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南山竹海靜湖 朱燁 攝
【文匯網訊】香港文匯網訊(記者 朱燁 江蘇報道)與水結緣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江蘇,近年來著力打造「水韻江蘇」的文旅品牌,因此持續深入發掘湖泊資源、打造區域旅遊集聚區也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頭戲之一。由中國旅遊報社與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主辦的「2018美麗中國行 聚焦江蘇湖泊休閒之旅」中央媒體采風活動,特意圍繞湖泊資源,在過去一周的時間內分為AB兩組,分別趕赴溧陽、淮安、泰州、揚州、南京、無錫、蘇州等地,感受著從石臼湖、天目湖到瘦西湖、高郵湖,再至溱湖、太湖的水韻之大美。
天目湖山水園 朱燁 攝
記者走訪方知,江蘇省內不僅有橫貫東西的長江433千米,還有縱貫南北的京杭大運河718千米以及長達957千米的海岸線,更佔據了中國五大淡水湖中的兩席:位列第三名的太湖和第四名的洪澤湖。此外,江蘇境內還有高郵湖、駱馬湖、白馬湖、石臼湖、微山湖等大中型湖泊以及串場河、灌河總渠等大小湖泊290多個,其中5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就有12個,可以說是貨真價實的「河渠縱橫,水網稠密。」
江蘇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陳芬透露,江蘇正在打造國內一流的旅遊強省以及世界著名的旅遊目的地,而「江河湖海」正是江蘇旅遊轉型升級以及產業創新的重點之一。其中,陳芬稱,無論是蘇州、無錫、常州圍繞太湖打造的一批休閒度假精品旅遊景區,還是淮安打造的洪澤湖古堰世界遺產品牌,均已成為當地的特色旅遊地標。她指出,去年更是全面推行河長制和湖長制,系統地開展了河湖治理,助力打造「水韻江蘇」新名片。中國旅遊報社總編輯金啟寧則透露,這也是「美麗中國行」采風團連續第四年走進江蘇,繼前三年分別聚焦大運河、揚子江和沿海旅遊資源後,將主題定在了「江河湖海」的最後一環——湖泊旅遊資源。
水位變低的石臼湖最適合天鵝棲息 朱燁攝
天鵝展翅石臼湖 天目之吻醉心扉
位於溧水城南10公里處的石臼湖,是南京地區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在其33萬畝的總面積中,溧水區擁有14萬畝。石臼湖歷史悠久,早在唐朝時期李白就已賦詩讚美其「湖與元氣運,煙波浩難止」,因夜漁之景能「消塵想」,聽而忘俗,後來人們更喜歡用「石臼漁歌」來形容它的意境。除了美麗,石臼湖在經濟上的貢獻也是不可小覷。追溯歷史,這片純淨的淡水湖泊,因盛產魚蝦、水禽、芡實、茨菰等水產品,早就成為了沿湖村民的副業收入之源,素有「日出斗金」「日落斗銀」之稱。
記者抵達石臼湖時,恰逢其水位低落、天鵝陸續集聚的時節。據當地人介紹,生活在西伯利亞、貝加爾湖地區等地的數萬隻天鵝,在入冬時都會成群結隊飛到這片天鵝自然保護區短暫越冬。「小天鵝一般會在石臼湖住5個月左右,這段時間,它們需要儲存脂肪和體力,為來年春天的長途飛行做準備,」溧水區農業局林技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天鵝警惕性很高,人至少要與它們保持300到500米的距離。」因此,記者一行也只能遠遠觀望天鵝的倩影翱翔嬉逐。
天目湖涵田酒店窗外水域 朱燁 攝
與之相比,位於溧陽市南部的天目湖,則屬於被規劃開發的比較完善的一處全域旅遊目的地。其中,天目湖山水園、南山竹海以及御水溫泉三大國家5A級景區相互呼應,可謂是山水一色、觀一湖而知江南。
溧陽市旅遊局副主任科員、市場開發科科長陳衛君介紹指出,最初是源於溧陽市委、市政府創新提出的 「四大開發」,將承延天目山餘脈沙河、大溪兩座國家級大型水庫作為載體進行旅遊開發,繼而才有了美麗的天目湖景區。他表示,從2003年起,天目湖開始從休閒觀光向度假旅遊轉型,從一日游向多日游轉變,現今的天目湖度假區涵蓋了景區、酒店、旅行社、電商等,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
320平方公里、森林植被覆蓋率高達95%、空氣負氧離子含量高出城區15倍,每一個數字都充滿了讓人心曠神怡的特質。記者一行乘船其中,可見湖中島嶼散落、湖岸曲折通幽,青山綠水、魚鷹乍起,遠處重影疊翠,如水墨潑灑,好不愜意。然而,這裡並非只有山水景色,更有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比如360度觀賞湖光山色,或駕駛摩托艇、高速艇,進行親水遊樂,又或者乘坐高空索降,在山水風光間體驗失重與飛翔的驚心動魄。若是餓了,便可直接走入全國聞名的「天目湖賓館砂鍋魚頭」處,撈一抔乳白鮮美的魚湯;若是累了,更可留宿天目湖賓館,又或者選擇至獨佔半島、三面繞水一面環山的WEI天目湖酒店,享受落日陽光與玻璃輕舟的世外桃源。
冬日裡安靜的揚州瘦西湖 朱燁 攝
長堤春柳瘦西湖 洲灘島嶼是溱湖
12月的瘦西湖較「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候,少了紅花綠柳的裝扮,多了臘梅傲放的景觀。歷史上的瘦西湖有「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也有「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的繁華。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副主任姜偉表示,如今的瘦西湖已恢復了石壁流淙錦泉花嶼、書畫碑廊、雙峰雲棧等清代二十四景,「我們先後投入1.97億(人民幣)實施水環境整治,打通了13公里的水上旅遊線,也開發了夜遊瘦西湖、瘦西湖船宴等新內容。」作為地地道道的揚州人,他稱,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就是和母親一起遊覽瘦西湖,「跟過年一樣溫暖和高興」。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不僅人們的生活品質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瘦西湖也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園變成了世界文化遺產點。「如何從傳統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發展全域旅遊成為我們一直探討的方向,」他說,「現在的瘦西湖景區內不僅有美不勝收的景觀,還有可供休憩的高品質咖啡館、茶館,文創產品店、美食街等等,今年的經營性份額更是達到了六千萬。」
瘦西湖中綻放的臘梅 朱燁 攝
現在走在瘦西湖景區內,依然能感受到不同於其他湖泊河流的人文氣息,比如隨處可見的雕花窗欞、亭台樓榭,修剪得體的盆景盆栽又或者天生奇異的稀石,整個園子充滿了江南園林和皇家園林的綜合特色,一步一詩、一窗一景。雖然沒趕上長堤春柳兩側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的時節,卻仍能感受到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愜意酣暢、清秀精緻。
記者一行隨後轉赴溱湖,見到了700多年前被馬可波羅稱為「這城不很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的泰州。據介紹,泰州溱湖國家濕地公園,總面積26平方公里,區內的湖泊河流等合占景區總面積的37%左右,素有水鄉明珠之稱。湛藍的湖泊,交織的河網,星羅棋布的洲灘島嶼,以及特有的濕地生態環境與裡下河水鄉民俗文化是其獨有的景觀特色。
據景區負責人介紹,園內現有主要觀賞植物113種,各類野生動物73種,其中有麋鹿、丹頂鶴、揚子鱷等三種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此外還建有珍禽館和鱷魚館,而千年古鎮溱潼,則是景區的重要依托,鎮區四面環水,夾河穿鎮而過,素有「蘇中周莊」之雅稱。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江蘇省旅遊業總收入6328.57億元, 增長了13.5%,接待境內外遊客3.86億人次,增長9.5%,均超過全省經濟和服務業的增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