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洋景漂”逐夢瓷都:世界陶藝家通過瓷器了解中國

来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发布时间:2022-03-02

2417358255.jpg

【亞洲文旅網訊】1000多年前,裝載著精美瓷器的船只從景德鎮出發,經由海上絲綢之路走向世界;1000多年後,世界各地陶瓷藝術家來到景德鎮,再現“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盛景。

這些“洋景漂”來自不同國家,有著不同膚色,出於對中國陶瓷文化的向往,在景德鎮工作、學習、生活。他們汲取著千年瓷都的養分,也通過自己的雙手推動了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和陶瓷文化的廣泛傳播。

匯聚世界各地陶藝家

江西省景德鎮市浮梁縣的一個陶藝工作室裏,茶壺、擺件、裝飾品等琳琅滿目,大小各異的陶藝品填滿了不大的房間。它們造型獨特,色彩明麗,充滿了濃鬱的海洋氣息,都出自“90後”小夥兒Allan Denis Naymark之手。小夥兒是一名來自美國紐約的“洋景漂”,中文名叫“泥的明”。

“小時候在博物館就看到好多中國古代陶瓷,我非常喜歡。”泥的明用流利的中文說。他父親是考古學家,在大學任教。泥的明從小耳濡目染,對中國古代陶瓷產生了濃厚興趣,8歲便開始學習陶藝。他在美國獲得了4個學士學位,其中就包括中國文化和陶瓷雕塑。

2013年,泥的明第一次來景德鎮,便被這座城市深深吸引,2015年夏天開始在這裏定居。大學畢業後,泥的明前往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並於2019年畢業。“世界各地陶瓷藝術工作者都匯聚在這裏。”泥的明說,景德鎮有悠久的制瓷曆史,較好保存了中國古代的制瓷技藝,在這裏可以找到中國古代瓷器的感覺。在他看來,景德鎮有著非常完備的制瓷產業鏈,可以很方便地買到各種陶瓷原料,用於實現自己的創意和想法。

像泥的明這樣的“洋景漂”,目前有5000多人,其中不乏英國皇家藝術學院的教授、哈佛大學的博士以及國際陶藝界的“泰鬥”級人物。景德鎮珠山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洋景漂”在元明清時期就零散出現,改革開放後已頗具規模,尤其是進入21世紀,來景德鎮的外國人就更多了。“如今,景德鎮的陶溪川國際工作室、三寶國際陶藝村、樂天陶社、景德鎮陶瓷大學國際學院等,已成為‘洋景漂’的主要聚集地,他們在這裏享受著創造的樂趣”。景德鎮珠山區委書記高翔說。

“景德鎮厚重的文化傳承和精湛的制瓷工藝,對熱愛陶瓷藝術的人有著天然的吸引力。‘洋景漂’們在感受千年瓷都文化的同時,還能在這裏完成幾乎所有與陶藝相關的創作。”景德鎮陶瓷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洋景漂”在獲得陶藝技能和更深感悟後,有的到世界各地傳播陶瓷文化;也有人長期駐留景德鎮,開設工作室,全身心融入當地進行藝術創作。

891282190.jpg

通過瓷器了解中國

“在這裏很幸福,真的很幸福。”來自意大利的李曼發自肺腑地對記者說。今年27歲的她,是一名特殊的“洋景漂”,目前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攻讀研究生。李曼的研究方向是藝術學。對她而言,所謂的幸福是指在景德鎮可以觀摩各個曆史時期風格迥異的陶瓷藝術品。“在意大利的博物館,陶瓷制品是無法觸摸的;但在景德鎮陶瓷大學,我們在做研究時可以‘上手’。”李曼興奮地說。

高中時,李曼在曆史課上第一次接觸到中國哲學,從那時便開始對中國產生興趣。18歲那年,李曼來到中國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旅行,對中國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李曼的本科專業還是中國文化。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與中國“有緣分”。

“在西方,幾乎所有青花瓷都來自景德鎮,克拉克瓷也是景德鎮生產的。”李曼告訴記者,3年讀研時間裏,李曼一有空就往各個工作室跑,跟著各國陶藝家學習陶瓷制作,了解各種藝術觀念,後來自己也開始上手“玩泥巴”。“因為我發現要研究陶瓷,實踐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自己不去體驗,一些小細節是無法從純粹的理論中了解的。”李曼說。

在李曼看來,陶瓷制品不是單純的生活用品,還代表著藝術家的生活觀念,蘊含著一個民族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思考,體現了一個時代的審美和科技發展。“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我可以透過中國陶瓷來了解中國各時期的文化特點。”李曼自己非常喜歡宋代瓷器,她認為宋瓷代表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優雅與有序。

據悉,景德鎮依托國內獨有的陶瓷高校平臺,與美、英、法、日、韓等國家和地區30多所高校和國際陶藝家協會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每年約有100名留學生來到景德鎮陶瓷大學,他們在這裏學習陶藝知識、制瓷技藝,進而認識中國文化、認識中國。這些留學生畢業後,或繼續在本校攻讀,或留在景德鎮創業,還有人回到自己的國家,進行陶藝教學和文化傳播。

文化藝術交融更加頻密

泥的明喜歡從海洋、森林中尋找靈感,也喜歡用一些廢棄物品再創作,他還會把自己對古代中國、古埃及、古希臘瓷器的理解,融入到創作中。“我們使用的材料可能相似,但每個人的想法完全不同。全世界的藝術創意都在這裏碰撞。”泥的明說。

“‘洋景漂’們被景德鎮陶瓷文化所吸引,同時又為景德鎮藝術創作帶來了新的藝術手法、新的制作工藝、新的產品。”景德鎮陶瓷人才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互動創新下,景德鎮瓷藝的新品種、新材質、新工藝、新畫風層出不窮,形成了國畫、油畫與瓷畫的對話,本土與“洋景漂”的對話,傳統技藝與現代工藝的對話。

在千年曆史長河中,開放包容已熔鑄為景德鎮鮮明的城市特質。景德鎮人與世界各地陶藝家互通有無、求同存異,融匯成源遠流長的景德鎮陶瓷文化。今天,這樣的文化藝術交融變得更加頻密,讓景德鎮的未來充滿更多可能和無限遐想。

目前,泥的明正在著手更換一個更大的工作室,大概半年後就可以運營。未來,他想創作更多大型陶藝品。“我還會繼續留在景德鎮。”泥的明非常肯定地說。

而今年即將畢業的李曼,則把畢業論文題定為“中西方文化交流——從藝術哲學理論談中國陶瓷的發展”。“我的研究始終與中國文化、中國陶瓷相關,畢業後我想繼續留在中國。”李曼說。她希望以後有機會在意大利辦講座,把中國陶瓷文化傳播到更多地方。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