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跟著“詩聖”穿越“夢回洛陽” 聽“唐代東都文物”成都杜甫草堂講述東方詩意故事

来源:亞洲文旅網    发布时间:2025-08-21

图片1(4).png

【亞洲文旅網訊】盛夏時節,“夢回洛陽——唐代東都文物精華展”於8月20日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開展。

展覽以“夢回洛陽”為敘事核心,以杜甫的第一人稱視角為線索,通過“東都洛陽”“盛世和晏”“文華錦繡”“京洛記憶”四個單元,110件精品文物,串聯展示洛陽作為政治之都、商貿之都、詩歌之都、音樂之都的多元文化面貌,回溯唐代洛陽的經濟繁榮和文化交融的盛況。

東都洛陽:盛世都城的恢宏風貌

展覽序廳以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的詩句“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為感情線索,將觀眾引入一條“歸洛之路”,序廳借助隋唐洛陽城意象與詩人心緒的交織,營造一場時空交匯的文化旅程。

“東都洛陽”單元再現唐代洛陽城宮闕林立、街市如棋的恢宏景象。展品包括出土自宮城遺址的蓮花紋磚、獸面紋磚、“匠唐子嵩”款板瓦等,令人沉浸於“玉樓金闕”之中,亦有“棋盤街市”與“天下糧倉”的考古證據展示其城市結構之嚴整與經濟命脈之暢達。

图片1(1).png

盛世和晏:萬國來朝的風俗畫卷

“盛世和晏”單元聚焦大唐多元包容的社會生活畫卷。胡俑、三彩馬、三彩駱駝展現了粟特商人於絲路上行走、駝鈴聲聲的場景。

其中,1981年出土的三彩駱駝(洛陽龍門東山安菩夫婦墓出土)尤為矚目,其昂首嘶鳴的身姿勾勒出駝隊穿越漠野的壯闊畫面,現為國家一級文物。另一件展出的紅釉白斑馬(1972年洛陽關林唐墓出土)身形健碩,肌理勻稱,體現出了唐代制陶工藝的精湛。

此外,反映唐代男女服飾妝容、飲食茶酒等日常生活的文物亦盡收其中。三彩胡服武士俑、彩繪女騎馬俑、各類金銀茶具等展品,勾勒出唐人衣食住行的真實原貌。

图片1(2).png

文華錦繡:文化高峰的時代縮影

“文華錦繡”部分展現唐代洛陽的宗教信仰與文娛生活的情況。

觀眾在展覽中可以看見當年杜甫曾經遊覽過的龍門奉先寺遺址出土的石雕舒相坐大勢至像、石雕菩薩頭像、火頂洞左壁觀音菩薩頭像以及彩繪陶樂舞俑、三彩騎馬女俑等文物,感受大唐信仰多元、舞樂競芳的寬松社會氛圍。

京洛記憶:青年詩聖的成長歲月

“京洛記憶”單元分“交往遊曆”“舞樂詩書”兩個小節展開,通過書法拓片、杜甫詩意書法等展品,講述杜甫青年時期在洛陽的生活經曆。在這裏,他與鄭虔、李邕、李白等名士賢達交遊唱和;在岐王府上聆聽過宮廷樂師李龜年的精妙演奏和歌唱;在偃師觀賞過公孫大娘弟子的劍器舞藝;在龍門奉先寺欣賞了魏碑書法和佛教造像藝術。以上種種,對他的文藝思想和詩歌創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杜甫與李白,“詩聖”與“詩仙”兩位雙子星座的故事,也將在展覽中被重溫——他們在洛陽相遇的經曆,成為了中國文學史上最動人的篇章。

洛陽與成都,是中國城市文明發展史中的兩顆明珠,一顆沉澱著千年帝都的恢弘壯麗,一顆洋溢著詩意浪漫的生動鮮活,碰撞中滿是奇妙的對比與共鳴。洛陽有著“十三朝古都”刻入骨髓的莊嚴厚重:龍門石窟的佛龕裏藏著北魏至盛唐的光陰,應天門的朱紅宮牆映出萬國來朝的盛景,恰如“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的深沉。成都以“揚一益二”的繁榮經濟,有著舒適自在的如詩生活。春熙路的人流如織與浣花溪畔的閑庭信步隨意轉換,蓋碗茶裏泡著“巴適”的哲學,好比“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的愜意。 

图片1(3).png

文旅融合新起點  草堂研學產品發布

穿越千年時光,讓我們在文物的細節中,重新觸摸一個時代的溫度與脈搏。夢回大唐東都,讓我們在互動體驗中,感知一段文化的博大與精深。

圍繞此次展覽杜甫草堂博物館還將推出“錦城絲管——唐風音樂雅集”“霓裳羽衣——唐風服飾體驗”“詩聖學堂——研學產品”等主題文化活動。

展覽開幕當天,杜甫草堂博物館將推出“詩聖學堂——研學產品”,茅屋搭建、詩詞拼裝、杜詩拼圖、槐葉冷淘……一個個充滿詩意與溫度的研學產品,讓觀眾們在實踐體驗中感悟詩聖憂國憂民的仁愛情懷,感悟杜詩中的美學意境。

在開幕式現場,杜甫草堂博物館與多家研學機構、旅行社、OTA平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開啟杜甫草堂研學新體驗。隨後,杜甫草堂博物館將圍繞此次展覽打造推出主題文化體驗場景及研學課程,旨在讓青少年在杜甫草堂通過實地探訪、沉浸體驗、深度探究、創意表達等豐富形式,深入感受草堂承載的曆史底蘊與文化魅力,激發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與創新精神。

本次展覽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指導,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洛陽博物館、龍門石窟研究院、洛陽市考古研究院、偃師博物館、新安縣博物館主辦,成都永陵博物館支持。(文/周俊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供圖)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