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畫皮》劇照 羅群 攝影
強大的原創能力和立得住的原創作品,是藝術發展的關鍵動力,是藝術繁榮的顯著標志,也考驗著藝術家的誠意和功力。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匯聚了大量新近原創的作品,題材多樣、風格多元,既展現出藝術節的創新意識與平臺優勢,也顯示出中國藝術創作的高水准、新風貌。
題材豐富且有所突破
本屆藝術節演出的新創作品數量眾多,覆蓋的藝術門類非常齊全。歌劇、舞劇、話劇、音樂劇、戲曲、曲藝等不同的藝術品種,都有新作亮相,滿足各類觀眾的審美需求。
從題材上看,這些新作堪稱豐富多彩。歌劇《畫皮》、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等取材自文學作品,越劇《王陽明》等從曆史人物及其事跡中獲得素材,舞劇《春之祭》等的靈感來自國外經典作品,並在其基礎上進行迥異於原作的全新創作。
多數新創作品取材於現實生活,以現實主義方法打造現實題材作品,話劇《星期日工程師》《許村故事》,音樂劇《愛在星光裏》等皆如此。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不僅從現實中尋找素材,更敢於面對生活中複雜的情況、尖銳的矛盾,從內容、主題上較以往作品有所突破。比如,話劇《星期日工程師》以發生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當時轟動全國的“星期日工程師無罪第一案——韓琨事件”為故事原型,話劇《許村故事》聚焦拆除“城中村”違章建築、建設美麗家園,話劇《生命行歌》關注老年群體,思考在中國文化中一向較少被談論的死亡命題。
好聽、好看是關鍵
題材、內容賦予一部作品內在的氣韻,這種氣韻必須尋找精准、適宜、美好又富有新意的形式,才能綻放於舞臺。本屆藝術節上就有不少作品在這方面表現搶眼。
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新加坡華藝節和新加坡華樂團聯合委約(注:以合同方式委托、約請)創作的歌劇《畫皮》於10月23日首演,擁有豐富歌劇創作經驗的作曲家郝維亞在音樂上大膽探索,由女中音董芳反串男性角色王生,京劇乾旦劉錚飾演女鬼姽婳,女高音許蕾飾演王夫人,歌劇、京劇唱腔融於一爐,並由指揮家葉聰執棒二十多人編制的室內民族樂隊現場伴奏,這種編排組合在400多年來以西洋樂器為主要依托的歌劇舞臺上是前所未有的。編劇王爰飛創作的唱詞充滿詩情畫意和文言文的古樸之美,導演易立明采用了虛實結合的藝術語言,舞臺上只有一桌或一椅,通過攝像、投影設備將舞臺右下方演員的表演實時投射到舞臺後方的屏幕上,配合臺上演員的表演,並以設計精巧的燈光烘托意境,總體呈現十分幹淨、簡潔。“我們借用古典小說《畫皮》的人物關系,重構故事、探討人性。對於這類主題,以音樂、戲劇融合的藝術形式予以表現最為合適。”郝維亞說。而在葉聰看來,這次創作也對中國民族歌劇的未來走向進行了新的探索。
同樣由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委約的舞臺劇《最後一頭戰象》,也在呈現形式上別具一格。該劇由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木偶劇團攜手曾負責舞臺劇《戰馬》多媒體制作的英國“59公司”聯合打造,其中最為吸引人的,要數還原大象實際身材、高達3.2米的大型象偶。為此,數十人的制作團隊奔赴雲南西雙版納采風,充分了解大象之後,投入設計制作,采用高科技技術和傳統制偶技藝,以不鏽鋼、碳纖維和木板撐起骨架,使用一種特殊泡沫拼接成身體,盡量減輕象偶的重量,方便演員操控。與此同時,華東理工大學的科研小組還為象偶定制了數控技術,使得一些超出演員操作範圍的動作,也能自如完成。“我們不僅力求形似,而且將科技手段和觀察生活的成果轉化為舞臺表演,還原一只符合動物天性,動作、表情豐富,擁有思想感情的大象。”該劇制作人、上海文廣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裁馬晨騁說。而這頭“巨象”已經在前不久舉行的藝術節演出交易會上短暫亮相,視覺效果堪稱驚豔。
舞劇《春之祭》劇照 祖忠人 攝影
立足本土 放眼世界
有一組極具地域特色的作品,在本屆藝術節集中演出,包括滬劇《敦煌女兒》、評彈《蔣月泉》、《詩魂詞魄》古詩詞演唱會、交響樂舞《蝶戀傳奇》等,共同構成《江南韻、上海情》板塊。據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有關負責人介紹, 江南文化是上海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組節目是板塊性委約作品,運用本土藝術資源,集中展現江南文化特色。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的委約作品不僅立足本土,而且放眼世界,這也代表了中國原創藝術作品的風貌和追求。舞蹈家楊麗萍創作的現代舞劇《春之祭》日前與觀眾見面,作品靈感雖來自西方同名經典,但其主題立意、詮釋方式則完全是東方式的、原創的。“西方表現女性的獻祭,是充滿恐懼、矛盾與彷徨的,但在中國雲南少數民族那裏,會有一種犧牲自我、救贖大家的思想,這就是東西方不同的生命意識。”楊麗萍說,她創作的《春之祭》融入了她對東方生命觀的獨特解讀和表現,既有特色,又能與世界對話。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不僅是作品委約、展示的平臺,也是推廣、交易的平臺。在去年的藝術節演出交易會上,《春之祭》片段便已獲得英國薩德勒之井劇院的肯定,今年4月,又與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簽訂了合作備忘錄,還將於明年9月赴澳大利亞布裏斯班藝術節演出。中國原創正越來越受到世界演藝市場的認可和青睞。
(原標題:大批新創作品亮相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 內容有開拓形式有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