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印尼客家博物館講解員周樹興(右一)為港生講解大公報實習記者彭晨暉攝
【大公報訊】實習記者周俊安雅加達報道:印尼目前約有800萬客家人口,佔其總人口3-4%,散居在印尼全國。8月21日,「范長江行動」到訪雅加達印尼客家博物館,通過觀看館內展示廳、聆聽建館故事,看客家文化的發展以及印尼華人歷史地位的變遷。
印尼客家博物館坐落於雅加達近郊印尼縮影公園內的印尼華人文化公園,佔地四千平方米,外觀為客家圓形的土樓造型。甫步入客家博物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華人的百家姓,看似簡單卻是華人文化之根本。第一層做辦公用途;二三層則為展廳,展示了客家先賢背井離鄉、飄洋過海來到印尼群島開拓創業,落地生根,與兄弟各族攜手合作,共同為印尼國家的獨立和建設作出貢獻的歷史、圖片、文物。
滿清晚期,大量華人進入印尼,其後不少人對當地社會均有所建樹。然而從荷蘭殖民政府對華人的打壓,到蘇哈托時期的排華政策,華人在印尼的歷史地位經歷了不少跌蕩。隨着中印尼關係正常化,印尼華人的地位也逐漸得到認可。印尼客家文化博物館由前印尼總統蘇西洛推動建造,如今的印尼華人可以有尊嚴地成為印尼的一分子貢獻社會。
印尼客家博物館主席李世鐮不僅對客家文化瞭如指掌,對於博物館的發展也尤為注重。據悉,博物館總耗時2.5年興建,成本約2,000萬人民幣。儘管成本高昂,當地熱心的客家人卻很快出資捐贈,為的是提供一個文化傳承的渠道,讓印尼和海外各界人士,均能了解客家文化。李世鐮稱:「這個博物館是屬於所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