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中外合璧,春節文化在多國開花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3-01-30

【亞洲文旅網訊】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中國春節的一些習俗也隨之在各國落地開花。入鄉隨俗,春節習俗也不免本土化,與當地傳統文化相融合。比如在澳大利亞悉尼,春節舉辦龍舟賽向土著致敬;在浪漫之都巴黎,新春巡遊好像巴黎時裝周的中國傳統服裝秀;在越南,中國象棋深入當地習俗,當地人過春節敲鑼打鼓下“人棋”。

316cbfb9e901e72f0eed8fbafd582cceu5.jpg

法國巴黎舉辦旅法華僑華人癸卯兔年春節彩妝遊行(視覺中國)

澳大利亞:龍舟賽向土著致敬

每逢春節澳大利亞各地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新春慶祝活動。比如首都堪培拉的舞獅表演和燈籠節,墨爾本的舞龍巡遊,阿德萊德唐人街的歌舞和武術傳統文化展演,布裏斯班的中華書法表演等。近日,澳大利亞最大城市悉尼驚現水上舞獅,技巧高超引眾人圍觀。每年春節悉尼還會舉辦南半球規模最大的龍舟賽。悉尼端午節氣溫低,所以當地人就把春節和端午節習俗揉在一起。

這項活動已經有幾十年的曆史。前幾年因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曾停辦,恢複舉辦後規模更勝往昔。兔年悉尼新春龍舟賽1月27日到29日在悉尼的達令港舉行,參加人數超過4000人。悉尼參賽的龍舟就是中國傳統龍舟的樣子,有龍頭和龍尾,船體兩側塗有五顏六色的鱗片。船體約12米長,每艘船最多可以搭載20名槳手,外加船頭的一名鼓手以及船尾的一名舵手。比賽時,百舟競渡、千槳翻飛,震天的鼓聲和觀眾們的歡呼呐喊聲響徹雲霄,把節日的歡慶氛圍烘托到了頂點。

今年龍舟賽的logo也是中國味十足,是一個龍飛兔躍的圓形圖案,左側是一條中國龍,右側是一只躍起的兔子。實際上,在澳大利亞兔子本不是受歡迎的角色。澳大利亞本沒有兔子,作為外來入侵物種,繁殖迅猛的野兔對澳大利亞的生態環境以及農牧業造成較大的破壞。當地人曾經千方百計地消滅野兔,甚至使用飛機轟炸以及生物武器等極端手段。通過中國的生肖兔子,澳大利亞人對兔子這種動物有了新的認知,人們認識到兔子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和平與繁榮。所以在龍舟賽的logo上出現的是一只比較可愛的兔子形象,兔身上還有吉祥的花瓣裝飾。但總體看來,龍好似在追趕躍起的兔子,這似乎也透露出當地人內心中對兔子依然有一絲怨念,兔子總是處於被“追捕”的狀態。參賽運動員的比賽服上也出現了兔子的形象,那是一只握著槳在劃水的可愛兔子形象。這種水上運動款的兔子,折射了中國文化對澳大利亞本土文化的影響。

新春龍舟賽最先進行的是祈福儀式。道士祈求風調雨順。此時,參賽的龍舟並排泊在碼頭,龍頭一律朝向岸邊。祈禱儀式後,人們趴在岸邊用毛筆蘸著朱砂色將每條龍舟原本黑色的眼睛描成紅色,這是傳統的“畫龍點睛”儀式,據信可以喚醒沉睡的龍,幫助選手們獲得勝利。這個儀式也宣告龍舟賽正式開始。

據報道,悉尼的龍舟賽也有向澳大利亞土著文化致敬的意味。活動舉辦地所在的海灣,是澳大利亞土著傳統的居住地。據記載,當1788年第一支殖民者的船隊抵達澳大利亞的時候,這裏就有許多原住民居住,而且土著們對“來訪的客人”非常友好且慷慨。

在原住民的傳統中,獨木舟既是他們日常的交通工具,也是出海捕獵的勞動工具。傳統的獨木舟帶著樹皮,形制上與龍舟頗有些類似。所以對於澳大利亞土著的後裔來講,參加中國春節的龍舟賽在一定意義上也是在紀念自己的傳統文化。

法國:新春巡遊好像服裝秀

在一些歐美國家,農曆春節時會舉行新春巡遊,人們舞龍舞獅,身穿中國傳統服飾遊行,有的地方還有花車巡遊。參加巡遊的除了華人,還有其他族裔。巡遊不僅展現了中國文化特色,也加入了一些當地文化元素,可謂中西合璧。

美國迪士尼每逢春節都會舉行巡遊和大型慶祝活動,而當年的生肖卡通形象必然是活動的主角。越南春節深受中國文化影響,但也有很多本土化特色,比如沒有兔生肖,所以今年越南是貓年。不過,這沒有難住迪士尼,近百年前迪士尼的一對動物卡通形象正好派上用場。1927年,沃爾特·迪士尼創作了兔子奧斯瓦爾德卡通形象,樣子與大家熟悉的米老鼠很像,只不過長了一對兔子的長耳朵。同年,迪士尼公司又推出了女性化的小貓奧滕西婭的形象,奧滕西婭是奧斯瓦爾德的女友,她長著尖耳朵,穿著小裙子。實際上,兔子奧斯瓦爾德算是米老鼠米奇的原型,而小貓奧滕西婭則是米妮的原型。今年春節,奧斯瓦爾德和奧滕西婭作為戀人成對出場,完美體現了春節和諧吉祥的主題。

在花車巡遊中,兔子奧斯瓦爾德乘坐掛著紅燈籠的三輪車(象征轎子)排在第一位,頻頻向歡呼的人群揮手致意,同時,米奇和米妮也穿上中國傳統服裝共慶新春。一同出場的還有廣受歡迎的中國形象花木蘭等。

法國巴黎一年一度的新春巡遊活動除了傳統的舞龍舞獅表演,各式中國傳統服裝格外吸引“時尚神經”敏感的法國人。巴黎時裝周起源於1910年,迄今已有100多年曆史,在國際時尚界以開放包容著稱,許多來自亞洲的設計師從巴黎走向國際舞臺。在巴黎,許多“老外”對中國傳統文化十分感興趣,他們也穿上中國傳統服裝加入巡遊隊伍載歌載舞。有的“老外”學不來扭秧歌的步伐,跟不上劃旱船的鼓點,但他們走著模特步,仿佛參加巴黎時裝周“春節專場”。巡遊隊伍中,有黑人小哥被請來扮演包公,只見他身材魁梧,面容黝黑根本不用塗黑色油彩,穿官服戴官帽,頗有鐵面無私的氣場。

色彩是時尚界最看重的流行元素之一。紅紅火火的中國紅一直是新春巡遊的主色調。但在2019年巴黎的舞獅隊列中,一對紫色的獅子格外醒目。後來在巴黎時裝周上,紫色系大放異彩,香芋紫成為2019至2020年度的流行色之一。這讓新春巡遊仿佛與巴黎時裝周之間有了某種神秘聯系。

每年德國春節巡遊活動通常比法國時間早些,特別是在柏林、法蘭克福等華人比較多的大城市,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活動給當地的冬季帶來鮮活的色彩。德國人同樣對中國傳統服裝十分感興趣,只不過他們好像更鐘情中國的少數民族傳統服裝,德國當地民眾介紹說,也許這種中國服裝看上去與巴伐利亞風格的傳統服裝有些像,讓人倍感親切。

越南:敲鑼打鼓下“人棋”

越南是除了中日韓之外,少有的全民慶祝春節的國家。今年越南春節與中國春節最大的不同是,今年中國是兔年,但越南沒有兔這個生肖,今年是貓年。此外,越南春節還有不少當地特色。

臘月二十三是越南的灶神節,越南一些地區供奉的灶神不是一位,而是三位——兩男一女,灶臺前貼著三位灶神的神像。為了求得好運,越南人還會將畫著紅鯉魚的年畫塞進爐灶點燃。他們認為,紅鯉魚是龍王的化身,也是灶神的坐騎,燒掉的這些紅鯉魚會護送灶神上天述職。近年來,越南還興起在灶神節供奉活鯉魚,然後放生的習俗,希望借此得到上天眷顧,求得一年平安好運。因此,每逢春節鯉魚身價倍增。

越南人過年還講究求祿、采祿,祈求富貴之意。采祿演化成“采綠”,就是年初一將帶綠葉的樹枝采回家供起來,直到枝葉枯萎。越南還有沖年喜的習俗,人們格外重視新春第一位拜年者,為此不少人家都事先拜托一位善良且有福分的親友,過了除夕子夜就來拜年。

中國象棋在越南很流行,越南鄉間有過春節下“人棋”的風俗。所謂人棋,就是由人當棋子,分成紅黑兩方對弈,扮演棋子的人手中都持有一塊木牌,上面用漢字寫著“車、馬、炮”等身份標識,或者穿著寫有區分身份的棋子服。不過有意思的是,越南人有時將“炮”寫作“包”或者把“炮”的火字旁寫成石字旁。傳統上會選村子裏最帥的小夥子擔任“將帥”角色。對戰時兩名棋手用小棋盤對弈,有專人根據他們對弈的每一步高聲發令,指揮人棋移動。人棋每走一步,場外都有本村鼓手擂鼓助威。有些地方在秋收時也舉行人棋比賽慶祝豐收。

如今,隨著城市的擴張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在許多地方的鄉村已經見不到下人棋的風俗了。但在越南的武術之鄉安仁,依然保留著下人棋的習俗,而且還多了武術表演的成分。人棋穿上古代武士的衣服,手裏還拿著刀槍。武士服的前胸後背寫的不是影視劇中常見的“勇”字,而是“車、馬、炮”等身份標識。人棋每走一步,場外還有鼓手擂鼓助威。吃掉對方棋子的時候更是熱鬧,“吃”與“被吃”的雙方還會舞刀弄槍打幾個回合,然後“被吃”的棋子戰敗退場。最後分出勝負的時候,更是鼓聲震天,大有“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架勢。

為了增加表演的吸引力,有的旅遊熱門地區還推出宮廷裝仕女的下人棋表演。由少女們穿上古代宮廷的仕女服裝扮演棋子,下人棋又變成了古裝表演。有的地方為普及象棋文化,還舉行過男女學生人棋比賽,由男生方陣對戰女生方陣,極大提高了孩子們對象棋的興趣。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