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早上八點半,等待在武侯祠博物館門口的遊客已排成長龍,來自天南海北的人們懷著對三國文化的向往,共赴這場文化盛宴。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武侯祠博物館共接待觀眾約45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0%,文創收入增長超50%。
超高人氣並非偶然,而是武侯祠文化自信的底氣。諸如這個假期,武侯祠博物館“buff疊加”。“古風場景+非遺集市+沉浸演藝+交互體驗”多元一體的創意活動、涵蓋文物美學、生肖文化、君臣佳話等多方面的精品展覽、以人為本的暖心服務……再度讓武侯祠成為成都頂流打卡地。
古韻新篇繪盛景,六大活動燃爆五一
5月1日—5日,“蜀漢百景集· 青梅煮酒話英雄”主題活動在武侯祠盛大舉辦。開街儀式、主題演出、點位表演、戲劇巡遊、非遺集市、互動體驗六大主題活動構建起沉浸式三國世界。
入畫臺沉浸式主題演藝《青梅煮酒話英雄》通過舞蹈、雜技、情景演繹、歌曲和舞蹈等多種表演形式,將三國豪情一幕幕呈現在觀眾面前。來自上海的遊客李先生邊錄像邊感歎:“這種把歷史故事搬到眼前的表演,比看紀錄片生動多了!”同時,百戲坊《蜀國百戲》的川劇變臉、演武場《三國群英薈》的傳統武術表演和醉意樓《戲說三國》的沉浸式說書,吸引了遊客陣陣喝彩。
這邊演出人氣爆棚,那邊集市也熱鬧非凡。非遺集市上,綿竹年畫攤位前排起了長隊,濃鬱的色彩與古樸的線條吸引著遊客駐足。來自杭州的大學生小周握著滾筒,小心翼翼地將油墨均勻塗抹在雕版上,隨後覆上宣紙,用棕刷輕輕按壓:“原來年畫制作這麼講究,力度和角度都有門道!”揭開宣紙的瞬間,一幅色彩鮮豔的年畫呈現眼前,她興奮地舉起作品與同伴分享。“今天已經有上百位遊客體驗了,大家都對親手制作年畫特別感興趣。”工作人員一邊協助遊客調整紙張,一邊笑著說,“不少人還把自己拓印的年畫當場裝裱,准備帶回家作紀念。”
科技非遺融古今,文旅融合拓新局
當傳統非遺遇上現代科技,武侯祠的“文化+”模式擦出亮眼火花。
在現場,最火爆的當屬集市上的AI小諸葛機器人。四位小諸葛機器人有的擅長象棋,有的專攻圍棋,有的是五子棋高手,他們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小朋友圍觀。“我要和他一決高下。”小朋友們排著隊,都准備和小機器人“殺一局”。
另一邊拍洋畫的攤位同樣也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更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上場體驗。一折、一扇、一拍之間,重溫了簡單卻無比快樂的童年時光。“我們那個時代沒有電子遊戲,趴在地上拍洋畫就是我們最大的樂趣,我小時候收集了很多,都是我一張一張贏回來的呢!”一位爸爸自豪地給兒子講述道。
文創消費同樣迎來熱潮。武侯祠博物館的文創中心裏人頭攢動。除了人手一杯的丞相咖啡,“諸葛羽扇”和“青龍偃月刀”玩偶,以其呆萌可愛的造型,成為眾多治愈系玩家們的首選,當之無愧也成為文創中心的銷售榜首。這個五一,武侯祠文創收入增長超50%,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文創產品在展示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設計的創新活力的同時,更是博物館破圈長紅,融入大眾生活的成功實踐。
三國文化展新顏,五大展覽點亮五一
除了多元的主題文化活動,武侯祠博物館五一假期推出的五大精品展覽同樣深受廣大遊客追捧。展覽涵蓋三國文化、文物美學、生肖文化、歷史人物等多個方面,為觀眾帶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傳統文化之旅。
“名垂宇宙——諸葛亮遺存精選系列展之祠堂不可忘”“明良千古——劉備與諸葛亮君臣合展”“祠廟千秋——成都武侯祠歷史文化主題展”三個展覽是遊客逛武侯祠後必打卡的展覽。“先參觀遺跡,再逛一下展覽,結合講解員的全程講解,這才是遊玩武侯祠的正確打開方式。”河南遊客張先生自豪地分享自己的武侯祠打卡攻略。
此外,“禮蘊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裏的東方生活美學展”和“靈蛇獻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聯展”也深受廣大遊客喜愛。“沒想到在成都武侯祠還看到了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文物。”山東遊客李先生在看完“禮蘊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裏的東方生活美學展”後直呼“這一趟值了!”
暖心服務優體驗,賓至如歸綻笑顏
“遊客請往這邊走,巡遊馬上開始!”志願者周峰金身著藍馬甲,耐心為遊客指引方向。五一期間,數十名志願者分布在園區各個角落,成為流動的“活地圖”。“每天要回答幾百個問題,但看到遊客滿意的笑容就覺得值了。”周峰金擦著汗笑道。
這個假期,無數個“周峰金”在講解、票務、安保、保潔、演員等多個工作崗位上用專業的知識服務了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在這裏,“五一我在崗”不再是一句口號,更是一種實踐。
此外,假期間為應對客流高峰,博物館優化了參觀動線,在休息區、遊客中心整齊擺放著飲水機和充電設備。同時,博物館還根據實時客流動態及時調控入場節奏,同步進行延時開放,確保遊覽舒適度。以觀眾需求為導向的服務優化更展示了博物館作為公共文博機構以人為本的要領,也正是因為深諳以人為本的核心,武侯祠博物館才通過一場場精彩活動、一次次創新嘗試、一項項暖心服務,努力成為傳統文化現代表達與文旅高質量融合發展的生動範本。(供圖:成都武侯祠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