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巴西千湖沙漠曬著“大床單”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2-12-02

3e8c30b0a08cc44ac2bbeddb3824737fu5.jpg

沙湖美景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王逸】荒蕪的沙漠配上蝦兵蟹將生息的湖泊,形成沙水共存的極致景觀。這處“世界上最濕潤的沙漠”位於巴西東北部馬拉尼昂州馬拉尼恩塞斯國家公園,瀕臨大西洋海岸線50公裏,占地面積1550平方公裏,地形平坦,地勢較低,最高的沙丘50米。有人叫它“千湖沙漠”(如圖),也有人稱它為“沙湖”。從空中俯瞰,連綿的半月形沙丘,像是一塊塊風幹的白色亞麻布,因此當地人給了它一個更生動形象的名字——“馬拉尼昂州的床單”。

從嚴格意義上說,千湖沙漠並不算是“沙漠”,這裏的年降雨量可達到1600毫米,是撒哈拉沙漠的近300倍。馬拉尼恩塞斯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草原氣候。每年1月至5月是當地的雨季,短期而大量的降雨在沙丘溝穀之間匯集形成湖泊,最深可達3米。而且,千湖沙漠的下層是不透水的花崗岩,能夠將雨水儲存起來不流失。雨季過後,成千上萬的遊客從世界各地趕來,有幾個月時間能欣賞到沙湖共存的美景。雨季一結束,也就是7月之後,湖泊便開始在赤道的熱浪中逐漸蒸發,湖泊漸漸萎縮消失,水面下降速度可達每月1米。正是旱季和雨季的切換,造就了一半沙漠,一半湖水的獨特景色。

至於白色的沙子從何而來,說法各異。一種說法是,當初地球分裂成幾個板塊時,在馬拉尼昂州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沉積層。在地殼抬升中露出水面,經海流不斷沖刷形成沙石,又經風化成為沙丘。還有一種說法是,附近河流攜帶泥沙量較大,河流將泥沙攜帶至河口沉積下來。旱季時河口附近水位下降,幹燥的泥沙裸露在地表。沿海地區風勢強勁,將幹燥後的沙子吹向內陸方向,天長地久,靠近河口的地區形成了這片沙漠。

白色的沙海中點綴著上千個大小不一、顏色各異的湖泊,許多魚、蝦、鳥類、海龜和蛤蜊都會在此聚集。那麼湖泊中的魚蝦是怎麼來的?千湖沙漠瀕臨大西洋,周邊水系縱橫、河網密布,又是全球最濕潤的沙漠,地下水比較豐富。雨季來臨時,連接起來的湖泊甚至與周邊的兩條大河相連,魚兒便順著河水遷移至此,繁衍生息。在湖泊幹涸的季節,甚至有一些魚蝦的卵在濕潤的泥漿中存活,等待下一個雨季。

除了沙與水完美融合的美景外,千湖沙漠的神奇之處還在於這裏居然有人居住。當地的居民大多住在由棕櫚樹鋪頂的棚屋中,那些棚屋遠遠看去就像沙丘一樣,他們會隨著季節的變化而改變日常的生活安排,時而撒網捕魚,時而開動馬達,去探索海洋的更深處。

“來到這裏就像是進入了另一個空間。”曾擔任馬拉尼恩塞斯公園園長的阿爾韋特說。大概因為沙漠裏的湖泊難能可貴,所有的湖泊都被賦予了好聽的名字,寄托著人們美好的願景,如藍湖、愛情湖、希望湖等。而千湖沙漠中最受歡迎的景點是藍湖和綠湖,都靠近巴雷裏尼亞鎮,當地人叫它們“大床單”“小床單”。

作為巴西一大奇觀,千湖沙漠隨手一拍就是大片。白天,遊客可以負重徒步,紮營野炊,遇到自己心儀的湖泊,就下水遊玩,也可以在湖水充沛的時候試一試風箏沖浪。傍晚時分,這裏更是美成了一幅油畫,遊客可以遙望那瑰麗繽紛的晚霞和落日。現在比較方便、拍攝角度最佳的遊覽方式是乘坐直升機,也可以乘坐吉普車繞著沙漠環行。但遊客最好還是親自到湖裏走一走,移步換景,處處充滿著驚喜。

為了保護這片神奇的沙湖,1981年起巴西政府將它列為國家公園,名列重要自然景觀。千湖沙漠的最佳旅行時間是每年6月至8月,此時遊客們可以看到沙丘湖泊相襯的極致景觀,7月達到鼎盛。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