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遠觀像油畫或攝影作品,近看卻是精品剪紙藝術。顛覆傳統紅白窗花剪紙的既定印象,被譽為“中華第一剪”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寶鳳攜她和兒子遲祥等58幅代表作品,9月5日起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紙上乾坤 鳳舞獅城 —— 當代剪紙藝術作品展”。
近年受邀到廈門推廣剪紙非遺文化後,李寶鳳創作的《五緣灣》剪紙作品,常被誤認為是攝影照片,內行則認為這幅市景剪紙具有“遠賞藝術近看技術”的代表性。(主辦方提供)
展覽通過“絲路華章”“大美中國”“民族剪韻”“禪心妙剪”“匠藝新篇”五個主題,展示中國當代剪紙藝術名家十年來走進山河鄉野、農村宅院,觀察不同人物及和他們對話後的創作,通過融合線條與色彩、單色與套色、染色與貼裱等技法,把光影的立體映射、人物的神情深邃凝刻。
出生於中國吉林省的李寶鳳(59歲)原是一名美術老師,自幼喜歡剪紙,2000年起決定全職投身剪紙創作和產業發展。她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中國外交部、美、俄、日、韓等國際和中國20多個城市做剪紙藝術巡展。
多年前,李寶鳳受邀到廈門繼續弘揚剪紙非遺文化。去年,以她名字命名的李寶鳳剪紙藝術館在廈門開館迎客,由俄羅斯留學歸來的剪紙傳承人、李寶鳳兒子遲祥負責打理。
李寶鳳在展覽開幕式期間告訴《聯合早報》,她帶學生去戶外采風,更享受景點未至、停下腳步獨處靜思的時光。她喜歡把大自然裝入腦海和心裏,而不是通過拍照來記錄眼前的風景,如此,就可以不受框框限制,進行剪紙構思和創作。
從第一故鄉吉林長白山到第二故鄉鷺島廈門,她和南普陀寺的法師交流後創作《西方三聖》,表現閩南民眾篤信佛教的傳統。
人物剪紙作品中,她最喜歡《向往》:“中國的留守兒童是特殊的人群,小女孩砍柴累了休憩,凝視遠方,既表達對父母的思念,也流露對大山外面世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