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海昏侯墓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5-11-11

【亞洲文旅網訊】11月8日,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考古發掘成果公布十周年暨漢代區域文化學術研討會在中國江西省南昌市舉行,會上專家公布了海昏簡牘的最新修復進展。其中,海昏侯墓中出土《詩經》相關簡牘約1200枚,并首次發現秦漢時期全本《詩經》。

20251110766181360f13.jpg

資料圖為劉賀主墓墓室內的復原展示場景。新華社記者 袁慧晶 攝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館員、海昏侯墓考古發掘領隊楊軍介紹,海昏侯墓中出土《詩經》相關簡牘約1200枚,簡上有“詩三百五篇,凡千七十六章,七千二百七十四言”,證明海昏簡《詩經》是全本《詩經》,這是秦漢時期全本《詩經》的首次發現。

出土的《詩經》簡每枚長23厘米、寬0.8厘米,有三道編繩,容字20—25個,包括經文、附於正文的訓詁和篇末類似詩序的文字,展現了西漢早中期的《詩經》文本形態。《詩經》簡結構嚴謹、分章有序,共305篇、1076章,與今傳本《毛詩》(西漢魯國毛亨與趙國毛萇輯注的古文《詩經》傳本)篇數相同,少66章。

海昏侯墓還出土了失傳已久的《齊論語》,及《禮記》《春秋》《孝經》等,都是漢武帝獨尊儒術、廣收篇籍的重要體現。考古人員還發現了《易占》占卜類文獻約200枚,前所未見。海昏簡中還有一份南方地區唯一的漢代詔書實物——《除國詔書》,其中也明確了海昏侯墓主劉賀的死亡時間為公元前59年10月6日,正值南昌夏秋之際,該季節產香瓜,與劉賀遺骸中未消化的香瓜子這一現象符合。

雖然海昏簡牘沒有完全修復完畢,但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批新修復好的簡牘與觀眾見面,其中將包含《論語》的相關簡牘。

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地處鄱陽湖西岸的南昌市新建區境內,是中國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由紫金城城址、歷代海昏侯墓園及墓葬群等組成。海昏侯墓主是漢武帝之孫、第一代海昏侯劉賀,他曾當過27天皇帝,後遭廢黜,史稱“漢廢帝”。

自考古發掘以來,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備受海內外關註。目前,該遺址出土了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紡織品、陶瓷器、竹簡、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1萬余件(套)。這些文物系統展現了西漢時期的禮制規範、工藝水平與生活方式。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