有豐富的文化遺產,比如著名的阿爾蒂特堡和巴爾蒂特堡。兩座城堡都曾經是洪紮世襲統治者的宮殿,分別建在兩座山頭的最高處,居高臨下,底下的河穀、山地一覽無餘,便於監控過往的商隊和軍隊。

阿爾蒂特堡是洪紮最古老的建築,從11世紀以來,便佇立在喀喇昆侖山前。這裏的每扇木門都非常矮小,需要低頭弓腰進出,樓梯也非常窄,只能容一人通過。據說一方面是為了軍事安全,敵人無法全力沖擊,便於守護堡壘,另一方面是為了讓覲見的客人鞠躬,產生謙卑之心,提升統治者的權威。每個房間都非常小,大概也就不到10平方米的樣子,有的房間正上方開了一個方口,為了取暖時排煙,也能提供一點自然光。

巴爾蒂特堡遠看跟布達拉宮有點相似,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曾經有一位巴爾蒂斯坦的公主嫁給了洪紮的王子,公主見城堡非常破敗,請求父親給她建造一個像樣的家。於是國王便派工匠來到洪紮修複城堡,因為巴爾蒂斯坦曾經被吐蕃統治,所以巴爾蒂特堡也隨之帶有了強烈的西藏風格。1945年洪紮的統治者搬離了巴爾蒂特堡,1990年阿伽汗四世發起了對堡壘的修複工作,並最終對遊客開放。

由於當地已經非常國際化,洪紮人也相對開放,可以見到不少女性出門工作、小男孩小女孩一起上學嬉戲打鬧,他們說英語張口就來,中文也能說兩句。在路途中,感受最大的就是越往北部邊境走,來自中國的小商品越多,比如衣服鞋帽等,食物也與中國有更多相似之處。在洪紮我們吃到了本地的手擀面,不過是瑪莎拉味的,在帕蘇吃到了類似中國的油餅和米湯,在蘇斯特口岸吃到了正宗的炒面,幾乎與國內無異,這讓人倍感親切。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