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粉絲為排隊買票起爭執引致斬人事件。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消委會今年頭9個月共接獲306宗涉及公開表演的投訴,是過去3年的兩倍,當中相關二手門票平台的投訴激增。消委員調查二手門票平台「Stubhub」、「Ticketbuynow」及「Viagogo」,發現價格高昂但客服欠奉,風險全由消費者承擔。其中3場劉德華演唱會的門票,炒出4萬元一張的「天價」,高出原票價40倍。
消委會比較各平台買賣門票的流程及客戶服務,發現二手門票平台的票價高昂,原因除賣方抬價外,也與平台會向買賣雙方再收取服務費及管理費有關。3個平台分別收取買家門票售出價的15%、16.5%及28.8%費用,同時也會向賣家收10%或18%,兩者相加高達門票售出價的26.5%至38.8%不等。
以12月至1月舉行的劉德華演唱會為例,最低價格門票的標示價較原價差距最少的亦高出1.1倍以上;標價最高的一張門票,售價更高達40,000元。
消委會亦發現,部分原價相同、位置相若的門票,標價可相差10倍或以上。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說:「在平台上有多少門票是真實發售,或是以不同價格試探市場能力,又或營造需求熾熱之象,以促銷二手門票,值得消費者深思。」
消委會留意到,該類平台往往利用「粉絲」擔心門票被搶購一空的心理,銷售過程中不斷顯示有其他人同時在線搶購,彈出「只餘下少於1%門票」、「剛剛有4個人購買了這活動的門票」或「有5個人正在查看」等語句,更會限定每次交易時間,並在當眼處顯示倒數時間,以催促消費者盡快下購買決定。
同時,各平台均無規定賣家提供確實的門票資訊,出售的門票只會標示有關表演的日期、開始時間、場館名稱及門票所屬票區。
客戶服務如虛設
是次調查發現,部分平台雖然列出客戶服務熱線或電郵資料,但如於出售或購買門票時發生任何問題,無論是買方或賣方,皆無法聯絡相關客戶服務員。如遇門票寄失或送遞延誤,三個平台均不保證買家可取回已付款項。
消委會形容該些平台的客戶服務形同虛設,買賣雙方透過平台交易門票均須承擔很大的風險,
消委會指出,該類平台的總部往往位處其他國家及地區,沒有列明香港是否設有辦事處,一旦發生爭拗,可能牽涉兩地或多地的法律問題,或難以追究。
而除了提供本地活動的門票外,該類平台亦有國際大型體育賽事及外地的大型表演等門票,若門票出現問題,消費者承受的損失或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