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网9月17日讯(记者 丁春丽)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于17日在济南闭幕。博览会5天里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规模和盛况创近年来山东举办文化类博览会之最。
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右二)向国家非遗项目泰山皮影传承人范正安(右一)学习皮影的操作技巧(丁春丽 摄)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包括展览、展演、比赛、体验和论坛五大板块的活动。博览会采用“一馆多点”办会模式,在济南市设立了1个主展馆,并在济南和潍坊设立了9个分会场。博览会同步举办了传统工艺比赛、非遗社区行、非遗校园行、传统美食展、非遗影像展等多项活动。
本届中国非遗博览会还展示了近年来全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进展,特别是“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重大举措实施以来的最新成果,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保护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博览会多样态、多角度地呈现了非遗与“人”和“生活”的关系。“非遗社区行”邀请全国各地54个非遗项目共计323人,与济南本地参演队伍1836人在300余个社区进行展示展演;“非遗校园行”在25所学校集中对传统美术、传统戏剧、曲艺等校园传承成果进行展示和评比,并举办系列展示展演活动;“非遗影像展”遴选71部非遗影像作品在各区县相关场馆循环展映。传统工艺比赛作为品牌活动,共吸引221名选手参加了6个项目的比赛,现场创作、展示参赛展品共计884件(套)。
大部分展品抢购一空 观众意犹未尽
17日下午,记者在本届非遗博览会主会场看到,临近展览结束,依然有大量的观众涌入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大部分展品已被抢购一空。李女士下午来“扫货”也仅是买到了一只泥塑“兔子王”,她已经是第二次来展会现场,但依然意犹未尽,幸好一场精彩的泰山皮影表演让她直呼过瘾。
国家非遗项目泰山皮影传承人范正安今年已经74岁了,他8岁开始拜师学艺,练就了一身泰山皮影“十不闲”的功夫,能一个人单独完成泰山皮影的演出。脚下操纵锣、鼓、木鱼等八项乐器,手中有皮影,口中有唱词,这就是“十不闲”技艺。范正安的表演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在此处参观的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亦驻足观看,龚正还向范正安学习了皮影的操作技巧。
济南成功举办了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三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也成为中国非遗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据济南市副市长王桂英介绍,本届博览会5天共吸引82万人次参观参与,11家直播平台线上点击量达6000万次。实现了“济南人民身边的博览会”、“全国人民看得见的博览会”的办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