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愛在成都等我/等在春熙路口/愛在成都等我/來了再不想走……”近日,一首由生于四川廣安的文職將軍、前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著名歌詞作家瞿琮作詞,四川廣安籍著名詩人、著名歌曲作家王富强作曲,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教授萬山紅博士首唱的吟咏成都的歌曲《愛在成都等我》正在網上及各微信群熱傳,受到廣大受衆的關注和喜愛。
強強聯手 共創新曲
據悉,《愛在成都等我》的作詞瞿琮先生是響譽海內外的國家一級編劇、詩人、作家、教授,2006年被中央軍委主席通令全國予以記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職藝術家。其作詞的《我愛你中國》《頌歌獻給毛主席》《頌歌一曲唱韶山》《我愛梅園梅》等歌曲作品久唱不衰。瞿琮先生與四川的淵源很深,他生在四川,喜愛成都。他說,成都有他的愛,而春熙路口,則是成都幾代人相等的老地方。
《愛在成都等我》的作曲王富强現在四川省文聯工作,同時也擔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四川省音樂文學學會副主席和雲南省東川區文聯名譽主席等多項職位。
王富強和萬山紅在錄音現場
《愛在成都等我》的首唱萬山紅是全國著名歌劇表演藝術家、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教授、教育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在歌劇《原野》《白毛女》《江姐》等多部民族歌劇中成功地塑造一號人物。尤其是在歌劇《原野》中,因出色地塑造了女主角金子這一人物形象,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梅花獎”殊榮。
靜心打磨 慢工出細活
王富强說瞿琮先生《愛在成都等我》這件作品很有份量,歌詞大氣而有特性,好懂、好記、好吟,有力度,有內涵,他欣賞了這首歌詞後很快就譜好了曲,經反復打磨後才最終定稿。他認為創作不能快餐式地操作,唯有靜下心來用情打量成都、讀透歌詞才能賦予作品恰到好處的旋律,從而讓《愛在成都等我》這首作品唱得響、傳得開、留得下,經得起專業的挑剔和歲月的沉澱,成爲與魅力成都相匹配的一張響亮名片。而音樂定稿後他仍沒有急于推給聽衆,而是整整地又放了一年多才錄製推出。王富强說,一首好歌誕生不易,長達一年多時間裏,他一直在等待最佳推出時機和期待最佳首唱者。
王富強深入生活采風創作
搖曳心靈 以情動人
文藝評論家洪莉平欣賞了《愛在成都等我》的詞、曲、唱後感慨道:不是耳朵被吸引,不是心靈被搖曳,而是全部的身心都在歌聲裏起舞。忍不住陶醉,忍不住幻想,忍不住單曲循環,沒有來由地想去成都,不留餘地地相信有一份愛在成都,等了我很久很久……這哪是歌聲呀,這是一個清醒著的,憧憬著的,生長著的夢啊!這是聽萬山紅老師唱《愛在成都等我》時,心海涌起的浪花。任何藝術都像一枚樹葉,折射著時光的影子,所以,我們能從藝術中感受到的一切,都必須先存在于藝術家的心中。這首由瞿琮作詞、王富强譜曲的《愛在成都等我》就是一枚搖曳著醉美時光的葉子。“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在瞿琮的筆下,春熙路不再是一個簡單的地名,而是一個情感的路口,一邊牽著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一邊傳遞著成都春風般溫暖迷人的氣息。于是,回憶的畫布上,風景次遞展開,情感也層層深入一一捨不得,忘不了。成都,去了,不想走,走了,還想留。身和心,總有一樣是屬成都的,等到身心都歸于成都,就如“春熙”這名字一樣明媚,暖心。瞿琮的詞像初春枝頭的綠芽,觸動了王富强的心。所以,他將自己的情意,透過旋律,注入到這首詞中。閱覽到《愛在成都等我》曲譜幷小聲哼唱的時候,那春的氣息更濃郁迷人了,那恰是成都的味道。沿著起伏旅律的指引,去武侯祠看對聯,與智慧的靈魂對話;去府南河,感受“那行柳”依依惜別的深情……最扯心的是那一處處如星星般閃爍其間的休止符,每一次淺淺的停留,都像一次深深的回眸,濃濃的眷戀。瞿琮和王富强對成都深入骨髓的瞭解,使每一個字,每一個音符都成了浸潤在回憶裏的風景和故事,讓人感受到層層叠叠的光陰和源自心底的情懷。而萬山紅老師富有磁性的精彩演唱,使《愛在成都等我》這枚飽含情意的葉子,幻化成翩翩的彩蝶,飛進了每個人的心中。
《愛在成都等我》歌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