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喜歡城市生活,犀鳥成新加坡街頭“最靚的仔”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11-17

【亞洲文旅網訊】喜歡在森林裏生活的犀鳥,現在卻頻頻出現在新加坡城區。英國人在200年前登陸新加坡,當時這是一座蠻荒島嶼,但現在已經是高樓林立人口密集的大都會,近些年新加坡希望把花園城市升級為大自然中的城市,通過大量綠化、修復原始生態環境及人工培育,野生動物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

3e494b7a34f0039c58998296e2033aa6c5.jpg

犀鳥頻繁出現在新加坡市區

在人口密集的新加坡,你在街頭遇見野生動物的概率還是很高的,筆者最難忘的體驗是在烏敏島上看見十幾只體型巨大的犀鳥展翅而飛,漂亮的羽翼掠過天空,令人歎為觀止。新加坡保留了不少自然保護區,同時開發部分森林,人和森林為鄰,界限十分模糊,野豬咬人、水鹿被電單車撞傷、巨大蟒蛇大鬧購物大街烏節路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

新加坡是一個觀鳥天堂,根據本地自然協會的數據,新加坡約有400種鳥,由於鳥類聚集的密度頗高,幸運的話一天能看見超過40種鳥。自然保護區是觀鳥的最佳地點,但在居民區裏,也常有機會遇見一些色彩斑斕的珍稀鳥類。

世界上共有54種犀鳥,其中23種在非洲,31種在亞洲(12種在東南亞)。原產於新加坡的犀鳥共有3種,包括現在經常能在新加坡街頭看見的冠斑犀鳥,全島目前應該有超過100只。這些原本土生土長的冠斑犀鳥19世紀開始在本地絕跡,消失將近140年。直到1994年,一對冠斑犀鳥夫婦重新回到新加坡的外島烏敏島落戶。後來通過本地園林局及專家推行的培育計畫,冠斑犀鳥的數量才漸漸增加。生態專家用科技手段來研究野生犀鳥的繁殖情況,由於犀鳥用於築巢的天然樹洞有限,因此還使用了人工築巢箱,這也是犀鳥數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犀鳥也被譽為“森林的農民”,每天勤勞的負起傳播種子的責任。犀鳥也絕對不是吃素的溫順角色,它們也喜歡捕抓小蜥蜴甚至是其他鳥類的幼雛。斑紋犀鳥是本地較大的鳥類,由喙到尾巴長約一米,身體以黑色為主,腹部白色,羽翼黑色,末端帶一點白。

犀鳥最顯著的特徵就是頭上的盔狀角,其名字Hornbill就與此有關。在求偶期,雄鳥甚至以這盔狀角“搏鬥”,以贏得雌鳥青睞。在築窩時也用盔狀角來挖洞巢。

冠斑犀鳥對伴侶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可謂鳥類中數一數二的情種。熟悉犀鳥習性的人都知道犀鳥生兒育女並不是容易的事。犀鳥築巢可說是奇觀,也是大工程。雄鳥會在樹上找個洞,可能是啄木鳥留下的洞,然後把洞挖大,讓雌鳥住進去,再用泥漿和糞便的混合物將雌鳥封堵在洞內,僅留一個直立的細縫作為洞口。整個產蛋及孵育過程約3個月,雄鳥負責為另一半和幼鳥尋找食物,一天來回多次。雌鳥如坐牢,有時候得等到幼鳥會飛後才破巢而出。

斑紋犀鳥似乎熱愛城市生活,適應能力頗強,甚至能在居民區生活,還會飛到房子的陽臺,最近就有居民在屋頂的電線杆上拍到18只犀鳥排排站的畫面。城市的生活也改變了犀鳥的習性,餓起來也會攻擊養在籠子中的寵物鳥,一些寵物鳥價格不菲,所以養鳥人士已經不敢把鳥籠放在窗邊。

一些人還會為犀鳥投食,不久前就有人在小販中心用香蕉喂犀鳥,觸犯野生動物法,被園林局罰200新幣。餵食野生動物,會改變它們的自然生態,削弱野生動物在野外求生的本領,還會造成數量的增加,進而加劇人類和野生動物之間的矛盾,破壞生態平衡。

(圖文來源環球時報)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