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努沙杜瓦,第一屬性是浪漫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2-11-24

bcd5c6d553c66dae0e359777ccf9f4fau5.jpg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張可心】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七次峰會不久前在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順利閉幕。位於巴厘島南端的努沙杜瓦作為峰會的主會場頻繁出現在各國媒體的鏡頭中,這裏是聞名世界的旅遊度假勝地,仿佛將印尼的人文與曆史“濃縮”於此,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印尼的形象。

在當地語言中,努沙杜瓦的字面意思是“兩個島嶼”。它位於巴厘島的東南角,說是兩個島嶼,其實這片區域與巴厘島內陸有狹長的通道相連,包括了南側和北側兩個島,它們中間圍起來一個海灣,更像是探向海中的半島或峽灣。伍拉·萊國際機場就位於狹長的通道上,所以努沙杜瓦的交通十分便利。這種獨特地貌在印尼的眾多島嶼中並不罕見,基本都是由古時候火山運動形成的。火山運動在巴厘島有許多痕跡,比如,在某些區域的海灘,就有火山岩演變來的純黑色沙灘。但在努沙杜瓦,20多個度假村和酒店基本都有自己的專屬沙灘,這裏的沙灘則是白色的。

努沙杜瓦的第一屬性無疑是浪漫。努沙杜瓦擁有蜿蜒數十公裏的海岸線,海邊的白沙細膩柔和。漫步沙灘,不時會邂逅一個個臨時搭建的小亭子。這種亭子是舉辦沙灘婚禮專用的。天主教的婚禮,新人在這裏宣誓;印度教的婚禮,新人在這裏打結繞火堆;而中式婚禮,新人可以在這裏拜天地……在努沙杜瓦的天然洞穴裏,戀人們可享受專屬於二人的燭光晚餐。

努沙杜瓦走進世人的視野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印尼政府和世界銀行共同制定了開發巴厘島旅遊業的規劃,其名稱就叫《努沙杜瓦計劃》。在那之前,努沙杜瓦千百年來擁有的只是貧窮的海灘。它和巴厘島一起,仿佛被這個世界遺忘了。這裏沒有西方殖民者覬覦的黃金和香料,也不適合種植咖啡、茶葉或者橡膠等經濟作物。就這樣,沒有開發利用“價值”的巴厘島孤懸海外,反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發展路徑和人文風貌。

巴厘島很早就有人類定居,不同時代來自中國南部沿海、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大洋洲的移民給巴厘島帶來了不同的文化影響,其中以印度教的影響最甚。滿者伯夷王朝為島上帶來了強大的爪哇文化影響,島上的許多建築、舞蹈、雕塑和繪畫都留有明顯印記。後來,島上的文化又多多少少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響。今天的巴厘島,居住著印尼大多數的印度教徒。在這裏,各種文化和宗教的影響並存,並且相互融合。努沙杜瓦有這樣一座獨特的寺廟,在這裏,印度教的神廟,佛教的寺廟,天主教和新教的教堂,以及伊斯蘭教的清真寺,5種宗教的建築並立,完美地體現了宗教和文化的大融合(如圖)。然而,這種和諧與融合並非與生俱來的。據記載,在抵抗荷蘭殖民者的入侵中,巴厘島發生過慘烈的一幕。19世紀中葉,當地一位國王全家及隨從面對荷蘭侵略者寧死不屈,自焚而亡。這份悲壯在西方引起了強烈反響,也為島上多樣性的文化和宗教傳統的流傳奠定了基礎。

如今的巴厘島更有國際範兒。在努沙杜瓦太平洋博物館,展示著環太平洋國家以及諸多太平洋島國的文化風貌。在被稱為“天壇秀”的文化表演中,巴厘島各種宗教文化的迷人傳說以歌舞形式得以展現。努沙杜瓦的許多酒店也成為巴厘島建築和傳統工藝品的展示場所。有的酒店門口會設計成對稱的兩座塔樓,這是參考巴厘島上每個村莊都有的印度教建築。酒店中也能發現巴厘島雕塑、紡織品等一些細節。

除了文化融合,還有人與自然的融合。作為此次G20峰會主會場的阿普爾瓦凱賓斯基酒店,就有一個長度近百米的海底隧道餐廳,在這裏用餐,玻璃窗外就是海洋,五彩繽紛的熱帶魚遊來遊去,妙趣橫生的一餐讓人永生難忘。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