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不叫“馬踏飛燕”了? 官方: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06-06

timg.jpg

銅奔馬 資料圖片

【亞洲文旅網訊】在6月5日甘肅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18年“文化和自然遺産日”新聞發布會上,甘肅省文物局局長馬玉萍答覆媒體關于“近期社會各方對中國旅游標志圖形‘銅奔馬’的名稱有不少爭議”的問題時明確表示:“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堅持使用‘銅奔馬’這一名稱,我們認爲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因此我們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

據馬玉萍介紹,“銅奔馬”1969年出土于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同年12月入藏甘肅省博物館,定名爲“銅奔馬”,該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銅奔馬”塑造者攝取了奔馬三足騰空、一足超越飛鳥的刹那瞬間,其全身的著力點集注于超越飛鳥的一足上,精確地掌握了力學平衡原理,具有特別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1996年,“銅奔馬”被國家文物局組織的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專家組鑒定確認爲一級甲等(國寶)文物,2002年被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

作爲我國古代青銅藝術珍品,“銅奔馬”備受關注,在一些文章和宣傳報道中,有‘馬踏飛燕’‘馬超龍雀’‘馬踏飛隼’‘飛馬奔雀’‘飛燕騮’‘馬神——天駟’等說法,幷引發了諸多專家學者的討論,直到前段時間,還有文章對其名稱進行討論。

馬玉萍說, “我們認爲,引發大家對‘銅奔馬’名稱熱議的主要原因一是研究工作比較欠缺,由于‘銅奔馬’幷非科學的考古發掘,而且出土年代比較特殊,又加之當時文物保護等各項基礎工作和研究能力比較薄弱,導致很多關于‘銅奔馬’的珍貴歷史信息流失;二是‘銅奔馬’本身非常的精美和神奇,人們渴望獲取更多關于‘銅奔馬’的信息,于是便引發了各種討論。文物部門及有關領域的專家一直堅持使用‘銅奔馬’這一名稱,我們認爲是科學、準確和規範的。根據國家對于銅器類文物定名的統一標準,有銘文的以銘文爲主,無銘文的以其製作特點、出土地點,或以紋飾爲主,將這件文物命名爲‘銅奔馬’,既涵蓋了器物的質地、形制,又同時突出了其風馳電掣般飛奔的形態特徵,是符合國家關于歷史文物定名標準的。”

馬玉萍最後表示:“1996年,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確認小組在確認一級藏品時對此名也沒有任何异議,因此我們提倡統一使用‘銅奔馬’名稱。關于其它名稱,均有相關的一些研究文章進行剖析,在此,我們也歡迎各界專家、學者繼續大力開展研究,爭取發現更多關于‘銅奔馬’乃至雷台漢墓有價值的歷史信息,用科學的方式和結論闡釋文物價值,爲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奠定基礎。”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