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文旅網訊】“著力完善現代旅遊業體系,加快建設旅遊強國,讓旅遊業更好服務美好生活、促進經濟發展、構築精神家園、展示中國形象、增進文明互鑒。” ——2024年5月17日,全國旅遊發展大會在京召開,會上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旅遊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我想要帶你去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東京和巴黎……在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亞地區,熱氣球旅遊已成為遊客們享受浪漫的首選項目。現在,不用漂洋過海,只需來到攀枝花的阿署達四季花海景區,也能感受熱氣球旅遊的浪漫。
在攀枝花,浪漫不止是熱氣球。攀枝花是中國氣象局與文化和旅遊部“嚴選”出的四川省唯一入選“今冬全國避寒康養好去處推薦”城市;攀枝花是三線建設的成功典範和光輝縮影, 是四川省五個紅色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中唯一以“三線建設”為主題的示範區;攀枝花是四川南向開放門戶,這裏“最不四川,也不雲南”,這裏海拔不高不低、溫度不冷不熱、濕度不幹不燥,每年冬季到攀康養人群約50萬人……世界那麼大,推薦你先來攀枝花。
“慢”,是“快”營造的體驗
2025年1月21日,甲辰龍年臘月廿二。攀枝花最高氣溫23℃,又是陽光明媚的一天。清晨7點過,住在鹽邊縣城的成都康養老人孫良玉和老伴一起在羊肉米線店裏吃完早餐,沿著冬櫻花盛開的人行道散步,他們要去新建成的“馬掌·Kuang野營地”,為即將從成都來攀過年的親友“探探路”。10點鐘,陽光灑滿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一批遊客剛抵達這個彝族古村落,就看到了“網紅”——第一書記梁家誠。在這位“95後”書記的帶領下,他們領略了談經古樂、羊皮鼓舞等非遺文化及鄉土民歌的魅力,一位女遊客感歎:“現場所見,遠超網絡所傳!”
臨近中午,西區格裏坪鎮莊上村,一輛旅遊大巴駛進“水墨金沙・莊尚生活”景區,遊客們見村民用撐杆晾曬臘肉、香腸,紛紛笑道:“攀枝花太陽真好,臘肉、香腸要曬太陽,我們也要曬曬太陽喲。”下午4點,米易縣金杯半山·太陽穀康養旅遊度假區,稻香咖啡店內,一群成都康養遊客品著咖啡,賞著如畫風景,悠然享受午後時光。晚上8點,萬象城商業圈火鍋店,市民崔楊宴請從上海來攀過年的舅舅,品嘗攀枝花特色串串。舅舅贊歎道:“攀枝花有兩大‘富礦’,一是地下的礦藏,二是桌上的美食!”……這片土地,有詩與遠方,也有人間煙火。這種獨特的城市氣質,讓許多遊客感覺在攀枝花度過的時光很“慢”。實際上,攀枝花的“慢”,根源在於“快”。攀枝花用文旅產業的“快發展”,為遊客營造出了“慢體驗”。
“快”,體現在項目建設上
3年間,攀枝花依托大山大水的自然優勢,在主城區建起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阿署達花海、銀江湖公園三大主題鮮明的特色公園,構建了“山海湖”城市新地標。僅東華山山地體育公園自2023年9月23日開園後,已累計接待遊客160萬餘人,實現營收500餘萬元。
“快”,體現在環境美化上
近年來,攀枝花全面推進花道、花牆、花街、花園、花海建設,從春季到冬季,從城區到鄉村,整個城市就像戴上了五彩斑斕的花環,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7種花競相綻放,花卉種植面積達7990畝,專門的觀花公園、街道、河岸、村莊等網紅打卡點達100餘處,真正實現“城在花中”“家在園中”。
“快”,體現在城市營銷上
2024年3月,攀枝花公園動物園的金錢豹因“身材胖”被外地網友拍照分享,引發網絡熱議。攀枝花文旅部門、媒體機構迅速抓熱點,接住“潑天的富貴”,“胖豹豹”走紅全網,帶火一座城,沈陽、武漢、昆明等地網友紛至遝來,攀枝花公園售票窗口一度爆滿。2025年1月5日,電視劇《駐站》在央視CCTV-1播出,連續3天蟬聯同時段電視劇收視第一,攀枝花的村莊、火車站、公園等劇中出現的場景,成為眾多遊客的打卡點。
“快”,體現在真誠服務上
去年春節假期,攀枝花接待遊客數再創新高,共計接待253.98萬人次,同比增長79.91%。旅遊市場持續火熱的同時,網上也出現了一些遊客關於攀枝花的“吐槽”。攀枝花在各平臺收集、梳理到春節期間意見建議共116條,攀枝花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相關職能部門各自“領取任務、調查整改”。去年元宵節後第5天,所有意見建議條條有回複、整改有落實。
“漫”,是“幹”創造的成績
很多人問,攀枝花的城市形象宣傳語“暖暖花城·慢漫生活”中的“漫”字有什麼含義?這個問題,來到攀枝花,就能獲得答案。攀枝花有“五個爛漫”:一年四季陽光“爛漫”、藍天“爛漫”、星空“爛漫”、鮮花“爛漫”、水果“爛漫”;攀枝花有“自由浪漫”:來攀枝花不需要目的,生活就是目的,旅行就是生活。一個“漫”字,展現的是攀枝花獨特的文旅資源和帶給人們的閑適狀態。雲淡風輕的背後,都是努力與堅韌。要真正讀懂“漫”字,必須看到攀枝花的全力以赴。近日,一批超500人的“康養團”走出攀枝花南站出站口,而一列新型CR200J複興號動車組的定員為676人。“每年從11月開始,成都、重慶、哈爾濱等地的遊客像候鳥一樣來到攀枝花,曬太陽、泡溫泉、品美食、享健康。”攀枝花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劉亞玲介紹,圍繞陽光、溫泉、花兒等資源,攀枝花打造了一批新興消費場景。
近年來,攀枝花不斷豐富產品供給,持續拓展多元化康養文旅場景。先後建成國家A級旅遊景區25個、省級生態旅遊示範區2個、省級旅遊休閑街區1個、天府旅遊名縣1個(米易縣)、天府旅遊名鎮1個、天府旅遊名村3個、天府旅遊名宿1個、天府旅遊名品2件,全國鄉村旅遊重點鎮村各1個,省級鄉村旅遊重點村16個。2024年,A級景區共接待遊客816.91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5.67億元,門票收入4942.16萬元。
在東區,“山海湖”項目建設重塑城市格局。城市後山變成公園綠心、黑色尾礦長出多彩花海、激流江水如今平坦如鏡,市民和遊客上能遊“山”,中可觀“海”,下能玩“湖”。文旅體康的融合發展,擦亮了城市文旅新名片。
在西區,建設者的奮鬥足跡是做好紅色“文旅文章”的最好素材。在棚改中“搶”下來的原渡口水泥廠家屬區,成為《火紅年華》影視基地。紅磚房、席棚子,處處都透著年代感,遊客們在這裏體驗幹打壘、搭帳篷、做“創業飯”,自向公眾開放以來,該基地已接待遊客近7萬人次。
在仁和區,位於四川省最南端、有著600多年曆史的中國最大的彝族自然聚居村落——迤沙拉村,已成為攀枝花的一張文旅名片,村裏建起了星空公園、風車公園和金沙江大峽穀觀景臺等特色景點,還通過舉辦特色節慶活動、開發研學課程等方式,將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
在米易縣,臨近新成昆鐵路米易東站的賢家村已經由一個普通的攀西小山村,躍升為遠近聞名的產業發展大村。目前全村從事康養的農戶400餘戶,單日最大接待能力可達1.5萬人,年接待遊客約60萬人次,全村旅遊產業收入達到1.5億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31萬元。
在鹽邊縣,曾以“爛壩蔬菜”聞名的聯合村探索“傳統村落+有機農業+藝術鄉村”的發展模式,搞起了蔬菜“跨界”,以蔬為媒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愛上攀枝花,需要幾個理由?
2024年12月7日,攀枝花迎來了一場特殊的“大考”——2025年度四川省公開考試錄用公務員筆試在此舉行,吸引了全國各地2萬餘名考生。這場考試是對考生們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驗,也是對攀枝花城市服務能力的一次全面檢驗。為了迎接這場大考,攀枝花全市動員,17個市級部門、3個設有考點的縣區,共計2000餘名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投入到服務保障工作。餐飲、酒店、商戶紛紛推出優惠活動,酒店房間裏還擺上了最新的攀枝花美食地圖和旅遊攻略,讓考生們感受到家的溫暖。
期間的一個小插曲,更是讓攀枝花暖遍全網:12月8日考試結束當天,20餘名雲南考生因錯過動車而滯留攀枝花南站。僅3分鐘後,市交通運輸服務中心就與攀枝花南站協調好了滯留考生乘車離攀方案。20分鐘後,滯留考生順利搭乘動車離攀。高效、貼心的服務,讓考生們感受到了攀枝花的溫暖和熱情,“以為天塌了,沒曾想被暖到了,真希望能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來自雲南曲靖的考生小張通過自己的抖音號發布了一篇“小作文”。2萬名考生,可能是未來投身攀枝花建設的人才資源,也是宣傳攀枝花的“活廣告”。建好共同富裕試驗區,聚人氣、興人才是關鍵。來自市公安局的戶籍信息數據顯示:攀枝花連續四年實現人口正增長,僅2024年,遷入攀枝花的戶籍人口達12885人,一批又一批“新攀枝花人”在此安家。
劉議蓉是去年攀枝花從安徽合肥引進的高層次人才。他基於自研的AI生成算法,為攀枝花釩鈦資源制備航空部件中的難題找到了解決方案。劉議蓉選擇留在攀枝花,是因為這裏氣候好、自然環境美,更重要的是政府對人才的引進與扶持不遺餘力。今年9月,他的兒子就能去四十中小上學了。
梁家誠原本是個蘭州小夥,因為“攀枝花為年輕人提供了幹事創業的氛圍”,他選擇留在這裏。梁家誠利用自己的舞蹈專長,與迤沙拉文化融合,組建了一支村級表演隊伍,在網絡上意外走紅,讓迤沙拉成功接上“雲端”。
南京人徐若蘭也是“新攀枝花人”,做水果電商生意的她因產品溯源來到攀枝花,生活便利、煙火氣息以及沒有大城市的“內卷”,讓徐若蘭和丈夫、女兒一起留了下來。
劉思佳,網名“北鏡媽媽”,為了延緩孩子近視度數的增長,帶著兩個孩子到全國各地“追光”。去年11月,“北鏡媽媽”帶著兒女從哈爾濱來到攀枝花。在攀枝花,劉思佳拍短視頻記錄日常,在她的短視頻評論區,熱情的攀枝花網友不停地給她推薦去哪玩,去哪吃,甚至還有網友邀請他們到自己家免費吃住。“原來攀枝花的光不只是陽光。” 劉思佳打算留在攀枝花過年,並計劃搬家到攀枝花。“我兒子長大了還想在攀枝花工作呢!”有人在攀枝花找到創業機會,有人在攀枝花實現理想抱負,有人在攀枝花度過溫情時光……“新攀枝花人”愛上攀枝花的理由似乎不盡相同。
N個理由都指向一個邏輯:無論是生於此、長於此,與這座城市一同成長、一同進步的“攀二代”“攀三代”,還是與這座城市一起打拼、一起努力、一起奮進的工作者、建設者,來到了攀枝花就是攀枝花人。這才是攀枝花的魅力所在。愛上攀枝花,只有一個理由:只要你在這座城。