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8月18日,由旅日京劇名家吳汝俊擔綱主演的東方歌舞音樂史詩《媽祖》,將在東京隆重上演。這場凝聚多元藝術形式、承載中華文化精神的戲曲作品,是中日文化交流年度重點項目之一,也標志著“新京劇”藝術在國際舞臺上的又一次突破。演出前夕,旅日僑網專訪了吳汝俊,聽他講述這部作品背後的創作初衷與文化理念。
《媽祖》宣傳海報
非遺之光照耀四海,媽祖文化走向世界“媽祖文化首先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記者關於為何選擇“媽祖”作為創作主角的問題,吳汝俊給出了堅定而深情的回答。作為旅居海外多年的藝術家,他深知文化認同在華僑華人精神世界中的份量。
在他看來,媽祖作為一位“為蒼生甘願犧牲自我”的女性神祇,體現了中華文化中的至善精神與母性光輝,這種精神不僅感動華人,更能超越國界打動人心。“我們不只是‘信仰’媽祖,更是在學習所代表的那份無私奉獻之心。這才是中華文化真正的力量。”正因其深厚的文化價值與廣泛的民間影響,媽祖信俗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中華文化世界文明的一份獨特貢獻。吳汝俊指出,中華文化中也有類似西方“聖母”體系的文化傳統,諸如孟母、孔母等曆史人物同樣塑造了中華民族的道德價值和教育理念。“媽祖,就是我們中國人的‘聖母’之一。”
吳汝俊
媽祖的精神,不只是信仰
《媽祖》並非神話複刻,而是一部具有深厚現實關懷的藝術創作。整部作品從媽祖幼年講起,展現她從凡人到神祇的精神升華過程,最終回歸“人”的情感價值。“她以生命換來眾生平安,這種大愛是人類共同的情感。”吳汝俊強調,《媽祖》旨在通過戲劇講述一種跨越時空的情感傳承,在當今社會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正值中國臺灣光複80周年,而媽祖文化在中國臺灣民間具有深遠影響。《媽祖》的推出,正好呼應了海峽兩岸民間文化情感的連結,也體現出藝術創作在時代語境中的溫度與廣度。
吳汝俊《愛心觀音》劇照
新編題材的挑戰:如何“守正創新”?
提起創作過程中的難點,吳汝俊坦言,最大挑戰在於“無前人經驗可循”。媽祖題材在傳統京劇中極為稀缺,缺乏成熟劇目與藝術樣式的借鑒。因此,《媽祖》不僅是內容上的全新嘗試,更是形式上的一場創新實驗。
“媽祖題材在傳統京劇中極為罕見,幾乎沒有現成的經典範式可以借鑒。”吳汝俊說道。他曾創作演出《則天大帝》、《貴妃東渡》等曆史題材京劇,對傳統戲劇表達有豐富經驗,但此次《媽祖》的創作則面臨不同的挑戰,需要在缺乏傳統劇目參考的情況下,探索並構建符合京劇藝術規律的人物形象和劇情結構。
為了表現“媽祖情”所承載的母性之光與博愛精神,劇組融合了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從唱腔設計、舞臺美術,到人物造型、劇情結構都進行精細打磨。他們從昆曲、越劇、揚劇、錫劇等地方劇種中汲取營養,結合媽祖出生地的音樂文化氛圍,為角色打造獨特的“音樂形象”。
“這不是簡單的拼貼,而是在京劇‘皮黃’體系中嫁接具有情感指向的音樂邏輯。”吳汝俊強調,“創新,必須立足於傳統之上,才能稱之為‘新京劇’。”
吳汝俊表演照片
“新京劇”的定義,不是“變味兒京劇”
當下,戲曲創新頻頻引發爭議,“京劇是否變味”成為熱議話題之一。對此,吳汝俊有著極為清醒的認知。“我的十部戲,每一部都有它的標准和結構。”他介紹,《貴妃東渡》、《七夕情緣》等作品,每部作品均有國家級藝術家坐鎮,花臉、老生、小花臉等行當人物完整,唱腔安排科學,結構布局嚴謹。盡管有芭蕾、現代舞、光影視覺等元素加入,但這些“只是點綴而非主菜”,其核心依然是傳統京劇唱腔與表演。“有年輕人提議做‘搖滾京劇’,我認為可以嘗試在某些片段加入搖滾元素,但絕不能讓整出戲都變成搖滾。否則,那既不是搖滾,也不是京劇。”
吳汝俊《則天大帝》劇照
融合,不是混搭:以藝術邏輯構建多元舞臺
談及舞臺形式,吳汝俊介紹,他以往的多部作品大膽采用了多種舞蹈形式與視覺技術。“比如仙女下凡用長袖舞,農莊慶典用民間舞,八大金剛出場時則用現代舞強化神性。”他舉例說明。此外,整部劇通過多個階段層層遞進地展現了媽祖從凡人到神祇的精神升華曆程。為了增強觀眾的代入感,演出特別配備了中日雙語字幕,方便日本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和情感表達。“我們不能為了視覺而堆砌特效,而是要在情感疲勞出現前,用合理的舞美調節節奏。”吳汝俊表示,這也是整個主創團隊對“京劇出海”的一次深度探索。
吳汝俊《臨水娘娘》劇照
文化的共鳴,不分國界
這已不是《媽祖》的首次亮相。早在兩年前的首演就已在東京引發轟動,當時觀眾爆滿,座位不足,甚至導致演出延遲開始。此次再度安排演出,不僅是吳汝俊對觀眾的承諾,也是對其作品價值的再肯定。“其實很多中國傳統藝術在海外反而‘更受歡迎’,這讓我既欣慰又感慨。”吳汝俊指出,關鍵在於作品是否能觸動人心,是否具備核心思想。吳汝俊強調,觀眾並不只是來看演員技藝,更是在尋找一種情感共鳴、心靈鼓舞。“如果作品能帶來幸福感與啟發,他們自然會留下。”
“出海”不是目的,進入主流才是方向
吳汝俊始終認為,藝術家要有自我要求和文化自信。他指出,很多人認為“只要出國演出就叫傳播”,其實遠遠不夠。“關鍵在於你是否能被主流社會認可,是否能在藝術體系中立足。”他說,“要靠真功夫、真誠意和真表達,才能真正走出去。”在他看來,真正成功的京劇出海,不是靠“京味噱頭”,而是靠內容的力量、情感的深度以及結構的美感。
吳汝俊接受本次采訪的照片
在這個炎熱夏季,《媽祖》即將再度登臺。在采訪最後,吳汝俊向所有觀眾致以誠摯感謝,“感謝大家在酷暑中仍然熱情前來,這份支持既是鼓勵,也是責任。希望大家今後能繼續支持這份跨越國界的文化交流事業。相信從每個人的參與中,這份友愛與博愛將不斷匯聚成推動中日文化互通的強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