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蔡寅坤,字深地,號墨出,回族,1963年生,成都市人,擅書法、繪畫、尤精畫荷。早年拜師著名書畫家餘中英、趙蘊玉等先生門下,主攻書畫,臨池不輟,後轉益於崔子範、黃永玉先生點撥,藝術創作日益精進。
蔡寅坤,中國大寫意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花鳥畫專委會副會長,四川省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四川當代書畫院院長,成都畫院專職畫家。
蔡寅坤多次參加大型學術提名展,並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藝術創作以現代土壤為本源,以民族文化的傳承為靈魂,是中國當代大寫意花鳥畫最具代表性的畫家。他重視畫面全局的結構氣勢和筆、墨、色的運用,重視對物象特征的強化和真情的感受。他苦心營造畫面,重組結構、造型、表現等形式,從不放棄感受而遷就表象。品讀他的作品不僅能領略到高潔之美,同時還能體會出一種雄渾的氣勢和時代的氣息。蔡寅坤把自己特有的思想、個性、氣質、生活經曆融合在繪畫當中,繼承和發展了潑墨、潑彩的重彩大寫意花鳥畫,形成了“重、拙、大、豪”之美的獨特畫風,在中國大寫意花鳥畫壇獨樹一幟。
其作品入編《中國當代美術全集》《中國首屆花鳥畫作品集》《中國當代著名花鳥作品集》《中國第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花鳥作品集》《當代中國畫扇面集》《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集》《中國畫三百家集》《全國當代大寫意花鳥十二人邀請集》《當代中國畫名家杜甫詩意畫邀請集》《水墨傳承·當代中國花鳥十人集》《水墨動向·第三屆當代著名中青年國畫家學術邀請集》《中國第二屆花鳥畫學術提名集》《全國第五屆、六屆花鳥作品集》《全國中國畫名家邀請集》《西蜀尋道談藝集》《成都畫院建院30周年美術作品集》《書畫同源集》《當傳統遇到當代集》《墨韻·錦裏集》《蜀韻風華集》《通境集》《天府名家中國四川天府國畫代表人物精品集 》《成都畫院建院40周年美術作品集》等大型辭書和專題畫集,並榮獲“中國花鳥畫成就獎”和“當代中國畫傑出人才獎”。
蔡寅坤曾為中央軍委創作巨幅大畫《鶴》,為天安門城樓創作巨幅大畫《池塘昨夜驚風雨》《爭渡》等。作品遠赴德國、日本、美國、西班牙、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瑞士等國和中國臺灣、香港等地展出並被相關機構收藏。曾先後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大型個人畫展、聯展。《美術》《中國書畫》《江蘇畫刊》《人民日報》等多家報紙雜志曾專題介紹其藝術成就。
他出版有《蔡寅坤畫集》《蔡寅坤的畫》《蔡寅坤大寫意花鳥》《蔡寅坤花鳥精品集》《當代中國花鳥畫壇10名家·蔡寅坤作品集》《走進野風堂——蔡寅坤藝術》《雨過野風堂——蔡寅坤大寫意藝術》《榮寶齋畫譜——蔡寅坤專卷》《先風——蔡寅坤專卷》《天府名家——中國四川天府代表人物精品集蔡寅坤卷》《大匠之門——蔡寅坤大寫意荷花專集》《觀世、書意、喊荷——蔡寅坤藝木專集》《自在——蔡寅坤藝術》《成都畫院專職畫家作品集——蔡寅坤卷》《樂在心中——蔡寅坤藝術鑒賞雅集》等多部繪畫遴選和評論專集。
蔡寅坤大寫意藝術對這個時代的意義
文/康征
與寅坤兄相識多年,雖然他的大寫意繪畫已在當今中國藝術界享有盛譽,但他的創作新意依然沒有絲毫懈怠。去年《蔡寅坤藝術—— 觀世、書意、喊荷》三冊套裝集出版,我已經細致拜讀。不到一年的時間,他又將出版《自在·蔡寅坤書畫藝術》集。這讓我很好奇:他還能有什麼新花樣?讀完新畫冊初稿,他的作品讓我再次感到震撼。蔡寅坤是一個善於制造驚喜、創作力驚人的人。每隔一個階段,總有新的作品出現。他旺盛的創造力伴隨著他的激情,淋漓盡致地在宣紙上揮灑時代的旋律和自我的豪邁情懷。這是我們蓬勃的大國精神賦予他的大寫意繪畫藝術的靈魂。我由衷地贊美這樣的藝術。
蔡寅坤是一位對藝術有畏懼心和擔當精神的畫家。他崇拜傳統,並且尊重傳統,他的畫有著深厚的書法基礎,尤其是對魏碑和摩崖碑刻深有研究。骨子裏,他崇尚一種藝術的正大氣象。作為回族,他也非常喜歡本民族的藝術。他繪畫中那聖潔的藍色折射著穆斯林的民族個性。這都是他大寫意藝術精神的根性。
對於傳統文化的尊重,又激勵著他通過藝術的方式來參與時代和社會的變革。他的繪畫無不洋溢著對時代的謳歌,對祖國母親的無比熱愛和一個畫家的責任感。《自在·蔡寅坤書畫藝術》裏的作品是他藝術成就的概括和總結,幾乎囊括了他花鳥、山水、人物、書法的代表作品。這些作品和去年《蔡寅坤藝術—— 觀世、書意、喊荷》三冊套裝集的那批作品相比,在藝術境界上又有升華。這是他對以往藝術理念和實踐挑戰的結果,他在否定自己的道路上又前進了一大步。在畫面氣象上,他增加了很多的藝術細節,蒼茫中展示出沉凝,渾厚中兼有旖旎,他的筆墨語言更加成熟了。寅坤擅畫荷,作品中部分荷花作品也大有姿態,和前期我所看到的他的荷花大有變革,大有新意,大有創造力。色彩更加純粹,否定了那些模棱兩可的東西。在大寫意這個範疇裏,擅於畫巨幅作品的人不算少,但是能把巨幅作品畫輕松的不多見。從根本上說,蔡寅坤面對的不僅僅是畫幅的大小,在他的筆下,小品有大氣勢,巨幅作品也有精微處,畫面都充滿了哲思之美。
這都是他對繪畫格局的高度駕馭。他的作品向來不表現“踏雪尋梅”“坐看雲起”等自我安慰的小情調。他力爭在筆墨和純色調的交融、抗爭和掙紮中捫摸這個輝煌時代的脈搏,因此,即使在他的小品畫中,我們也能看到一種精神和力量的沖騰。
新書《自在·蔡寅坤書畫藝術》這本畫集中,我還集中看到了他的書法作品。據我了解,他學習書法的時間比繪畫還要早。我甚至以為他的書法藝術境界是他藝術世界的一個制高點。他致力於書法研究幾乎半個世紀,從“遵紀守法”到“以身試法”終於到了“無法無天”的藝術境界。他的人格、品質、精神和善良都物化在他的書畫藝術裏了。
蔡寅坤是中國當代具有建樹的大寫意花鳥畫家,他的藝術絕對不是屬於個人和區域的,而是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這是蔡寅坤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也是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對於這個時代的意義。
《自在·蔡寅坤書畫藝術》的出版,將讓中國藝術界再次看到蔡寅坤書畫藝術的全新探索的學術嘗試,讓我們共同期待和祝賀吧。
2022年7月3日夜於北京
《畫院對話》
——成都畫院專職畫家蔡寅坤訪談錄
采訪時間:2019年9月16日
采訪地點:蔡寅坤藝術領地•野風堂
采訪人:孫曉偉
文字整理:柯雲月 孫曉偉
孫曉偉:在大寫意花鳥畫領域,你的研究方向近年來一直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其探索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廣泛認可。究其原因,你的書法在大寫意花鳥畫創作實踐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我們的談話就從中國書法開始吧。
蔡寅坤:從書學歷程和書風嬗變來看,我幼年拜的第一個老師是四川老書法家童韻樵先生,他擅寫“核桃體”;第二位是四川歐體大家王砥如老先生;第三位是帶我走上繪畫藝術之路的恩師餘興公先生。 我隨三位先生主攻楷書、顏體、柳體、歐體和《龍門二十品》,同時研習明清諸家碑帖和近百年書畫大家的書法。後拜張大千先生的弟子趙蘊玉先生為師主攻荷花,並受其書法影響逐漸形成現今的風格。換句話來說,轉益多師後的融會貫通便是我書法風格形成和書法美學流變的重要基礎。
畫案
孫曉偉:你青少年時代曾經歷過艱辛的生活,小小的年紀就到青海謀生。在這樣的條件下,你又是如何學習書法和繪畫的呢?
蔡寅坤:我從小就喜歡繪畫,習練書法,我是先學書法後學繪畫的,無論生活如何艱苦,我從未放棄,始終堅持以“書畫並舉、文墨雙修”的發展理念,積極主動地將其融入了我的生活與工作之中。
孫曉偉:你學習書法和繪畫是從什麼時候開始?
蔡寅坤:大約六歲,剛開始我不懂得書法,但我想學它,苦於沒有一個好的老師,我苦苦地尋找師緣。在這裏我想提一下家族的感情,我繪畫啟蒙和我的姐夫是分不開的,他給了我很多支持,如果沒有他,我肯定不會有今天的藝術,也許是與生俱來的緣分,也許是那麼一點天賦,再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我憑借著真主賜我的智慧和生活的激勵一路苦苦走到今天。我一直相信師生之緣,自從我拜師在興公門下,餘興公老師就給我很大的鼓勵,他說我很有畫畫天賦,並問我,“你喜歡四川哪位畫家的畫”,我一口氣說出我最喜歡的是趙蘊玉老師,趙先生學養極高,在他筆下,山水、花鳥、人物、飛禽、走獸、詩詞、書法無所不能。經過興公老師引薦,我在趙老師門下正式開啟了繪畫之路。
喜见升卿183cm×86cm纸本设色2024年蔡寅坤作
好音90cm×90cm纸本设色2024年作
春池乐游138cm×70cm2022年
春风182cm×98cm纸本设色2024年蔡寅坤作
春鸡唱晓 138cm×7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春信183cm×97cm
孫曉偉:您一直深耕大寫意繪畫領域,您覺得大寫意這種藝術形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占據什麼樣的地位?未來應該朝著什麼方向發展?
蔡寅坤: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我想還是應該在歷史貫通的回顧中,從其客觀存在的文化背景、哲學意涵、美學價值這三個方面來談,這樣更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和理解大寫意繪畫在複雜的歷史層位關系中的邏輯演變和發展軌跡。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繪畫的統稱就是寫意畫。就算是工筆畫,也是用手用心一筆筆地把對象寫出來的。從五代的黃荃和徐熙開始,我們中國畫的色彩和線條實際都是以書寫的形式暈染和勾勒的。中國繪畫的最高境界就是“意”,從工筆到小寫,從小寫到中寫,從中寫到大寫,都是一個循環的過程。大寫意可以讓人做到獨自忘我的境界,前提是需要你的胸襟要打開,需要你融入到一個大的生活群體中去,然後去體會“意”。對我來講中國繪畫的“意”和書法有很大的關系。書法我們講的是行、楷、隸、篆、草,這裏面有一個“草”字。“草”字在大寫意繪畫裏非常重要,你要以草書的形式去書寫大寫意的那份感情,以草書入畫,體現大寫意繪畫的獨特的造型觀和美學觀。大寫意繪畫既是高度自我的藝術,又是高度忘我的藝術,在有形當中去感知無形,從無形當中去追逐一個符號。從文字學的角度來看,“意”字構造方式為會意,從心從音,上面是音樂的“音”字,下面是心髒的“心”字,這就告訴我們要通過生活、人脈、文學等不同的修養來潛移藝術之變,並將內心迸發出的那份感情的聲音,來催化畫外之意,這就是“意”的內涵。所以大寫意繪畫需要有 “意”之外的修養。這個修養,鮮明而集中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修心。心在哪裏呢?心就是人品,因為畫如其人。人品就是本能、本質、本心、本涵、本意、本真,從本意當中可以歸還本真。無論是生活當中對人和對生活,還是讀書,都要在“真”上下功夫。這個就是修心,用心來迸發人的真情,即人的本質。二是修“學”。這很重要。“學”的內容包羅萬象,在包羅萬象之後、之外,要出現學問修養的靈性、靈思、靈動、靈妙,靈情、靈真,現在又出現一個靈真。靈真就是本性的學養。不是說畫家書讀得多,他就畫得好,畫家讀了書以後,這個書你要善於用,你要用在你的繪畫創作當中來,還須要一個運用創作的過程,這個就是修學。三是修“功”。從我多年的繪畫經歷中總結出一點就是“一定要多畫多思”。我從“青藤”的荷花到“八大山人”的荷花、石濤的荷花、吳昌碩的荷花、齊白石的荷花、張大千的荷花、潘天壽的荷花、石魯的荷花、陳子莊的荷花、崔子範的荷花、黃永玉的荷花等歷代大家的荷花中,深深地感受到他們對於繪畫的真情。這些大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風格。他們都“修”出了自己的符號,而這是在修心當中得到的畫外之功。只有多畫才能通過你的內涵、人品、修養,爆發那份感情,我潛心觀察生活中的荷塘,認真研習荷花稈不同的穿插,研習花瓣、蓮篷和葉的不同造型,去追求自己的荷花的面貌。崔子範先生的蓮蓬讓我覺得很特殊。他的荷花來源於哪兒呢?來源於齊白石。我很認真地研究齊白石和崔子範的蓮蓬來源於生活中又是怎麼創作的,他們在大寫意當中,畫蓮蓬較多一些,畫得特別的獨到,在大寫意畫中特別的醒目。我要在他們的基礎上形成我自己的“蓮蓬”,這個就需要修功,就是要你多去思,多去畫。只有你多去畫,你才會頓悟,找到屬於自己的“蓮蓬”。這就需要你不斷地嘗試探索,多學習多鑽研,在這個基礎上去體會傳統,再去傳承,最後變成自己的符號,這個就是修功。修功必須用心,心要在裏面,才能修而有功。我們以太極大師做一個比喻,你光想不做,如何修功呢?心和行相統一,功才能天人合一,是不是?繪畫也是如此,不僅是從人力、從生活到文學等修養,都是從“意”當中去綜合,再爆發出來你自己的藝術符號,你自己的獨特風韻,這就是大寫意繪畫。我認為修心、修學、修功在大寫意繪畫裏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將我剛才歸結的“意”修養的三個方面再作進一步闡述,我認為,這個“意”的內涵理應還包含四層意思:一是堅定文化信仰,以“意”為“修行”者,須博觀約取,厚積薄發;二是高揚人文精神,以“意”為“心境”者,須寓境於形,陶冶性情;三是注重書寫法則,以“意”為“法度”者,須順勢而為,循理而生;四是強調融會貫通,以“變”為“會通”者,須智識通變,適時變通。對這四層意思的表述,從形式上說,它呈現出人文美學的發展規律,符合時代審美要求,能激發審美創變;從內容上說,它是我對生活美學情感屬性的主觀化、形象化表現,也是我艱辛的生活和美好的憧憬二者交織中審美認識和審美經驗的辯證思考和藝術總結。
《喊荷》創作現場
喊荷193cm×1158cm纸本设色2021年蔡寅坤作
红荷69cm×93cm
红云140cm×68cm2022年
六色芙蕖139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一色藕花三十里180cm×98cm
月白淡芙蓉183cm×98cm纸本设色2024年蔡寅坤作
孫曉偉:中國畫非常重視人文精神的抒發,它是中國本土藝術的精神之所在,面對時代的不斷發展,中國畫的人文精神的發展該朝著怎樣的方向去努力?
蔡寅坤:作為一位繪畫工作者,我認為中國繪畫不管是在這個時代還是在未來,畫家都是在筆鑄中去產生民族人文精神。中國繪畫的人文精神就是將中國文學的那份修養爆發出來。在畫桂湖這張畫時,我有一個體會,因為畫的是綠道,所以這張畫我要的是景。何為景?景在哪裏?如果用我以往的方式來表現荷花我就不要景,只要“意”。實際上我的畫處處都是意外的景,但這張畫需要特別強調它的景,但是如果我故意刻畫就沒有意思了。我不願意用很大的功力去完善一個只是稍微漂亮的作品,這不是我的個性。過去有些人建議我批量作畫先解決溫飽,我堅決不同意,我一定要堅持我自己的路線。我認為人這一生就是堅持,堅持了,有可能就有希望。如果不堅持,左右搖擺,最後就會失去方向。這麼多年我在繪畫中一直堅持自己,絕對不畫次畫。當我畫綠道——桂湖時,我去寫生了很多次,也拍了很多照片回來研究。在嘗試了很多種方法後,我突然對怎麼畫桂湖有了想法。其實桂湖的蓮塘跟很多蓮塘是很相似的,但桂湖蓮塘的兩個亭子是非常有特點的。亭子、假山、蓮塘連在一起,背後是高高的柳樹,畫面非常美。這次的繪畫為了尋找主題點,我畫了很多草圖,可能多加了一組柳枝等等。但是效果都不盡如人意,讓人感覺是畫蛇添足。因為在我看來,這不是表現桂湖,而需要有一個主觀思想,畫面要有重點。它是景,所以很從容地完成景中有意的桂湖了。
孫曉偉:藝術家應該回歸大自然?
蔡寅坤:這是肯定的,這次畫綠道給了我很深的感觸,平時走的路上多了風景,這種感覺特別唯美。所以我覺得建設綠道這個事情政府做得特別好,實際上這是政府在和老百姓之間對話,政府給老百姓做實事,修綠道就相當於把一些“多餘”的空間,不能成正比的空間做成“文玩”了,讓老百姓有“讀”的了,有看的了,有行步耍的了。這就是我理解的綠道建設的意義。但我相信很多人想不到成都的綠道將小區和花園直接連在了一起,那麼城市和公園也就聯系到了一起。這對藝術家創作很有益處,環境的改變會讓你身心舒暢。整個城市都是你自己的家,走到任何地方都有歇處,任何地方你都可以修心,這點做得太好了。你不要小看綠道似乎是“邊角餘料”做的,它對老百姓的益處絕對不亞於府南河、高架橋,它有益於身心健康,也是城市文明建設升級的見證。城市的花園變大了,多出去走一走,思維能力、運動能力都會得到提升。現在你隨便去成都市哪個地方都有綠道,你開著車看到前面有一個綠道,有人騎自行車有人跑步,這個畫面非常美。我們繪畫就需要這一點點的唯美,畫家一定要在唯美的基礎當中去下功夫。大寫意繪畫也是一樣的,如果光有粗獷的一筆,沒有唯美,沒有哲思細膩的表達,就不是一張好畫。城市就相當於是一幅大寫意,一張構成作品,它有大美的一面。你生活在這個城市,你就能感覺到這個城市的文化。繪畫要的是意境,繪畫的意境是在畫外功當中出現的,只有在學習中去不斷體悟,在生活當中去不斷感悟,才可能有繪畫創作的源泉,寫生不是為了寫生而寫生,回來要加工創作,現在有個別的寫生實際是做了一個“表演”,很多畫家寫生之後並沒有去創作,寫了生就把畫丟在一旁了。平心而論,當下藝術創作中這種寫生現象可以說比比皆是。但我們轉換下視覺進行觀察,從新中國70年的美術發展史來看,我們國家一大批畫家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掀起了一股股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系列化寫生活動。例如20世紀60年代 “新金陵畫派”的“二萬三千裏”寫生壯舉,傅抱石、錢松嵒、魏紫熙、宋文治等不僅將傳統筆墨與自然造化緊密地熔鑄在一起,而且更為他們發掘出新的筆墨語言和新時代的思想轉變帶來了契機。如果將他們的寫生作品進行排比,不難看出他們的寫生的嚴謹性和藝術性,他們的寫生與創作如鳥之兩翼、車之兩輪的關系,不是相互獨立的,而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
孫曉偉:剛才提到了綠道,你覺得成都建設國家生態城市,綠道的建設對你的生活有哪些改變?環境的改變對你的創作有沒有帶來一些新的靈感?
蔡寅坤:你問得非常好。剛才說了唯美,其實唯美就是生活,就是你的心裏甜了。你心甜了思路就寬了,想法就多了,自然對創作是有好處的。首先從健康上講,城市變美,深入生活,用畫筆描繪時代城市新變化,都益健康長壽。作為城市裏的一員,我們都需要健康快樂,我覺得這個就是綠道帶給我的第一感受。現在成都政府建設國家生態城市,建設綠道,較之以前而言,街道、河渠、公園、城市都變得更美,讓人心胸自然就舒暢了。街道變得那麼美,人自然就想出去多走走了。這就是剛才我跟你講的,生活的改變、生活質量的提升對藝術家的影響,當你的思路寬了以後,你會跳脫出自己的局限,你的創作才會走上另一個臺階。(全文完)
作品欣賞
端午佳品140cm×70cm纸本设色2024年蔡寅坤作
多寿141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荷花深处138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鹤鸣东方248cm×124cm纸本设色2024年蔡寅坤作
吉庆春晖180cm×90cm2023年
君子万年福绿宜之139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林枫欲老柿将熟138cm×70cm2022年
野风清香 138cm×70cm 纸本设色 2022年
夜勤138cm×70cm纸本设色2022年
依样69cm×69cm
迎春故早发138cm×70cm纸本设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