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微信公衆號轉發黑猫警長被索賠10萬元

来源:中國文化傳媒網    发布时间:2018-12-14

d043ad4bd11373f0913c8fcaa20f4bfbfbed0467.jpg

近日,一位自媒體博主發文稱,該博主的同事在微信公衆號上轉發一篇題爲《小時候我們都誤會了,這才是黑猫警長單身的原因》,文中配有黑猫警長的漫畫圖片。因爲這篇微信文章,他被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告上法庭,索賠10萬元。這名博主在網上發帖“吐槽”文章閱讀量只有18次的,上美廠索賠額度過高,引來網友關注(12月12日《北京青年報》)。

在當事人看來,其微信公衆號粉絲和閱讀量都很少,涉事文章經過6個月的傳播,也只有18次閱讀,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天價索賠未免獅子大開口,有“碰瓷”之嫌。應該指出,索賠10萬元是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作爲原告的權利和自由,最終的賠償數額則要由法官根據案情實際情况而確定。根據著作權法規定,侵犯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爲的情節,判决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

去年,同樣因爲有微信公衆號擅用“黑猫警長”形象,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就曾將溫州某科技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公開賠禮道歉幷索賠經濟損失10萬元。最終,法院綜合考慮涉案作品的性質、點擊數量、侵權行爲的情節及後果等因素,酌情確定被告賠償2萬元。

在本案中,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已于近日撤訴,賠償也就不了了之。但是,這起事件還是給廣大自媒體敲響了警鐘:作者對其創作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作品依法享有著作權,自媒體公號未經著作權人允許,擅自使用其作品,不論閱讀量爲多少,都已經構成侵權行爲。換句話說,公號的粉絲數量和閱讀量,只决定侵權行爲的影響程度,幷不會改變侵權性質。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不少企業和個人都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公衆號。不過,許多公衆號的管理者缺乏版權意識和法治思維,依然像使用個人微信那樣去經營公衆號,看到感興趣的就隨手轉發。據該博主介紹,其前同事就是因爲自己小時候喜歡看《黑猫警長》,于是便轉載了這篇文章,殊不知已經構成侵權。

同樣是轉發,微信個人用戶和公衆號的性質却大不相同。我國著作權法第十條明確規定:著作權包括信息網絡傳播權,即以有綫或者無綫方式向公衆提供作品,使公衆可以在其個人選定的時間和地點獲得作品的權利。一般來講,在數量有限的微信朋友圈內私下轉發,不屬￿向公衆傳播的行爲,可以不受信息網絡傳播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制。而公衆號面對的是不確定群體,任何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輕鬆獲得其傳播的信息,這種發布行爲應該屬￿受著作權人控制的“信息網絡傳播”行爲。一旦未經允許擅自發布,就侵犯了著作權人的信息網絡傳播權。

近年來,著作權、肖像權、名譽權成爲自媒體侵權的“重灾區”。今年7月,國家版權局等單位聯合開展“劍網2018”專項行動,開展網絡轉載版權專項整治。微信公號轉發黑猫警長被索賠10萬元,是一堂法治公開課。廣大自媒體經營者應當主動學習法律知識,增强版權意識,拒絕使用未經允許和來源不明的作品,防範侵犯著作權的法律風險。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