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張順生:“順”古“生”新 去往書藝之彼岸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8-02


2021年7月24日,浣花溪公園內,比鄰杜甫草堂的成都市公共美術培訓中心文朋書友齊聚,他們為見證一位書畫家的“新生”而來。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張順生書畫作品展”,是活動的主題。60幅書法,60幅中國畫,是四川書畫家張順生遞交的前半生“答卷”,也是他後半生書畫生涯新的起點。

點橫撇捺書古法春秋,濃淡相宜描生活真意。堅韌而又沉靜,“順”古而“生”新。鬱鬱胸中,才能發於紙上。透過一張張書畫,張順生的筆底和書情清晰可見。

一書一畫“順”古“生”新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238.jpg

書家可分三等,一等為通人之書。簡言之,觸類旁通,不墨守一技。

張順生正是如此,他能書會畫,“順”古而能“生”新。

學書法,張順生有些特立獨行。

趙孟頫、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並稱“楷書四大家”。而在書法界,趙體書因兼眾體被貼上好看的標籤,受外界習字者歡迎,在書法界卻被嗤之媚熟而被冷落,似乎要做書法人不學趙孟頫成了一個不成文的“行規”。

“趙孟頫主張書學古人,一生尊崇晉人,尤其對王羲之。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張順生則不然,他恰恰喜歡趙孟頫的書兼眾體。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245.jpg

為此,多年來,張順生研習趙孟頫自得其樂,頗得趙孟頫法書三昧。

“其書法,遙追‘魏晉風韻’,書體結構、章法、筆法傳承有脈,方圓兼備,中側兼用,剛柔並濟圓潤瀟灑。”四川詩書畫院的藺明如是說。

“既要入,也要出,師古不能拘泥于古。”不止如此,張順生學書法,也有自己的一套邏輯,入是學古人之精髓,出是不因循舊格,要注入自己的靈魂,有自己的書法面貌。

對此,魯迅文學獎得主、四川大學文學院教授周嘯天給與了高度評價:“順生從之學,不求形似,旁收遠紹,奄有眾長,漸具自家面目。”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253.jpg

書畫不分家。張順生學書法,作畫也是“必修課”。

張順生以國畫為主,多為小寫意。筆墨簡練,平淡質樸,一圖一景,一境一意,以樸實自然的繪畫語言,營造出平凡清新而頗有個人見地的畫境。在他筆下,生活中常見的雞鴨牛羊被注入了人的情感和個性,逸趣橫生,自成風格。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238.jpg

在周嘯天看來,張順生的畫走文人畫一路,逸筆草草,形同墨戲,以簡馭繁,畫龍點睛。

苦練兩套“功夫”

學習書法,大抵都聽過“功夫在書外”的道理。何意?指書法的功夫不僅僅是筆墨技巧,更在於書法素養。

“書法是一門兼具苦練與才情、融匯學養與生活的中國功夫。”這于張順生而言,他的修煉秘訣是三十年磨一劍,苦練“字內”“字外”兩套“功夫”。

練“字內”功夫,閉門臨帖,樂此不疲。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04.jpg

張順生雖然獨愛趙體,但也堅持遍觀古今。他從小就喜歡收集字帖,每逢字帖,便欣然買回家。如今佳作,家裡趙體居多,二王、張旭、懷素及歐體、顏體及唐人小揩等,也求之不厭。

集貼,更臨帖。張順生說,書法是門傳統藝術,源遠流長,初學者必須認真讀帖臨帖。

“廢紙三千猶嫌少,毛錐磨損何其多。“關於練字臨帖,他總跟自己“過不去”。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19.jpg

書房,是張順生的“戰場”。每逢有空,他便一個人在書房臨墨而書。興趣所致時,忘記吃飯是常事,通宵達旦也不稀奇,唯一所獲無非從數十幅作品中挑選出一兩件讓自己略為滿意的作品。回望書房,地板上撕毀的習作被他揉成了團,像一個個被拿下的“俘虜”,靜待處置。

“書法的力量是神奇的,雖然常常站著寫十多個小時,但哪怕能選出一幅自己滿意的,就能抵消所有的疲勞。”對於這,張順生說自己常常不覺累不覺餓,樂在其中。

而練“字外”功夫,張順生除了埋頭苦練,也懂得抬頭借智。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24.jpg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張順生便投奔了四川書法家劉奇晉。劉奇晉,出生於蜀中第一書香門第,其祖上曾在成都開槐軒以課徒,七葉流光,自清嘉慶至民國一百五十年間受業者達數千人之多。劉奇晉之父劉東父,更是大名家,與書宗“二王”一路,是中國書法之正脈。張順生幸得二劉及另一位蜀中名書畫家吳一峰教誨,長進甚速。

練“字外”功夫,張順生還苦讀詩書,這也練就了他另一門本領。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27.jpg

張順生的文友都知道,他的書畫,不喜抄詩摘句,基本都是自撰楹聯。如:“若能廣廈庇寒士,任使秋風覆草堂”“好酒何愁深巷子,香沙只愛老瀘州”等等。

守住書法

今年一月,歲至花甲的張順生從成都市文聯退休。

張順生說,于生理年齡而言,這是他的秋天,而於書藝年齡來說,他的春天才剛剛開始。接下來,他只剩一件事,並全力以赴:堅持初心,守住書法,做書法傳統文化的傳遞者。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31.jpg

張順生對書法的初心,源於親情。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41.jpg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張順生出於江蘇南京的一個知識份子家庭。外公是當地有名的知識份子,在外公的薰陶下,他迷戀于書法的世界。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46.jpg

幼年上街,鋪天蓋地的大字,是張順生看不夠的風景。偶遇街頭,有書字者盡情揮灑,躊躕滿志,張順生恨不得跟著人家走,哪怕是給人牽紙磨墨。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50.jpg

或許是因經歷過歲月的風霜雪雨,亦或許是因對書法用情頗深,張順生對歷史有天然的敬畏。


他敬的是,中國書法從古人中來,尚藝,尚雅,自帶精氣神。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53.jpg

他畏的是,害怕自己在繼承書法傳統文化時對之一知半解,甚至曲解,辱沒了中國優秀文化的絢麗光彩。尤其當下,“互聯網+”當道,書畫平臺林立,市場詭異,逐流之作盛行,魚目混珠者甚多,多為功名所累。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356.jpg

所以,行進在書畫的路上,在大多人關注“一平值多少錢”的時候,他更關注的是“畫得好不好,寫得好不好”。他說,心正則筆正。

微信图片_20210802193400.jpg

讀史增慧,書以載道。張順生表示,後半生,他初心不改,藝海拾珠,“順”古“生”新,不亦樂乎!

1.jpg

個人簡介:張順生,中國江蘇省南京人。1960年生。1979年參加工作。先後供職於成都市團委,成都市文聯,為骨幹。為人,他快人快語,敢作敢為,性行豪爽,不拘小節。逸趣,他好書畫楹聯,師承劉東父、吳一峰、劉奇晉等蜀中書畫名家,以“書法傳統文化的傳遞者”自詡,書法遙追“魏晉風韻”,畫作多為寫意小品,于質樸中見靈韻。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