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又見《出師表》:武侯祠新發現碑刻再探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2-08-25

【亞洲文旅網訊】

三國文化在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共同體的使命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時刻彰顯著人本主義、家國情懷、多元一體、和而不同的精神魅力。

坐落於成都南郊的武侯祠博物館,距今已有1800年的曆史積澱。清康熙十一年(1672)大規模整修奠定今日武侯祠基礎建築格局後,350年來人們訪古遊園的熱情從未消退。數不盡英雄豪傑,道不完俠骨丹心。今天,這裏已是古柏森森、山水遊逸的“三國聖地”。6月,武侯祠博物館召開新聞通氣會,發布了諸葛亮殿牆體新發現8通清代碑刻的重磅消息,一時萬眾矚目。而經保護同時的闡釋研究,方能漸覺那別有洞天的曆史幽景,沉靜的碑文時刻未息在講述著文脈傳承的深層隱情。

1821年秋天的某個上午,日光透過繁茂的樹枝落下斑駁的光影,暑氣褪去,武侯祠諸葛亮殿前聚集起熙熙攘攘的人群。一眾本地官員和社會賢達站在殿前,不約而同望著中軸線方向,似乎在等待著什麼。不時,人群一陣擾動,十餘個書院學子的簇擁下,7方蓋著紅布的碑石被抬了進來,即將鐫藏上牆。它們同屬一通碑刻,內容為諸葛武侯的千年名篇《前、後出師表》,人們為之舉行了正式隆重的典禮。當最後一方碑石完成嵌入,掌聲祝願之間,一名四十餘歲的官員浩氣舒展,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這位官員名叫聶銑敏,嘉慶十年(1805)進士,曆任兵部主事、翰林編修、典貴州鄉試,嘉慶二十四年(1819)入川為官,督四川學政。聶銑敏素來感念敬佩諸葛亮正直忠義、鞠躬盡瘁的精神,在拜謁勉縣武侯墓和成都武侯祠時,便有重新抄錄《出師表》以勉勵後學的想法。巧合的是,聶銑敏的老師,著名學者、書法家、藏書家石韞玉聽聞其學生入蜀為官,並為己所曾任學政一職,可謂衣缽傳承,欣喜不已。不僅寄來了書信予以祝賀激勵,更是手書了《前、後出師表》,希望得以刊刻於武侯祠。聶銑敏一刻未怠慢,請來了最好的工匠,並為鐫藏之日舉辦了典禮,以實現老師多年向往之心願。

這通碑刻的情況記載進了道光九年(1829)成書的《昭烈忠武陵廟志》中,然200年來,武侯祠的諸多碑刻還經曆了破壞、整理、修繕的複雜傳承過程,人們出於保護的目的,將一些碑刻改嵌進了牆體之中,今人無以得見。石韞玉的這通《前、後出師表》便是在本次諸葛亮殿新發現碑刻中重新面世,讓我們得以品觀碑刻藝術精品的人文魅力和精彩故事。

石韞玉是當時廣有盛名的書法家,尤重楷書,他認為楷書之精要在於“秀勁平勻”,書寫之法與求學之心應相得益彰,互為成就。這通《前、後出師表》雖有部分漫漶不清,但從留下的字跡中能夠看出其結構謹嚴,腕力遒勁,石氏以“煌然與斯文同光”之鄭重心意,將風雲際會、羽檄爭馳時代下諸葛亮運籌帷幄、善謀圖強、一心興複的人生境遇融匯於翰墨之間。聶銑敏少時受老師悉心指導,更是評價此書“銀鉤鐵畫、色正芒寒”,與元代著名書法家鮮於樞之同表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好的作品總是受人推崇,此等精品更應永垂不朽,於是,聶銑敏還將此表另摹刻一碑於定軍山,有兩地神明遙相輝映之意。可惜的是,這一塊碑今天已無法找到,武侯祠所見石韞玉《前、後出師表》碑成為了彌足珍貴的孤品。

5d4562dd2c6b5ace7089dbb5bb5174c.jpg

石韞玉出師表碑局部

石韞玉的人生曆程充滿了傳奇色彩,乾隆五十五年(1790)中一甲一名進士,在狀元身份的加持下,曆任翰林院修撰、典福建鄉試、四川重慶府知府、山東按察使,後遇變故革職隱退,主講蘇州紫陽書院二十餘年,藏書數萬冊,著述等身,桃李天下。在四川任上,他多次前來武侯祠拜謁,景仰宗臣,慨然慕思。作為藏書家,石韞玉對古往今來的傳世作品要求頗高,獨奉諸葛亮《前、後出師表》為妙中之妙,氣韻不凡。今而觀之,石韞玉一代鴻儒,又何嘗不願為肱骨之士,效社稷之勞,如此家國情懷即是其在歸隱十餘年後聽聞聶銑敏赴任蜀中,仍要寄來手書並囑以意願的原因。

其實,後人以重書《出師表》來表明忠君愛國、躊躇滿志的情感並非個例。武侯祠博物館內除石韞玉之碑外,便還存有其他幾方《出師表》的碑刻。嘉慶十七年(1812),江左名流王之楫隨新任中江縣令多齡額一同入蜀,他向當時的廟祝打聽到,蜀地的眾多官員都有在武侯祠鐫刻《出師表》的意願,但均未能實現,於是便手書此表,並將《梁甫吟》《隆中對》一同錄入,鐫刻完畢後將碑石從中江運送至成都,嵌至諸葛亮殿牆壁,至今仍為武侯祠現存年代最早之《出師表》版本。光緒二十六年(1900),時任成都知府劉心原又書《出師表》,其技稱“鐵線篆”,筆畫纖細如線,線條又內存微妙的粗細變化,轉折處圓滑活潤,筋骨卻剛勁如鐵,剛柔並濟的字體適配原文寬嚴有度的文風,其碑嵌於諸葛亮殿外後壁,堪稱書法藝術上乘佳作。最為出名的還是現代重刻的《前、後出師表》碑,相傳碑文為嶽飛墨跡,行草一蹴而就,大氣磅礴,字裏行間盡顯生動豪邁之氣韻,觀者不僅能從中賞鑒其書法之美,亦能感受兩位英雄跨越時空卻殊途同歸的氣節風骨與真情流露,令人動容。

8f9a6de14f411a001d4ce990be2c87e.jpg

王之楫前出師表碑局部

65e4e9ea10cbd57c23d49466af2c2de.jpg

劉心原出師表碑局部拓片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千百年的品讀和傳承中,《出師表》條理分明的行文、情理並重的措辭、堅貞懇切的情感早已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精髓,形成了崇尚“事君之節、開國之才、立身之道、治人之術”的時代思想伏流。石韞玉《前、後出師表》尺方一碑和其背後的故事,凝練著求學之志、師生之情、家國之義的深切情懷和共同價值取向,為武侯祠和三國文化增添著更雋永厚重的曆史色彩。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