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壁畫助土耳其小村成“網紅”

来源:環球時報    发布时间:2022-09-05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呂憲】不久前,筆者在驅車返回土耳其旅遊名城切什梅的途中,朋友妮海爾提議去“畫村”走一趟:“正好順路,而且你肯定會喜歡的,這裡可是小有名氣的網紅打卡地”。

妮海爾口中的“畫村”名為蓋米揚,位於土耳其西部愛琴海沿岸。蓋米揚只有區區數百人口,開車5分鐘就能穿越整個村莊。到了實地,筆者立即明白“畫村”綽號的由來。土耳其傳統圖案的單色花卉、顏色豔麗的混合花束,還有蘑菇、橄欖樹、火烈鳥、貓頭鷹、貓咪、蝸牛、天鵝和大象……奇思妙想的繪畫覆蓋了村子民房、咖啡館、商店還有清真寺的外牆。牆畫畫風走的是天真路線,雖不能說營造出“人在畫中游”的境界,卻也構成一種“誤入童書繪本”的既視感,令人心情愉悅。

“你可不要小瞧這些略顯幼稚的牆畫,它們扭轉了蓋米揚的命運!”妮海爾一邊說一邊帶領筆者去拜訪了牆畫創作人——奴蘭女士。年近60歲的奴蘭女士思路清晰、非常健談。在她本人經營的藝術咖啡館內,筆者瞭解到這些繪畫背後的故事,並被其深深打動。

2015年,經營自家咖啡館的奴蘭為蓋米揚“沒有遊客、只有過客”的冷清感到苦惱:過往的遊客通常直奔其他大的村鎮。儘管村民熱情好客、農產品物美價廉,但沒有“過人之處”的蓋米揚無法吸引人們留步。為了讓村子脫穎而出,奴蘭決定用畫筆為它“畫上獨一無二的妝容”,她的牆畫創作由此開啟。一天,某個偶然路過的遊客將拍下的牆畫上傳至社交網絡,結果引發關注。大家都覺得蓋米揚的牆畫有種返璞歸真的特殊美感,紛紛前來打卡觀賞。

當得知繪畫作者只是一名種菜的農婦後,更是激發了人們對奴蘭創作動機和毅力的好奇。土耳其國內外的數十家通訊社、電臺、電視臺都來報道蓋米揚及其牆畫的故事。實現讓家鄉成名的夢想讓奴蘭感到欣慰,遊客帶動了當地經濟,村子再也不會無人問津。但是“突變網紅”後,奴蘭的心情也有些複雜,她不願被“戴高帽”或被媒體或民眾稱為“畫家”。奴蘭告訴筆者,自己只是自學成才的繪畫愛好者,畫風幼稚難登大雅之堂。但她深信繪畫靠的是熱情,喜愛、開心最重要,“這就像文憑、駕照一樣。領了證若是不勤練也難有成就,我雖沒有證書但是經常畫,所以也畫出了特色。”

其實最初有村民並不支持把自家院牆畫得花裡胡哨,但看到遊客真的奔著牆畫而來後,很多人都主動刷白外牆,等待奴蘭揮筆創作。7年後,奴蘭已記不起畫了多少牆畫,但她至今仍在繼續畫,並不斷推陳出新。筆者在現場就看到她兩天前剛畫好的“藍粉愛情鳥”牆畫。不少牆畫旁邊還標注了一些話,比如“行動起來”“尊重他人”“愛好和平”及“對女性施暴說‘不’”等。

借著“畫村”契機,蓋米揚被多家旅遊指南收入“值得一看”的村鎮名錄,還被世界“慢食運動組織”頒發“慢食村”稱號,成為土耳其首個獲此榮譽的村子。慢食運動主張發展及保護當地傳統美食,與快餐文化正好對立。很多傳統美食作坊因而在村裡興盛起來。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蓋米揚特有的麵包、奶酪、番茄幹及其他農產品主打本地生產、有機理念。在每年舉辦的多場蓋米揚文化節上,伴著音樂和舞蹈,來自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地的遊客和本國遊客一道品嘗美食、學習傳統及放鬆身心……看到這些,村民們更堅定了讓牆畫事業接力下去的信念。

7e632749116cc9d79089ee6886058bc7u5.jpg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