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大英博物館揭秘名畫《呐喊》本意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3-27

也許你不認識畫家蒙克,但你絕對不會不認識他的名畫《呐喊》。很多人都以為《呐喊》中捂著耳朵的人是在尖叫,但他們都會錯了畫家的本意。

5c982940a3104842e4a53c87.jpeg

大英博物館20日稱,愛德華·蒙克的經典畫作《呐喊》中的那個人其實不是像人們普遍以為的在呐喊或尖叫,而是在對尖叫作出反應。

蒙克在一幅罕見的黑白版《呐喊》上題詞道:“我感覺到大自然中處處都能聽到大聲尖叫”。這句話清楚表達了他的意圖。

5c982940a3104842e4a53c89.jpeg

據大英博物館蒙克畫展的策展人朱莉亞·巴圖魯姆介紹,蒙克畫展中即將展出的這個黑白版畫表明,畫中人是聽到了尖叫,而不是在尖叫。

挪威藝術家蒙克於1893年完成了第一幅《呐喊》畫作,但之後又創作了其他幾個版本。

幾十年來,這幅畫已經演變成了焦慮的普遍象征,並因此衍生出了表情符號“尖叫者”。根據“表情符號追蹤者”網站,“尖叫者”在最常使用的表情符號中排行第53位。

5c982940a3104842e4a53c8b.jpeg

大英博物館將於4月11日至7月21日期間在“愛德華·蒙克:愛和焦慮”展覽中展出這幅版畫。

巴圖魯姆告訴說:“我們將在大英博物館展出的這個罕見的《呐喊》版本表明,蒙克最著名的這幅畫作中描繪的是一個聽到尖叫聲的人,而不是像很多人假定和爭論的那樣是一個尖叫的人。”

巴圖魯姆說:“蒙克在這個版本上特意加了說明,描述他的靈感是怎麼來的:他在奧斯陸的一條小路上走著,突然感到一陣焦慮,於是就產生了這幅畫的靈感。這條小路你現在還能看到。”

5c982940a3104842e4a53c8d.jpeg

據巴圖魯姆介紹,蒙克說,這幅畫再現了他在路上看到天空變成血紅色時所感到的恐慌情緒。

這位策展人說:“毫無疑問,畫中人是在對山那頭的自然外力作出反應。但是對於蒙克來說,這種力量是真實的還是心理上的,還有待討論。”

她補充說,蒙克以創造象征強烈情感(比如愛或嫉妒)的畫作而聞名。《呐喊》通過簡單的構圖傳達出引發恐慌的尖叫感覺;在畫中人捂住耳朵時,天空中的帶狀波浪宛如抖動的音叉,讓人感受到聲音的震撼。

她說:“這種程式化的姿勢會讓人一眼就解讀出絕望。”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