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1997

從“三元及第”到成都世運會: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特展演繹“武狀元精神”

来源:巴蜀艺术网    发布时间:2025-08-05

【亞洲文旅網訊】當射箭運動員凝神瞄准靶心,當武術選手騰挪閃轉展現剛柔並濟,這些充滿力量與美感的瞬間,或許正是千年武舉精神在當代賽場的生動延續。2025年7月15日,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三元及第——家國之夢與華夏文明傳承展”正式向公眾開放,展覽以三大單元串聯起科舉制度1300年的發展軌跡,展現“學而優則仕”理念如何將個人抱負與家國天下緊密聯結。本次特展還專門開辟了“縱馬鳴弓,封狼居胥——從武狀元到將軍的成長檔案”專題板塊,系統梳理中國武舉制度1200餘年的歷史脈絡,揭示其“公平競爭、為國選才”的核心價值。而隨著成都世界運動會進入倒計時,這場跨越古今的對話更顯深刻——從冷兵器時代的騎射技勇,到現代體育競技的更高更快更強,武狀元精神的薪火正以全新方式照亮未來。

“三元及第 —— 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1.jpg

“三元及第——家國之夢與華夏文明傳承展”展覽現場

武舉千年:一柄青鋒照見的家國情懷

展覽以嚴謹的史學視角,還原武舉制度從武周長安二年(公元702年)首創,至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廢止的完整歷程。展覽中,觀眾可清晰看到這一制度如何通過騎射、步射、舉重、策論等標准化考核,打破門閥壟斷,為平民武者提供“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上升通道。策馬疆場的報國之志與“憑武藝定高低”的公平理念,在此實現了歷史性的融合。

“三元及第 —— 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4.jpg

“三元及第——家國之夢與華夏文明傳承展”展覽現場

展覽聚焦武舉孕育的傑出將領,其中唐代名將郭子儀的事跡尤為矚目。這位武舉出身的軍事家,在安史之亂中率軍收複兩京,以“功蓋天下而主不疑”的忠誠與謀略成為中興名臣。展覽通過郭子儀率軍平叛、智退吐蕃等史實記載生動詮釋了這位武舉名將“出將入相”的卓越才能,印證武舉制度不僅選拔猛將,更鍛造出了“提筆安天下,上馬定乾坤”的複合型人才。正如策論考試要求武者“通曉兵法大義”,這種“文武並重”的選拔標准,至今仍是人才培育的深刻啟示。

從校場到賽場:尚武精神的時代轉譯

武舉制度雖已塵封於歷史,但其精神內核卻在當代社會持續激蕩。展覽提到,武舉曾推動民間尚武風氣,促進武術文化發展——這與當今全民健身熱潮下傳統武術的複興形成奇妙呼應。當成都即將迎來世界運動會這一國際體育盛事,射箭、武術等項目的賽場角逐,恰似古代武舉“百步穿楊”技藝的現代展演。

古代武舉人追求“封狼居胥”的功業,今日運動員則以“為國爭光”為榮。二者形式雖異,但“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一脈相承。世運會倡導的“體育促進和平”理念,亦與武舉“以武止戈”的終極目標不謀而合——無論是唐代武狀元“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韜略,還是現代運動員以競技傳遞友誼的實踐,皆彰顯中華民族對和平的永恒追求。

“三元及第 —— 家国之梦与华夏文明传承展”3.jpg

觀展現場

紅牆下的古今交響:文明傳承的成都表達

在武侯祠這座承載蜀漢武德精神的千年聖地,展覽巧妙勾連地域文化基因。蜀漢英雄的文武全才形象,與武舉“智勇雙全”的選拔標准形成跨時空對話;而成都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正以世運會為契機,將“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注入全球體育交流的新篇章。

“三元及第”展覽將持續至20251028日,觀眾在領略武舉文化的厚重底蘊後,或許會感慨:當世運會的賽場上,運動員們挽弓如月、拳腳生風時,那分明是千年武舉精神在新時代的鏗鏘回響。這種跨越千年的精神接力,恰體現了“武”之真諦——非在勝負,而在淬煉心志、傳承文明。從武舉考場到世運賽場,華夏兒女始終以昂揚之姿,書寫屬於每個時代的家國傳奇。(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供圖)

紫荊1997
东方诗意生活大会

推薦閱讀

美味廚十三 老壇酸菜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