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4月5日上午,“2019中國·都江堰放水節”在四川成都都江堰舉行,現場進行了盛大的拜水、放水儀式。活動以“古法截流,傳承放水”爲主題。原版恢復了古法截流的河工技術,嚴格遵循了傳統祭祀儀程,再現了兩千多年前的放水盛况。也爲都江堰放水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産奠定了基礎。
都江堰放水節始于古代的歲修制度,而都江堰水利工程之所以長盛不衰、永續利用,也在于它兩千多年來保持了嚴格的歲修制度。每到冬天枯水季節,在渠首用特有的“榪槎截流法”,使用竹籠、榪槎、竹席、卵石、黃泥等築成臨時圍堰,修外江時攔水入內江,修內江時攔水入外江,清明節內江灌區需水春灌,便在渠道舉行既隆重又熱鬧的儀式,拆除攔河榪槎,放水入灌渠,這個儀式就叫“開水”,放水節也因此得名。
“這種古法截流已經延續了兩千多年,它是最生態綠色的古代截流方式,通過這樣的儀式,一是要祭祀李冰父子,二是要祈禱這一年能够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都江堰市因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市域內的青城山—都江堰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産名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是全球極爲少見的“三遺”城市。此次放水節,也是該市獲“三遺”城市殊榮後首次放水。
以水爲媒,以全球視野爲導向,構建全域旅游空間格局,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升。爲都江堰市率先建成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和國際化生態旅游城市注入了無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