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風來了!不需要發動機,靠「離子風」飛行的飛機問世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18-11-23

u=2387089102,3087735316&fm=173&app=49&f=JPEG.jpg

離子化空氣推動 不靠螺旋槳也能飛

自從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史上首架動力飛機後,飛機設計始終都離不開螺旋槳或渦輪葉片,但來到105年後,人類飛行技術終於出現新突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工程師前日於《自然》期刊發表報告,宣佈成功開發不用螺旋槳、渦輪葉片等推進裝置,僅以「離子風」(ion wind)推動的小型飛機,並已完成11次室內試飛。專家表示新技術短期內有望應用於製作接近無聲的無人機,長遠則可望大幅減低航空界溫室氣體排放量。

這款實驗飛機全名為「Version 2 EAD Airframe」,簡稱「V2」,翼展只有5米,重2.45公斤。科學家為減輕機身重量,特別使用碳纖維、聚苯乙烯、輕木和合成纖維Kevlar等原料建造「V2」,並採用鋰電池作為電力來源。

u=448056829,3511748968&fm=173&app=49&f=JPEG.jpg

靈感來源《星空奇遇記》

領導研究的麻省理工學院航空及航天學教授巴雷特透露,科學家是由科幻劇集《星空奇遇記》系列中,移動時不帶聲響的飛船取得靈感,想出研發沒有推進裝置的飛機,「這(飛船)令我想到,長遠而言,飛機不該有螺旋槳或渦輪。」

「V2」的運作原理聽起來很簡單,科學家在機翼前端裝設大量纖薄而帶電極的細線,形成正電荷達2萬伏特的強烈電場,使附近空氣帶電,離子化氮分子,形成帶正電荷的離子。這些離子會受機翼後端、帶有負電荷的另一結構吸引,使離子向後移動。當離子移動時會碰撞其他不帶電荷的空氣分子,會向後者釋放能量,使空氣流動,並變成飛機的推動力,這原理亦稱為「離子風」。

14d90b8eb4e1ac9113afe0544cbcb618.jpg

飛行12秒 距離55米

據研究人員公佈的試飛數據顯示,11次實驗飛行中,「V2」平均飛行時間為12秒,飛行距離約55米,高度則為兩米。研究人員特別指出,當年萊特兄弟首架飛機的飛行時間和距離也只有11秒和35米,「儘管他們的飛機載了一名駕駛員,而不是區區一個遙控裝置」。

人類其實早於1960年代已經發明產生離子風的技術,然而效率一直偏低,難以應用於航空用途,不過麻省理工的實驗不但證實了離子風飛機有能力飛行、機身電極產生的阻力相對較小,亦預示了這種技術的發展潛力,未來科學家可嘗試製造更大和更快捷的飛機。與今次研究無關的英國克蘭菲爾德大學航空工程學教授格拉頓表示,麻省理工團隊的研究實現過去被視為不可能的事。

巴雷特承認「V2」依然欠缺效率,飛行能力亦有限,但已提出令人興奮的可能性,期望在不久將來,大幅減少無人機製造的噪音。巴雷特更展望,當新技術進一步發展,人類或可創造出不設控制器、推進器、高效率、零排放,且極為寧靜的新型飛機,客機亦能應用新技術,減少飛行時消耗的能源。 

■路透社/法新社,圖據網絡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