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重遊「戰場」憶苦日子 知青笑開花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7-31

20180731031742214.jpg

圖:1968年北大荒的知青們 資料圖片

【大公報訊】 在知青韓桂芳的眼中,如今的北大荒既熟悉又陌生,一棟棟別墅,一排排樓房,一座座現代化的學校,一條條寬敞的道路,遍布山山水水之間,超大型農機具在廣袤無邊的稻田中作業。「四十年前,7、8月份正是麥收時節,現在水稻佔據了三江平原,這千餘公里的黑土地,看不到一處麥田。」韓桂芳說。

四十多年前,來自北京的韓桂芳與一群年齡相仿的年輕人深入三江平原腹地,住馬架子,放火燒荒,開墾土地。「那個時候真是苦啊!」回到北大荒故地重遊的韓桂芳對記者說,當年僅20出頭的她被分配到農業科研小組。「大片的麥地只有幾個人統計、測量。火熱的太陽照着人無處躲藏,像是要把你烤化了一樣。蚊子小咬成團追着你,即使渾身包裹也會被咬滿身包。」韓桂芳對記者興奮地說起一件事,「一次下大暴雨,我們在地裏也沒處躲雨,索性就站在那澆着,渾身冰冷直哆嗦,突然,同伴一把推倒我,一個響雷就像重型炸藥在身邊爆炸了。」

「那時候沒有計算機,每個數據都靠人來計算,錯一點都會帶來一連串的反應,發現晚了,要改數據就要花費幾倍的工夫,現在多好,這麼幾千畝的稻田,都靠現代設備監測,真好呀!」古稀之年的韓桂芳說到這,臉上笑開了花。

面對着遍布墾區的世界一流現代大型農業機械,一群當年友誼農場的知青們興奮地拍照。知青劉麗華向記者介紹說,雖然當年墾區的機械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在全國是最高的,但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仍然落後,每畝300斤就是高產,而如今畝產1500斤,足足五倍的差距!改革開放40年來,北大荒年年進步,現代化大農業比任何國家都毫不遜色。


紫荊1997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