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劉離:涼山蒼蒲嶺文化復興開拓者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9-07

【亞洲文旅網訊】當你進入劉離居士在成都西郊的工作室,仿佛進入一家傳統文化氣息十分濃郁的國學館,這正是“蒼蒲嶺傳統文化成都推廣中心”的辦公室。

拱手問好,落座茶案。劉離居士中等個頭,天庭飽滿,鼻正口方,烏黑的頭髮,濃眉大眼,尤其是略微捲曲的耳發,洋溢著藝術家氣質,和藹親切的談吐,平易近人。在普洱茶濃郁香氣的繚繞中,劉離先生向記者打開了話匣子。

图片1.png

茶案前交流的劉離先生

四川省涼山州會理市的會理古城,是川滇交界的一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詩人牛放在《天下會理》序中,開篇第一句便說:“會理的意義在於歷史與現實的存在都不可忽略。”此語深諳會理某些現象,仿若神來之筆。

图片2.png

會理古城

在會理南端與雲南省隔江相望的新發鎮,有一座名為蒼蒲嶺的古老山脈,古老當然古老,但實在也是名不見經傳,甚至這個名字都已淡出現實近半個世紀了,是後來被傳統文化中心倡議保護並重新恢復的。它主體大部分區域在新發鎮,後山屬會理木古鎮(原楊河鄉所在)。

本來地處偏僻,經過近10年的打造,現在以雲舍山谷為核心區域的蒼蒲嶺成了當地的一張文化名片,成為吸引各方學者前往交流體驗的目的地。在蒼蒲嶺,有一個雲舍傳統文化交流體驗中心,並在傳統文化中心的宣導下建成了國內首支專門鑽研山火的民間山火隊,8年間成功撲救6起山火,組織過多次山火撲救演練。現在他們已經將近10萬畝森林保護建成了會理的縣級重點林區。豐富的傳統文化體驗,以及國內領先的山火防治成績,成了蒼蒲嶺飛向外界的兩只翅膀。此現象引人深思,多次吸引了各方專家進山探討,甚至有的派無人機航拍帶往發達地區交流取經。

图片3.png

來自川陝兩省的書法家們在雲舍傳統文化中心舉辦書法交流活動

一座隱在四川大涼山千山之中的山脈,還同時擁有幾個領域的專家組群,各自探討著不同的課題,其中有多處國學館、國學基地的老師們在互動和共用人才培養經驗;有央視和民間的關注孝道與家風建設的老師們,在支持當地民風化治;有國內頂尖的火災指戰員們組成了公益專家組,共同探討山火防治的前沿技術;同時還有新四軍研究會的老師們,多年堅持與蒼蒲嶺傳統文化中心探討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中的愛國主義融合課題;它甚至還組建有已知的國內第一個為凝聚各方力量促進文化復興的傳統文化黨支部——蒼蒲嶺雲舍傳統文化黨支部。

這些繁榮的文化現象和錯綜複雜的各類課題之間,它們是如何產生的?他們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古老和現代跨越學科,突破領域,這一切猶如迷霧,讓每一個初次乃至多次走進蒼蒲嶺的人,心中都被這些問題籠罩者。帶著太多太多的疑問,記者與蒼蒲嶺成都傳統文化推廣中心和蒼蒲嶺的創建發起人劉離先生進行了深度交流,以期探析蒼蒲嶺現象。希望能為文化復興與鄉村振興、鄉村環境保護等提供一個新的視角,但願對相關課題能有所禆益,或能拋磚引玉激發更多的寶貴意見。

劉離先生告訴記者,要全面瞭解蒼蒲嶺現象,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首先,文化回鄉及人才進山;其次,理論和現實層面重建傳統文化與環境的依存關係;再次,注重傳統文化建設與實用功能的融合;第四,政府支持民間攜手,共倡家國情懷和夯實文化自信。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正如四大板塊,才共同拼接和打造出跨學科跨領域的紛繁文化現象,以及難能可貴的成績。

第一個方面,文化回歸及人才進山。

瞭解這個板塊,就不得不提到蒼蒲嶺傳統文化中心的發起創建人劉離先生。他在成都學習生活多年,一直在努力從民間和高校領域同時推廣傳統文化。主要以弘揚孝道為主,他有自己的著作,也曾為國學館翻譯過白話文版的報父母恩教材,還在幾所川內高校中創建了“劉離孝心獎”。多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傳統文化推廣與人才培養的經驗。國家文化復興的號召,更加堅定了他保護與推廣傳統文化的初心。蒼蒲嶺是劉離的家鄉,他很希望在那裏保護下中國傳統文人心中珍愛的山水林泉的環境,所以就有了傳統文化回鄉。

而至於他的同仁、朋友和學生們,大家是出於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興趣,開始共同關注蒼蒲嶺這場長達七年的文化復興動員與建設。

图片5.png

劉離先生和他最關心的大學生孝子們合影

經過幾年努力打造,集遊學文化、茶道、服飾、傳統書畫、當代本土詩人作家、傳統古箏推廣機構等等各文化分支領域的老師們開始共同的傾心支持,終於產生了一場深山之中的文化回歸盛宴。在一次與跨省學者的交流中,他感慨道:“蒼蒲嶺雲舍山谷,上朔300年,也從來沒有聚集過這麽多文人墨客!”足見雅集盛況之難得。

在文化積澱深厚的四川會理各方的老師們共同支持下,才有了蒼蒲嶺的傳統文化回鄉盛況。會理縣政協在蒼蒲嶺組織了傳統優良家風家教交流與傳統文化資源保護;縣檔案館的老師們收集了一些重要的文化資料;當地的作家們在此共建了古城文脈本土作家代表作簽名展示平臺;書法家協會設立了創作基地;美術家協會設立了寫生基地……文化要有團結才有共同繁榮,正是在大家傾心支持下,才有蒼蒲嶺文化的復興。在國家文化復興的東風中,蒼蒲嶺凝聚了大家的情感與支持,才有了文化繁榮的基礎。

第二個方面,重建傳統文化與環境的依存關係。

傳統文化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是傳統文化在當代實踐和轉化過程中一個新的課題內容。蒼蒲嶺傳統文化基地還在成都建立了實踐轉化中心,已經探索了多年。但從宗旨上來講,它又是一種中國文化價值觀的回歸。

因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更高的層面,一些重要傳統文化流派甚至上升到了天人合一的高度。所以它既是一種新時期的實踐探索,也可以稱之為一種立足當代從理論到實踐層面的重建。理論重建了,實踐才有方向,實踐通過了更顯中國文化頑強的生命力。這在文化復興道路上應是共通之理。以這樣的視點,更容易看清傳統文化和現實發展的關係。

劉離先生認為,這並不僅限於蒼蒲嶺,它不是只屬於蒼蒲嶺乃至會理一個地域的文化。它必然是屬於我們所有中國人,只是我們全員文化裏的一些宗旨,被引到了這個地方,進行了一些實踐,僅此而已。也正因此對各方都有親切感,跟大家有親和力,因為傳統文化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資源與情感紐帶。

在這種理論實踐裏,既然我們的傳統文化體驗中心在山裏,就必須要保護好森林,與森林共興衰。

而保護森林怎麼保護呢?四川涼山正好是山火多發的一個特殊環境,最嚴重的時期,蒼蒲嶺幾乎是年年有火,部分森林來不及恢復就又再次被焚毀。於是,就尋找人才,以傳統文化圈為平臺發出倡議,希望大家保護這裏的森林,保護山裏的各種野生動物。國家珍貴的森林資源是牽動人心的,而在國家文化復興大潮中,傳統文化界有良好的影響力。發出倡議尋找專家、尋找專業人士;同時倡議一些當地的村民共同保護好世世代代的生存環境。反復跟大家做工作,後來就成功創建了蒼蒲嶺義務森林消防隊。這支隊伍,用自己實地摸索出的獨創打法,在8年時間內以零傷亡的成績,撲滅了六場山火,參與了多次演練。最終,他們成功地將近10萬畝的森林保護成了會理重點林區。蒼蒲嶺因此被四川省原副省長韓邦彥致函勉勵並評價為:“中國民間特色專業山火隊誕生地。”這就使其具有了另外一種文化含義,就是它來源於傳統文化對環境的關愛共生理念,通過實踐,衍生出來山火防治文化,成為一個有潛力的山火文化輸出地。它對現實難題的解決,有了更深遠的意義,也因此像滾雪球一樣引起了更多專家的關注與共鳴。正所謂心底無私天地寬,最終很多跨省的專家共同關心蒼蒲嶺,攜手建立了國內首個公益性的山火難題攻關專家組。

第三個方面,注重文化建設與實用功能的融合。

劉離先生表示,蒼蒲嶺的文化復興過程當中,會有一些公益建設。比如說傳統文化地標,是帶底座一共三層的祭龍亭。主要由傳統文化界支持建設。當地動員大量義工參加,來自全國11個省市的傳統文化人士及傳統文化愛好者們,積水成淵,共同出資近20萬元建成了國學祭龍亭。當地政府也深知國家文化復興戰略的重要性,很關心祭龍亭建設,而祭龍亭本身也是蒼蒲嶺最高位的一個山火防治雨水自動收集的大型消防設施。它在雨季收集的雨水並自動存貯,能夠撲救小到中型的山火。這對於枯草天的大涼山森林來說,是非常珍貴的消防資源。這也是涼山有記載的第一座用於撲救山火的消防自動集水蓄水池,而且是傳統文化界建設的,真正做到了來源於傳統文化,受用於一方山水。

當地鎮黨委王維副書記主持了祭龍亭的落成典禮,祝了傳統文化的成績,感謝大家對森林資源的呵護。他們也會經常檢查祭龍亭的滅火水源收集,以及相關的設施情況。而文化愛好者們也會經常到這裏,領略當地風光和進行傳統文化學習薰陶。傳統文化與山火防治完美融合,成了當地一個獨特的文化現象。這就是當地注重文化與實用功能的一個典型案例。也是當地政府與傳統文化領域相互支持,共同來保護森林,共同來支持文化復興的一個寓意深遠的生動的事蹟。

第四個方面,政府支持民間攜手,共倡家國情懷夯實文化自信。

劉離先生告訴記者,在這個板塊裏,當地政府對蒼蒲嶺文化復興的支持和關心尤為重要。原會理縣政協張順銀主席多次考察指導蒼蒲嶺義務森林消防隊,感謝大家保護森林,也很關心大家的自我保護,反復詢問逃生自救方法等。他也很支持古樹掛牌保護,縣文旅局領導也多次關心傳統文化中心的文化交流活動與當地環境保護,關心文化人才培養。縣委宣傳部領導也盡力推薦當地好的作家與作品在傳統文化中心對外展示交流。在有大型跨省文化交流時,原鎮黨委王兆海書記和王維副書記,到現場代表鎮上歡迎大家考察交流,他們自己動手在烈日下帶著垃圾袋把公路沿線垃圾親自撿走,非常讓大家感動。

專家學者們對當地的環境愛護,和當地這種親民樸實的行政作風感到由衷敬佩。有的學者講,來了一次,還想來一次。因為這裏有一種久違了的精神讓人感動,甚至讓人肅然起敬。

在文化復興的過程中,當地政府希望早日打造好蒼蒲嶺這張文化名片,以帶動當地的鄉村文旅,促進鄉村振興。在這樣的指導原則下,受到了縣和鄉兩級政府多位領導關心支持。在撤鄉並村工作中,原來的兩個古村落合併以後,被正式命名為蒼蒲嶺村。這個已經消失了半個世紀,由傳統文化中心恢復保存下來的古地名,正式成為了這個所在村落的名字。

這個行政村落的命名,是一種極大的鼓勵,是文化復興與鄉村振興道路上大家心凝聚在一起的見證。同時,為了打造好這張文化名片,鎮黨委、政府還在蒼蒲嶺建立了一個雲舍傳統文化基地黨支部。這是目前已知的國內第一個以傳統文化命名的黨支部,足見地方政府支持國家文化復興政策的決心。也勉勵了傳統文化人士,要更加愛國奉獻服務大局。復興文化與振興鄉村,二者在這裏密不可分。這是在對國家號召精神的實踐中創造出的美好局面,雖在不同領域,卻人人知道,團結愛國,務實奉獻才有更美好的未來。

當地政府的正面引導和給予的幫助,給文化復興注入了力量。文化的復興繁榮,給當地發展打開了窗口,增添了羽翼。相隔約800公里的蒼蒲嶺傳統文化基地建設了成都推廣中心,介紹當地的文化與發展。當地鎮黨委也建立了駐成都流動黨支部,希望帶動更多人參與振興家鄉。

图片9.png

人們走進蒼蒲嶺感受文化復興帶來的和諧

大家對文化自信的認識和對文化復興的重要性,都提升到了更高的高度。更好凝聚了振興鄉村的力量!同時共同把傳統的家國情懷和弘揚優良家風家教,推廣到了當地民風之中,將國家號召精神落到了實處,在大家心裏重塑了價值觀。

比如參與森林保護,能受到大家的尊重,村民開始自發保護古井與古樹。原來有一位傳統文化中心派出參與雅安蘆山抗震救災的成員,在他去世以後,傳統文化中心彙報到各級政府,出動了蒼蒲嶺義務森林消防隊,致敬英雄,統一著裝為他抬棺上山。以這樣的行動來告訴大家,大災大難之時國家的命運與我們個人緊緊相連,英雄不問出處,熱愛國家,是深受敬重的。無論巨細,如此從方方面面去影響人心,共同夯實文化自信,把家國情懷推到更高的高度,最終呈現出大家所看到的蒼蒲嶺跨領域共同文化繁榮的奇景。

各方十年的艱辛付出,如今的蒼蒲嶺,雖然硬體設施還需要努力,但文化軟實力已非常強。

图片12.png

大家建設的文化復興桃源地會理蒼蒲嶺一隅

在劉離先生對四大板塊簡潔明瞭地描述後,大家心裏對它就有了詳細的認識。在國家文化復興和鄉村振興的偉大戰略中,這座深山裏的山脈,有了下一步的目標。就是要要繼續弘揚家國情懷,團結各方力量,建設傳統文化交流中心和蒼蒲嶺山火防治基地。努力在這裏把古老的文化與先進的山火技術投入到實踐應用中,更好地增強文化影響力,更好地保護森林,更好地為鄉村振興努力。也爭取把好的經驗和成果展現給大家,希望更多人來探討交流,共同為國家文化復興與鄉村振興戰略竭盡全力!

在採訪即將結束時,劉離先生滿懷深情地說:“我們這一生,生逢中華復興盛世何其幸也!大家要在家持家,在國護國,勿使珍貴的一生空過了。”在此,記者也願所有中華兒女都努力奉獻,去支持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去團結努力共同建設幸福美好的家鄉。

文/黃基秉 葛紅梅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