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好雨時節”展:那些年,我們怎样過元旦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9-01-01

【亞洲文旅網訊】從紅箋大門、年糕年酒,到迎新試筆、元旦長跑,再到消費盛宴、跨年演唱會,迎新年對于每代人來說,都是都珍藏心裏最明亮的記憶。成都博物館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特展“好雨時節”上,六零年代到九零年代在元旦各具特色的過法清楚地呈現在大家眼前。

六零記憶:新年用新物

想起對元旦的記憶,生于60年代的張小雅說,那個時候物質極度匱乏,記憶大多是苦澀的,但確實元旦、春節讓當時的我嘗到了一點淡淡的甜。

六零年代服饰.JPG

六零年代服飾  成都博物館供圖

那時基本上家家生活都比較緊張。買衣服還得要布票。一年中能穿新衣的次數屈指可數,但過年却能一次得兩件。攢了一年的布票變成紅色、藍色的燈芯絨或小碎花,媽媽們日夜踩著縫紉機“嗒嗒嗒嗒”,都只爲了給孩子做一件新衣。

“我記得很清楚,到元旦家裏要給我買一套或者做一套新衣服,到了春節還能有一件。這一年能搞到這兩套衣服,那就是很不錯的了。”小雅笑著說,要是平常時候得了一件新衣服,那是不准穿的,一直得放到元旦才能穿。

除了有新衣服,大人們還會給孩子們做一兩個玩具,家裏條件稍微好點的乾脆直接給孩子們買點。簡單的“大刀”、面具、小風車以及有點粗糙的小娃娃,就足以讓孩子們不亦樂乎。

七零記憶:“公家”的元旦節

元旦可以說是中國最早引進的一個“洋節”。1912年,國民政府實行公曆以後,將過去農曆元旦移植到公曆1月1號。從那時開始,政府就開始積極引導民衆過公曆新年,還爲此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比如著名的成都元旦越野長跑就是其中之一。

這個傳統一直延續到解放以後。八十年代初,中國經濟開始有了起色。一到元旦,各單位組織就會牽頭舉辦熱鬧的聯歡晚會、文體活動。新春茶話會也是其中之一。各地文聯、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等都要在元旦舉行新春茶話會。大家趁著這個一年一度的機會,聚在一起輕鬆地喝茶,交流,切磋,“那時候去書法家協會,大家都在揮毫寫字,還會免費給人寫春聯。”

大一點的企業,還在元旦的時候會放電影,舉行文藝表演,甚至還有籃球、乒乓球等體育比賽活動。

這樣的氣氛自然也傳染到了學校。出生于70年代的Vivian記得,上小學的時候,到了元旦班裏就會舉辦聯歡晚會,“這是一年裏除了放假以外最高興的時候”。元旦前一天放學以後,班長拿班費買了拉花,彩紙、氣球回來,全班同學們就在一起,七手八脚的布置教室。那時大家錢少,都很珍惜這些裝飾品,一片彩紙都捨不得浪費,能挂能粘的地方全都貼上。再把桌椅板凳排成一個圈,黑板上寫上“新年快樂”。

八零年代,劳模张秉贵在人民商场展示“一抓准“(1984年).jpg

八零年代,勞模張秉貴在人民商場展示“一抓准“  成都博物館供圖

“到了元旦當天,大家都把家裏零食帶到班上,什麽麥麗素、健力寶,平時都很少都機會像這樣大吃大喝。男同學都興奮的不得了。”而女孩子最開心的就是借著表演節目的機會,能穿漂亮的連衣裙,甚至還能塗個紅嘴唇。

九零記憶:消費時代的盛宴

“以前過元旦時,爺爺會帶我去買鶏腿麵包。那個賣麵包地方離家有十多分鐘路程,一路上我都特別高興”, 小穎對鶏腿麵包的記憶非常深刻,“那種麵包外面金黃的,頂端裏面會有一坨火腿,一口下去特別油膩香甜。”八五後的小穎說。鶏腿麵包從哪裏傳入成都已很難考證,但確實在九十年代風靡一時。在游樂園或是動物園,總有賣這種麵包的小販,吸引孩子們的味蕾。

各色公园门票.jpg

各色公園門票  成都博物館供圖

九十年代,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10餘年,商店裏的貨品越來越豐富,百姓手裏也有了錢,過元旦的方式也豐富起來。

逛公園,是九十年代家庭過元旦的標配。小穎記得到了元旦,公園裏就有豐富的游園活動,“公園裏那會可熱鬧了,轉糖人,棉花糖,還會擺些五顔六色的花,爺爺奶奶會帶我去玩兒,看著一些彩燈,拜拜菩薩許願啥的。”

到九十年代末,成都街頭的大型百貨公司越來越多,熱鬧的春熙路慢慢取代了公園,變成家庭過元旦的好去處。乘著辦年貨的勢頭,元旦也成爲商家促銷的最好時期。

時代發展,傳統新年新物已不再是稀罕事。對于九五後的雨心來說,一場令人感官激蕩的跨年演唱會才是元旦的真諦。

一年一度的元旦越野跑曾在天府广场进行(2002年 李豫龙摄).jpg

一年一度的元旦越野跑曾在天府廣場進行  攝影/李豫龍

雨心上小學時,正是國內各大衛視開始興起跨年晚會的時候。跨年晚會源自西方新年音樂會,傳入亞洲以後,先在在日本和韓國落地生根,如日本每年年底的“紅白歌合戰”已經持續60多年,每年都會邀請最當紅的歌星上臺比拼歌技。

2008年,中國各大衛視不約而同地在12月31日推出跨年晚會以迎接新年。自此以後,衆星璀璨的跨年電視晚會成了中國家庭的年末大餐。

鬥轉星移,又是一年元旦時,不論百姓迎新年的方式怎麽變,都藏著中國人一份濃得難以化開的情,一種經年釀就淳厚的味。對于每個年代來說,那種簡單而又純粹的快樂,那些濃濃的年味兒,已深深定格在每個人的記憶中,在展覽“好雨時節——見證改革開放四川四十年”中,我們依稀還能看到那年元旦的盛景,一切都仿佛發生在昨天。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