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解讀西藏電子商務進農村如何跑出“加速度”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1-01-19

t0161dbcb5dbb4d01a0.webp.jpg

t011a6bc4e3128ff2ab.webp.jpg

【亞洲文旅網訊】“快遞能到農村,以前想都不敢想。”85後藏族女孩卓瑪說,如今,手機點一點,快遞到門口,成了她的生活日常。

1月6日下午,在3800米海拔的尼木縣卡如鄉,卓瑪在自家的小賣部門口,靠著椅子曬著太陽,時不時朝著公路的方向張望。嘎吱一聲,鄉村快遞車如約而至,停在了不遠處。

“今天一共有20多件快遞。”她麻利地從貨車上取下快遞,轉身拿起手機,用語音通知村民,“次地,你給兒子買的羽絨服到了,趕緊來取!”

卓瑪的小超市是卡如村快遞點,村民來這裏取快遞,多數不超過一公里。她每單快遞能拿2元錢的提成,還能帶動超市的人氣。“我家的銷售額比以前多了,少則一千元,多的時候達到兩三千元。”她對此很是滿意。

在同一時間,距卡如村136公里之外的拉薩城投物流園的一間小會議室裏,討論熱火朝天。有關部門和企業40多人,圍繞更好打通農村物流的“前後一公里”,正在面對面溝通。

有企業介紹,以前,物流從拉薩中轉後,再到縣城的時間通常在7天左右。這兩年,不少地方已經縮短至3天。

物流,在西藏跑出了“加速度”。據相關部門統計,“十三五”時期,西藏網上零售額從2016年的5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52.5億元,實現了年均增速120%。2020年1至9月,西藏網上零售額實現71.6億元,同比增長17.1%。

“物流的體驗好不好,群眾非常關切。”在現場,相關領導指出,一定要打通好物流“前後一公里”。

近日,本報記者對鄉村電商深入調研,看我區如何打通了物流的“前後一公里”,有什麼經驗?

物流下行:創新模式,直達鄉村

如果對我區電商做一個大致分類:快遞上行,就是群眾向外賣東西;快遞下行,就是群眾網購商品。

“上下行並重、突出下行”正是自治區提出的物流發展思路。不少區域地廣人稀,快遞企業配送成本高,並無下行動力,如何破解?

在雅礱河畔的山南市乃東區,天還沒亮,送貨員達娃紮西就起床了,匆匆吃完藏式早餐,早上8點就來到乃東區電商倉儲物流中心,將這一天的貨物裝車。9點半,他就開著廂式貨車出發,把快遞送到鄉鎮和村裏的農村電商站,一直要忙到晚上7點多才回家。

“前兩年,快遞企業配送範圍局限於乃東城區,村民買東西不方便哦!”達娃紮西說,有時候村民取快遞只能自己跑到市區或者找親友代取,耗時費力。

一位村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乘車到市區,根據不同遠近,車費在20至40元之間,往返區城時間至少得半天。如果通過鄉村客運帶件,包裹收費範圍每件10至30元,人還得在路邊等,也很不方便。

快遞,無法實現“最後一公里”,這一度成為當地民生的痛點問題。轉機,在2018年9月,當地成功申報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專案。

當地政府做起了“媒人”:讓一家企業和山南市主要快遞企業簽訂“快遞入鄉進村”合作協議,建立了區級公共電商倉儲物流中心,統一把快件運輸到鄉鎮村的電商服務站點,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其中,當地政府每年補貼20萬元。

“7個鄉鎮級和17個行政村的電子商務站,形成縣鄉村三級物流配送體系。”作為專案承接方,四川陽光綠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乃東電商縣域經理張來山說。

“只要快遞到縣城,第二天就能送到鄉鎮。”張來山說,該公司配備2個司機、每月正常出車時間26天,乃東區所有鄉鎮均已開通物流配送服務,農牧民享受到了足不出村就可以收發快遞。

快遞變快了,又進一步刺激了消費。此前,乃東區農村快件量平均每月為300件。開通到村物流服務後,已經達到每月1800件。這一數字,還在增長。

“這個過程中,我們不額外給村民收費。”張來山進行了一個測算,按以前每件取貨30元的成本,從現在這個量來說,每個月至少為當地農牧民節約物流成本5萬餘元。

儘管現在這家企業還沒實現盈利,但張來山依然充滿信心。隨著村民網購習慣形成,他打算與本地商超開發“縣城到農村”的電商專案,利用現有管道,進一步降低購物成本。

乃東區,只是我區鄉村快遞發展的一個縮影。如今,全區已建成縣級物流配送中心27個、鄉級服務站231個、村級服務點704個。

快遞上行:打通堵點,勇闖新路

有一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如今,西藏正在完善“快遞之路”,以拓寬群眾增收之路。

快遞下行,意味著民生;快遞上行,代表著增收。在高海拔、偏遠地區,如何做好快遞上行?這,並不容易。

在西藏岡底斯山中段北側,阿裏地區東南部的措勤縣,全縣約有1.5萬人。這裏平均海拔4700米,距離拉薩1079公里。閉塞,一度成為發展的“攔路虎”。以前,居民從網購到收件需要20天。這裏的物流配送也不便,往返拉薩一周只有一次。

“過去,交通不便是阻礙措勤藏貨走出去的‘硬傷’。”一位當地幹部感慨道。

發展短板,如何補齊?並沒有捷徑可走。當地花大力氣建成1個縣級倉儲中心、12個村級倉儲點,還配備了小型物流車。根據物流大數據,措勤縣打破常規找到“巧辦法”,在200多公里外的日喀則市22道班,新建了該縣物流中心,實現快遞的轉運。

藏族小夥達布是常駐這裏的工作人員,他介紹,目前,措勤縣所有郵政快遞和電商商品1至2天內直達拉薩。僅2019年,來往措勤和拉薩的包裹數量就增長了15%,月收發包裹700餘件。

上行容易,活力顯現。當地孵化出“措勤印記”電商產品,並進行產品溯源,截至2018年底,已累計實現銷售額3101萬元。快遞的“最初一公里”不再“卡脖子”,有力支撐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措勤之變,並非個案。

“現在,山楂銷售已不是問題了,我現在擔心的倒是產量。”在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嘎瑪吉塘村,藍莓和山楂種植基地負責人嘎瑪西若高興地說。

以前,這裏出產的水果雖然品質很好,但因銷售管道和快遞不暢,幾乎只能線下銷售,年年虧損。

扭虧為盈,這得益於快遞的“最初一公里”的打通。近年來,加查縣整合原有郵政網點、萬村千鄉站點,推進村電商服務站建設,目前已實現全覆蓋。

僅2019年,全縣電商重點扶持企業實現網路銷售近千萬,電子商務交易額也突破了2500萬元,較2017年同比增長95%以上,其中農產品網路零售額510萬元,較2017年增長76%。

上行通暢,銷售打開。據統計,“十三五”期間,我區新增農產品網路銷售單品1831個,農牧區網路銷售額累計達2.6億元。

溢出效應:鞏固脫貧 改善民生

如今,通過暢通流通網路“大動脈”,打通城鄉流通“微循環”,我區物流體系效率正快速提升,也給民生帶來了新的變化。

上下行,也帶來了溢出效應:下行,讓老百姓能買到更好的商品;上行,讓百姓的腰包鼓了。

在拉薩市尼木縣麻江鄉,腿部殘疾的索朗開了一家小賣部。去年,在當地工作人員鼓勵下,他把小賣部升級成電商服務站點,順帶提供藏香收發的快遞服務,每月可增收2000元以上,這還不包括小賣部經營收入的增加。

小小的快遞包裹,卻起著改善民生的大作用。

這兩年,村裏流行著新的購物趨勢。作為尼木縣七芝堂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縣域經理的金成發現:從村民網購的品類看,購買最多的是衣服,不少群眾還熱衷於購買化妝品,這是以前很少見的。說明收入高了,大家更愛美了,消費也隨之升級。

據區商務廳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雙十一”期間,西藏網路零售額實現4.22億元,同比增長近30%。預計2020年,全區網路零售額突破百億元。

這,離不開農村消費的拉動。快遞網路,已然成為西藏的基礎設施,讓消費紅利充分釋放。

“電子商務進農村,讓群眾的生活更好,這得益於體制機制的完善。2015年至2018年區內共有2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區商務廳有關人員介紹,2019年下半年,我區採取整區推進形式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專案,覆蓋了所有縣和重點鄉村。

改善生活,鞏固脫貧。截至目前,全區電子商務累計培訓6萬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達1.37萬人次,累計網銷單品1831個。與此同時,鄉村物流體系覆蓋行政村數量1152個。

其實,流通網路佈局更大的作用就在於,擴大了內需,實現了我區更高質量的供需動態平衡,全方位融入國內大循環,為鄉村振興夯實了基礎。

打通了“前後一公里”,鄉村發展迎來契機,廣袤的雪域高原,湧動著經濟活力,聯通內外、貫通城鄉、對接產銷:

——2019年,農牧區累計實現農畜產品網路銷售額超過2.6億元,網購金額2.9億元;

——2020年1-9月,農畜產品網路零售額6.82億元,同比增長31.8%;

——2020年一季度,農畜產品電商逆勢上揚,排名前三的產品為草藥、蔬菜、畜禽,其中草藥類中蟲草、藏紅花、貝母、靈芝和天麻熱銷,蔬菜類中松茸、羊肚菌銷量較大,畜禽類中以犛牛肉為主;

西藏,“前後一公里”的目標正在蹄疾步穩中推進,給老百姓帶來滿滿的幸福感。如今已見新氣象,但後續發展任務依舊繁重。

有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區電商發展依然存在瓶頸:由於全區市場規模較小,本地電商發展動力不足;由於產業限制,網銷商品仍以初級農產品為主;由於電商人才較少,發展對外依賴性較強。

如何進一步破解難題?據區商務廳有關工作人員介紹,接下來,相關部門將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整區推進為載體,從農村電商、傳統產業電商應用、電商支撐體系和電商氛圍等方面著手推進。

“工作正在發生變化,我們從關注‘前後一公里’有沒有,到現在已聚焦至好不好。實現高質量發展,改善民生正是我們的工作目標。”商務廳負責該項工作的人員介紹道。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