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杜牧墓變菜地? 官方:尚未確認

来源:北京晨報    发布时间:2018-11-28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都出自晚唐著名詩人杜牧。近日有媒體報道,唐代詩人杜牧的墓地變成了菜地,原因是村民挖墓土蓋房給毀了。西安市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吳青接受中國之聲採訪時表示:“杜牧墓”的説法不準確,僅憑文獻資料,不能稱之為杜牧墓,目前沒有勘探和挖掘計劃。

專家建議將杜牧墓封土恢復

timg (4).jpg

近日,中國唐史學會專家學者和華商報記者趕到杜牧墓遺址時,卻發現這裏只是一片低洼菜地。

史載杜牧為京兆萬年人,也就是今天的西安人。西安市于2012年公布的《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公布西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不可移動文物名錄的通知》正式認定,杜氏家族墓即位于長安區大兆街道,也就是今天的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

《長安縣志》(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中記載:“《鹹寧縣志·陵墓志》載:‘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馬村先塋,自為墓志。’其墓建國後尚存,在司馬村西南,高約7米,面積約1畝,墓頂有一大樹,60年代遭平毀。”

至于杜牧墓遭毀壞的原因,司馬村68歲的關山回憶到,大約50年之前,由于下了數天的連陰雨,為了用幹土給生産隊飼養室墊圈,只好挖掉墓土。再加上村民不時私自挖土蓋房,僅僅在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內,7米多高的墓土便被挖盡。直至如今,冢的中心只遺留下一個方坑。

西北大學文化遺産學院教授徐衛民看到現場感慨説,希望能按照史書記載將杜牧墓封土恢復起來,並建一個紀念館,在清明節能夠開展祭祀杜牧的活動,既是對杜牧的紀念,也是對傳統文化保護提升。

當地回應將請專家進行認定

對于“杜牧墓”變菜地的説法,西安市文物局督察與安全處處長吳青稱,當時為了滿足生産生活需要,對土地進行平整,這個區域就變成了農田。

吳青認為,媒體報道中“杜牧墓”的説法是不準確的。他説:“杜氏家族墓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祖塋,從目前看杜牧的(墓)應該在其中的一個方位,沒有考古學的支撐,就是説不知道在這一塊地方的什麼具體位置,如果説(報道中)判定為具體位置,是不科學的。”

吳青表示,目前沒有係統性的勘探和挖掘計劃。他解釋説:“我們國家的考古發掘政策是不主動發掘,基本上是搶救性發掘。什麼是搶救性,就是這一塊可能要有重大的工程建設或者要用這塊地方,就需要進行考古的搶救性發掘。第二種發掘就是主動性發掘,但是目前在國家文物局和考古界,都是不主張用名人墓去進行主動發掘。”

西安市長安區旅發委對此也發布了説明,稱下一步,將在以前收集資料、組織考證的基礎上,聘請文物專家對該處墓地是否為杜牧墓進一步進行考研認定,並初步編制保護和利用方案。如果確認,將迅速完善並實施保護和利用方案。

(原標題:“杜牧墓”遺址變菜地?官方回應:尚未確認)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