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央美百年 名家精品匯香江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10-26

20181026031659404.jpg

圖:前排左起:楊勇、施子清、姜在忠、蕭暉榮、高洪、楊健、陳積志、孫少文、劉業強、朱挺、馬浩文等眾嘉賓出席該展覽開幕禮   一新美術館供圖

【大公報訊】記者王豐鈴、黃璇報道:由中央美術學院、紫荊雜誌社及一新美術館聯合舉辦的「徐悲鴻與他的時代: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精品展」,今日起至十二月一日在香港一新美術館(九龍觀塘海濱道165號SML大廈四樓)舉行。中央美術學院(央美)美術館帶來徐悲鴻以及同時代三十三位著名畫家的六十一件珍貴作品,免費參觀。

中央美術學院誕生於一九一八年,初名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北平藝專)。一九四九年末,北平藝專與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合併,並成立國立美術學院,翌年初正式定名中央美術學院。徐悲鴻在兩校合併前的一九四六年開始擔任北平藝專校長,亦出任更名後的中央美術學院首任院長。

館藏首度在港亮相

二○一八年適逢央美百年校慶,該校今年三月在校內舉辦了「悲鴻生命——徐悲鴻藝術大展」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特展,隨即又策劃「徐悲鴻與他的時代」全國巡展,進一步推進徐悲鴻及二十世紀中國美術史的研究。「徐悲鴻與他的時代」獲「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支持,已在南京、內蒙古、石家莊依次開展,香港為巡展第四站。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張子康稱,此次是央美美術館館藏首度在港公開亮相:「徐悲鴻的藝術創作與教學理念,為中國繪畫傳統到現代化發展起到重大作用。是次展覽描繪徐悲鴻所處時代的整體面貌,從中也能看到,那一批藝術先行者創作的包容性。」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表示:「一新美術館自創辦以來舉辦了二十四次展覽,多展現香港本地畫壇風貌。今年是一新成立三周年,能展出內地最高美術學府的館藏,是個很大的突破。」

中聯辦副主任楊健、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署理局長陳積志、中央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高洪、立法會議員及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董事長姜在忠、中國書協香港分會主席施子清、中聯辦宣文部副部長朱挺、香港美協主席蕭暉榮、紫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楊勇、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執行會長馬浩文、孫少文基金會創會主席孫少文等嘉賓,昨日應邀出席展覽開幕禮。

悲鴻奔馬鐵骨錚錚

楊勇致辭時總結了此次展覽的三個特點:「首先,我們的展覽是傳播美、分享美、完成美的過程,作品再好,如果束之高閣,沒人看到,就無法讓人感受到美;其次,這些作品體現了中國畫和西方畫的融合,具有創新性;再次,徐悲鴻畫的馬無繮無鞍,象徵奮進的精神、時代的精神。」

徐悲鴻一九二七年留學歸國後一直從事藝術教育。他主張寫實主義、改良中國畫,與志同道合的藝術家共同創辦藝術學校和藝術組織,舉辦各種教育活動。徐氏對馬情有獨鍾。他筆下的奔馬,沒有一匹是養尊處優、膘肥體壯的,總是用大墨塊幾筆就勾勒出鐵骨錚錚的野馬,在荒原大漠上奔騰長嘯,迸發出一股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本次展覽中,觀者不僅可觀賞徐悲鴻難得一見的畫作,還可欣賞其友儕如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陳師曾、李可染、蔣兆和、孫宗慰、司徒喬等的創作。

展期內將舉行多場講座,由楊春棠主講。楊氏以幾位大師的成就,介紹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變化和意義,講題包括「徐悲鴻的時代」、「齊白石的空間」、「張大千的凡塵」、「李可染的水鄉」及「吳作人的大地」。更多資訊可致電(852)26906790,瀏覽網址www.sunmuseum.org.hk,及登入facebook「一新美術館」。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