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全球暖化助力 風暴更趨毀滅性

来源:大公報    发布时间:2018-09-17

20180917031712471.jpg

圖:「佛羅倫斯」襲擊紐波特後,美國海岸警衛隊15日蹚水檢查房屋/美聯社

【大公報訊】綜合美聯社、《華盛頓郵報》報道:東西半球罕見同時出現超強風暴,四級颶風「佛羅倫斯」和十五級強颱風「山竹」在14日分別登陸美國東海岸和菲律賓北部,帶來連日豪雨和狂風。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會使氣旋更加危險,上升的溫度使氣旋濕度更高、能量更多、增強的速度更快,從而造成更大災害。

「山竹」14日在菲律賓呂宋島東北部登陸時,當時風力高達265公里每小時。而風速曾一度達到四級颶風強度的「佛羅倫斯」在登陸北卡羅來納州時,風力已減慢到只有145公里每小時,只屬一級颶風。不過,「山竹」在菲律賓肆虐並造成至少49死後,進入南海重新蓄勢,16日直撲人口稠密的中國沿海地區,在本港地區造成眾多破壞。而「佛羅倫斯」則滯留在卡羅來納州,僅以3公里每小時的速度緩慢移動,為當地帶來破紀錄的60厘米到100厘米的雨量,並造成14人死亡。

邁阿密大學的颶風研究員邁克諾迪表示,西太平洋的海水更暖,通常孕育出的風暴也更加強勁,這是「山竹」風力強過「佛羅倫斯」的原因。再考慮到「山竹」吹襲的菲律賓人口稠密,且建築及其他基礎建設抵禦強風的能力較弱,因此會帶來更多傷亡。但全球最大再保險公司慕尼黑再保險公司的氣象研究部主管勞赫指出,美國颶風造成的30%至50%損失都被事前投保,而「山竹」侵襲地區只有10%的損失由保險公司承擔,意味着民眾經濟壓力更重。

風暴數量今年增加三成

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資料顯示,9月共有9股熱帶氣旋分布在西太平洋、東太平洋及北大西洋,一般來說,太平洋和大西洋不會同時出現強風暴,所以「佛羅倫斯」和「山竹」同時出現情況十分罕見。今年北半球的氣旋能量指數,是往年平均水平的159%。科羅拉多州立大學大氣科學研究員洛茨巴赫表示,兩大洋氣旋能量同時出現高於平均值的現象,自1970年以來只發生過兩次──分別在1988年及2016年。

此外,今年風暴數量也顯著多於往常,西太平洋今年共有23個風暴被命名,大西洋上有10個,比往年增加了30%。

超強風暴越來越普遍

同時,全球變暖和氣象異常現象又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美聯社採訪了17位氣象學家,他們認為,儘管全球變暖不是引起「佛羅倫斯」的主要原因,但這一現象的確使氣候系統變得更危險。上升的溫度使氣旋濕度更高、能量更多、增強的速度更快,從而造成更大災害。

目前最有力的證據是,空氣溫度每上升1攝氏度,就能多儲存7%的水分,溫暖的颱風無疑能帶來更多降雨。海水溫度不斷上升也能為海洋注入更多能量,可能催生更具破壞性的風暴。此外,美國大氣學家科辛今年的實驗顯示,比起過去,熱帶氣旋的移動速度正在減慢,滯留在陸地的時間增長,帶來連日豪雨的幾率更大。

海平面的上升也使颶風的破壞力增強,例如南北卡羅來納州的海平面在過去5年內上升了近5吋(約12.7厘米),海水倒灌就會造成更大災害。

密歇根大學環境學院院長奧弗佩克表示,「佛羅倫斯」是人類改變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巨型風暴的典型代表,隨着地球變暖,這種風暴變得越來越普遍和具有破壞性。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 美媒:最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令人均每年少睡44小時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們每年正因夜間氣溫升高失去約44小時的睡眠。隨著氣候危機的持續惡化,人們的睡眠質量或將進一步下降。

    亞洲文旅網 2023-05-23

  • 國際最新研究:全球變暖致大氣水緊迫或是森林樹木死亡增加主因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一篇氣候變化論文認為,全球變暖造成的大氣水緊迫可能是濕潤熱帶森林樹木死亡增加的主要原因。

    亞洲文旅網 2022-05-20

  • “地球在燃燒” 聯合國環境署:未來極端野火災害可能會急劇增加

    在本月28日聯合國環境大會召開之前,聯合國環境署23日公佈的一份報告發出警告,未來極端野火災害可能會急劇增加,這將導致空氣污染等問題加劇。

    亞洲文旅網 2022-02-25

  • 7月極地冰層縮至歷史最低

    至今年7月,極地冰層縮小到了歷史最低水平,而且7月全球平均氣溫比20世紀的平均氣溫15.8℃高出0.95℃,是1880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月。

    亞洲文旅網 2019-08-19

  • 格陵蘭島冰川融化 淤沙浮現或帶來商機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最新紀錄顯示,自2014至2017年,南極融化的海冰幾乎與北極一樣多,面積縮水至近40年來新低;而鄰近北極的全球最大島嶼格陵蘭西南部冰層融化,淤沙浮現,專家說可能有助於滿足全球供沙需求。

    中新網 2019-07-05

  • 本世紀末 海洋生物或因全球變暖損失六分之一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如果氣候變化按目前狀態持續,那麼到本世紀末,全球海洋可能會損失約六分之一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據國際海洋生物學家團隊進行的一項綜合計算機研究,海洋溫度每上升1攝氏度,海洋動物的總量會相應下降5%,這還不包括捕魚活動帶來的影響。

    中新網 2019-06-12

  • 超預期!海平面55年內上升27毫米

    ​英國《自然》雜志8日發表的一項研究稱,科學家重新評估了冰川對海平面上升的影響,發現冰川促使全球海平面在1961年至2016年之間平均上升了約27毫米。考慮到統計不確定性,這一發現意味著實際的冰川質量損失可能大於此前報告。研究同時顯示,部分山脈的冰川到2100年可能會幾近消失。

    中新網 2019-04-09

  • 全球變暖融化格陵蘭島冰蓋 或將帶來商機

    不斷上升的全球氣溫正在融化格陵蘭島的冰蓋,幷將越來越多的沙子和碎石帶入沿海峽灣。而開采這些能够廣泛應用于建築行業的沙石能够給格陵蘭島帶來巨大商機。

    亞洲文旅網 2019-02-14

  • 俄新地島遭大量北極熊入侵 已進入緊急狀態

    幾個月來,大批北極熊闖入北極地區的俄羅斯新地島居民區周邊活動,幷出現襲擊行爲,當地自9日起已經進入了緊急狀態。

    亞洲文旅網 2019-02-11

  • 全球氣候變暖,今冬為啥那麼冷

    入冬以來,僅2018年12月,中央氣象臺就兩次發布寒潮預警——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溫顯著,南方多地大雪紛飛,氣溫頻刷入冬新低,甚至突破歷史極值

    經濟日報 2019-01-03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