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花園城市的尋樹之旅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7-09

ZB_0304_CJ_doc7epvuos244xj67xi5v5_01132245_qiaoyuan (1).jpg

【亞洲文旅網訊】小小島國滿城綠意,感受大樹的靈性,享受大樹的呵護,未必要山高水遠走進叢林深處。野外的樹木恣意生長,煥發勃勃生機與自然魅力;路邊的樹木守候在川流不息的繁忙路段或人來人往的城市公園,呵護著每一名過客,也別有一番人間趣味。

新加坡是花園城市,綠樹成蔭,尋常日子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偶爾出國回來出了機場,高速公路上大樹整齊林立,攤開手臂歡迎著每一個旅人,頓時心情歡暢,仿佛空氣都清新起來。

無法出國的日子,身邊的一草一木都格外令人珍惜。社交媒體上貼滿了夥伴們在彈丸島國上努力尋幽,擁抱自然的照片。

生活處處有風景,小小的島國滿城綠意,感受大樹的靈性,享受大樹的呵護,未必要山高水遠走進叢林深處。野外的樹木恣意生長,煥發勃勃生機與自然魅力;路邊的樹木守候在川流不息的繁忙路段或人來人往的城市公園,呵護著每一名過客,也別有一番人間趣味。

承載集體回憶

新加坡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大量植樹,大街小巷,公園綠地,已種下超過200萬棵樹,在寸土如金的城市裏安守著自己的崗位,潤物細無聲地陪伴著平民百姓的尋常生活。

就像“五叢樹腳”,直白而通俗,自然而然地深入民間,無比親切地在一代國人的心中烙下深刻印記。

五棵樹下,換成用其他語言來講,都不容易猜想出到底指的是什麼地方的哪五棵樹。再怎麼避用方言,這四個字都必須要念成“Gor Zhang Chiu Kar”,一聽無人不曉,稱得上是承載最多集體回憶的樹木相關地點。

五棵樹下正式的名稱有康樂亭、濱海公園(Esplanade Park)、伊麗沙白女皇道(Queen Elizabeth Walk),準確地點就是康樂通道(Connaught Drive)旁邊瀕水的林蔭步道。

少了遊客的康樂通道清幽寂寥。

zbfukan20210304.c_Small.jpg

在休閒去處不多的年代,五棵樹下是深受喜愛的玩樂地點。小時候經常跟著大人到這個市區裏的海濱公園遊玩,吹海風看魚尾獅,空氣中美食飄香,氣氛熱鬧悠閒。

老實說,充斥著新奇與趣味的童稚出遊,對於遮蔭的五棵大樹,並沒有留下特別印象。大樹不語,默默庇護著樹蔭下的遊人。直到某一天突然意識到身邊好像少了一點什麼,老樹連同樹下的年少身影,都已成為久遠的回憶。

五棵樹都是本地土生的青龍木,90年代因為感染病菌被移走。為填補移走的老樹,國家公園局培育出能夠抵抗病菌的青龍木新品種,2015年選出五棵茁壯的青龍木,從比達達利(Bidadari)綠地移植到“五叢樹腳”原址,重現當年舊景。

如果樹會說話

五棵新樹出身於比達達利,就在我家附近。前身為墳場,目前是建築工地,也有部分已經落成的組屋。從墳場到組屋區,這裏有好幾年是一片空地。

放空的那幾年我經常到草地上亂走,不時會看到新的樹木突然出現,也有舊的樹木整棵消失。腦子裏出現過各種移花接木與樹精遁地的奇想,直到看到“五叢樹腳”的新聞,才明白原來這就是公園局培育樹木的綠地之一。

新加坡每條道路的樹木都經過精心規劃,樹種也細心培育。看似自然形成的道路景觀,幕後都有園藝專家的用心經營。老樹生長到一定的規模,具有歷史人文或植物學等方面的意義,還會被列為受保護古樹(Heritage Tree)特別照顧,目前有大約270棵。

城市發展,市容改頭換面,古樹屹立在同樣地點見證世事變遷。就在比達達利同一地區,留存著一棵上世紀的老青龍木,身高32米,周長7.7米,樹齡60年以上。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屹立在車來車往的實龍崗上段路邊。以前這一帶樹木很多,路過時並不會多看它一眼,直到有一次進行大型路面工程,大樹被圍起來特別保護,孤高的身影顯得特別突出,才意識到這棵路邊的老街坊,已晉升受保護的級別。

尤其過去幾年,比達達利大興土木,周邊的甘榜、學校、醫院、墳場,都已經不留痕跡,原本屹立在墳場與草地上的夥伴們已去了更好的地方,新建的組屋區欣欣向榮,只剩下孤零零的青龍古樹留守著上世紀回憶,高聳挺拔依舊。如果樹會說話,會娓娓道出哪些動人的地方事蹟?

我偶爾也會想起那些已經搬遷的夥伴們,追憶著哪個角落曾經屹立著什麼樣的樹,揣想著倘若有緣再見,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又是否樹顏依舊。

所以,得知五棵青龍木獲選為標誌性的“五叢樹”,專程到樹下看了幾眼。

伴隨國家一起成長

少了外地遊客的五叢樹腳清幽寂寥,移植過來的五棵樹,顯得怯生生難與周邊大樹爭寵,但青龍木能夠長到40米的高度,假以時日就能融入整個環境,再次吸引路人的目光。

五叢樹腳的重現,是市政區樹木之旅(Civic District Tree Trail)的其中一個看點。國家公園局規劃的這條路線,以總統府大門為起點,到新加坡河畔的萊佛士登陸點結束。途徑新加坡藝術學院、讚美廣場、萊佛士酒店、戰爭紀念公園和皇后坊等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和建築。全程3公里,涵蓋20個樹木看點,包括一些受保護古樹與特色樹木。

整條路線最大的亮點是康樂通道路邊的成排雨樹,44棵雨樹當中有22棵列為古樹,也是本地同一條道路上擁有最多受保護古樹的地點。雨樹原生於南美洲,1876年起引入新加坡,大量種植於道路旁遮擋陽光。康樂通道這批雨樹於1880年代種在新濱海路(New Esplanade Rd,康樂通道前身)邊,有些樹齡已超過130年。百年歲月生長得高大粗壯,形態優美,樹冠如巨傘撐開伸展,樹蔭覆蓋了整條馬路。巨大雨樹屹立在政府大廈草場旁,見證重大歷史事件與國家慶典,伴隨著國家一起成長。

路線上另一標誌性大樹是已經消失的新加坡藝術學院(SOTA)老青龍木。原本的路邊樹,樹齡約40多歲,建造學院時特別花心思把大樹納入建築設計中,讓大樹仿佛從鋼骨水泥框架中突圍而出,傳奇大樹被學生昵稱為“知識之樹”,呵護莘莘學子,2018年因為嚴重腐朽,難逃被砍伐的命運。砍伐前師生與大樹依依不捨道別,製作藝術品留念。

2014年的新加坡藝術學院老青龍木,此情此景不再。

我還記得老樹早期的樣子。平平凡凡屹立路邊,車來車往中搖曳生姿。如果沒有被建築框起,大樹也許不會腐朽,但是如果沒有建築師的巧思,大樹也許在更早的時候已經被迫讓路,更不會在生命中的最後八年,在學院歷史上留名。

樹木有自己的命運,在自然天地間盛衰枯榮。尋訪古樹,也因此比起一般的古跡之旅,更多了幾分觸動人心的感懷。

歲月更替走過不同階段

市政區樹木之旅從福康寧山下經過,但沒有上山。只列入國家博物館旁邊的印度榕樹,估計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從古樹後面的電動扶梯上山,山上另有一條福康寧樹木之旅,規劃出兩公里的步行路線,繞著山頂一圈,列入沿途的25棵特色大樹。

福康寧山上大樹密集,未必要按圖索驥。步道上隨興漫遊都能邂逅古樹,最顯著的是福康寧中心草坪上的細葉黃檀樹。

細葉黃檀原生於緬甸與泰國,英殖民政府時期引入本地作為綠化用途,也在福康寧山上大量種植。此樹估計有超過80年曆史,原址曾是本地首個基督教墳場,上世紀的許多結婚照片也經常以此為背景。近年這片草坪成為舉行戶外活動與現場演出的人氣地點,週末常看到外籍幫傭在樹下野餐休憩。挺拔大樹,承載過多少哀樂悲歡。

福康寧山上蒼勁古樹散見於各個角落,每次上山都有不同的發現。大樹有如活的藝術品,在歲月更替中展現生命的不同階段,為公園綠地變化出不一樣的景觀。

攝於2011年,鳳凰木古樹曾經的花開時節。

萊佛士臺一棵鳳凰木,盛開日子曾經興旺如滿樹火焰,近期舊地重遊只見花葉落盡的枯枝,有如雕塑品以鐵架扶持,仿佛老者依著拐杖,顫巍巍立於風燭殘年。樹猶如此,人何以堪,想起當年樹下興奮捕捉烈焰花開,再回首已白了少年頭。

尋找心中那棵樹

從地圖上的古樹分佈來看,市區裏古樹最密集的有市政區、福康寧山、植物園三個地段,各有一條樹木尋訪路線(路線地圖可從公園局網站下載)。新加坡植物園是殿堂級地位,有大約60棵古樹,1.5公里的探索路線涵蓋了其中七棵,包括五元鈔票上的香灰莉木,稱得上是新加坡最具辨識度的古樹。

市區以外另有一處古樹密集地點是在樟宜尾,1.5公里的路線列出九棵古樹。看得不過癮還可搭船過去烏敏島,3.5公里的路線有14棵古樹。

網路時代發掘出不少好看的大樹,如實裏達上段蓄水池的網紅木麻黃,裕廊湖花園裏不是真樹的孤樹雕塑,引來拍照人潮。一些少為人知的地點,其實也能找到不少有特色的大樹,未必在網上爆紅或列入樹木之旅中,等著有心人來尋訪。

有時候不經意間路過某個尋常街頭、公園裏不起眼的角落,突然一棵樹吸引了目光,枝葉在風中搖擺輕舞,陽光穿過樹葉間灑落一地樹影,仿佛能感受到大樹的招呼。

遇見喜歡的大樹,不須是古樹或名樹,都可上公園局網站exploretrees.sg搜尋。網站上網羅全島各地超過50萬棵樹木,地圖上找到了那棵樹,就能顯示樹名與相關資料。

或許每個人心目中都有特別投緣的樹,像老朋友一樣常駐心中。未必會專程到樹下游玩,路過時投以目光問候,久不見面時偶爾想起。


紫荊1997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