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0月15日,第124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在廣州開幕,圖為家用電器參展商為採購商介紹產品性能/中新社
第124屆廣交會15日開幕,展館內人山人海,場面熱鬧。大公報記者現場採訪發現,不少內地出口商攜同自主創新產品參展,環保節能類產品格外受歐美市場歡迎,一掃中美貿易戰帶來的陰霾。有企業表示,中國產品物美價廉、種類豐富、供應鏈完善,即使面臨關稅戰衝擊,不少北美採購商刻下依然積極採購,並試圖洽談與中企共同承擔關稅。雖然有關商談短期內難有結論,但由於「中國製造」擁有過人優勢,美商對尋覓中國以外的生產廠商存有戒心,有內地企業更憧憬今年來自美國的訂單不減反增。/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廣州報道
廣交會開幕當天下起了微微細雨,入口處人群大排長龍。展館甫開放,拉着大大小小行李箱的海外採購商們魚貫進入,爭分奪秒地尋找所需的中國產品。據悉,在眾多產品中,環保節能類產品備受注目。海爾空調展出了易安裝的自清潔空調以至磁懸浮中央空調等高端成套智慧空氣解決方案,吸引全球客商前往展區參觀體驗。現場,參觀者可通過高倍鏡頭,了解自清潔空調「洗澡」微觀全過程,該系列空調還能節省50%的安裝時間和80%的服務時間,做到節能省時。
東南亞貨源質量遜中國
除物色心儀貨品,採購商還有其他要務在身,以來自美國加州的採購商Tom為例,他透露,今年要額外承擔一份重任——勸說中企共同分擔貿易戰的加稅成本。Tom告訴大公報,自己是洛杉磯一家電子設備公司負責人,這次與美國兩位同事一同參會,將停留4到5天。他透露,其公司每年從中國進口3000萬美元產品,包括電源、照明等電子產品。
「我們與中國10多家廠商有合作,合作關係持續了10年以上。」Tom嘆息稱,沒想到公司從中國進口的多種產品均被列入美國徵稅清單中。「不少中國廠商反映,近年原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得很厲害。25%徵稅落實後,他們也難以承受這個成本。」Tom坦言,大多數中企對分攤25%的加稅成本有所保留。「今年以來,在中國的採購已經被迫減少2成。」
對於為避開關稅跟中國企業「分手」,從Tom反應來看,此舉不無風險。「中國產品擅長在價格和質量之間取得比較好的平衡,產品種類豐富,因此我們保持多年合作關係。這段時間我們也有考察東南亞企業,他們的質量目前仍比不上中國。而且在其他國家難以找到如此集中的不同類型產品。」
無獨有偶,不少出口企業在本屆廣交會上也收到美國採購商關於分攤加稅成本的需求。湖北燕加隆科技營林有限公司技術部負責人林京城告訴大公報,公司去年出口額達數億美元,其中北美業務佔2成。由於中美貿易戰開打,公司生產的五金、建材、傢具均被納入美國加稅清單上。「不少美國客戶都主動過來溝通,希望可以分攤關稅。」
中高端產品難有替代品
林京城說,由於不同類別產品,涉及加稅幅度在10%和25%不等,目前仍在與客戶溝通中。有美國客戶反映,在中高端產品上,難以在東南亞等地區找到適合的生產廠家。中國產品性價比高,難以找替代品,因此,即使加稅也要繼續採購「中國製造」。
在貿易戰中,有企業憧憬美國市場訂單不降反升。深圳市艾格斯特科技有限公司何小姐表示,美國市場約佔出口業務的10%。由於美國老客戶沒有流失,加上結識新客戶,今年美國訂單有所增長。「公司除了產品質量過關外,重視售後服務也是留住客人的原因。」她表示,公司每年拜訪海外客戶超過十次,讓客戶對產品產生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